萬里黃河十二時辰·沿黃九省區蹲點記|這處黃河斷面見證「魯豫之約」

2024-10-28     大眾網

今年是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五周年,大眾日報·大眾新聞攜手沿黃省級黨媒以及山東16市黨媒發起全媒體聯動採訪活動。記者選取萬里黃河的九個標誌性點位,蹲點十二時辰,以小見大展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之變。本期報道,「行走黃河」記者走進河南濮陽,蹲點劉莊,了解「魯豫之約」背後的故事。

每個月的15號左右,河南省濮陽縣環境監測站化驗員張兆鎖都要和同事去一趟魯豫交界處的黃河劉莊國控斷面,人工取水樣,監測水質狀況。

在這裡,可以見證「魯豫有約」。

2021年,山東、河南兩省簽訂了一份特別的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由此開啟了我國省際間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共擔共享的新篇。今年,「魯豫有約」再度「續約」。協議上規定的數值監測點,就是劉莊國控斷面。

如何保護「一河凈水」?「行走黃河」記者走進河南濮陽,蹲點劉莊,了解其背後的故事。

「行走黃河」記者在黃河劉口浮橋上的合影。(大眾新聞記者 劉笑笑 供圖)

「數值都中,都中!」

10月17日早上8時,從濮陽市區出發,開車跑了一個多小時,穿過市區、國道和鄉間小路,到達黃河劉口浮橋旁。

這裡是劉莊國控斷面,它是豫魯兩省的跨省界水質監測斷面,也是濮陽市在黃河上的出境斷面。

浮橋上,豫J、魯R牌照的車輛來往駛過。「浮橋這端是河南濮陽習城鄉,另一端就是山東菏澤牡丹區了。黃河就是從這裡,由河南流向山東。」濮陽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負責人李世博說。

劉口浮橋每月都會迎來至少四撥採樣人員——生態環境部每月來取水樣檢測,河南當地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每月也會多次前來採樣進行水質監測。

上午9時30分,一停下車,張兆鎖和同事李紅偉就從車上搬下大大小小的採樣器具,有可攜式水質測定儀、冷藏箱、一筐採樣瓶、採樣桶和水質採樣器等。

根據要求,斷面寬度100米至1000米之間,需要3個採樣點,然後將3份水樣混合。「你看,浮橋這頭水流比較急,這裡水也比較深。」走了約100米的距離,張兆鎖選好了第一個採樣點。他們走到浮橋護欄外的平台上,將系在繩子一端、容量為2400毫升的水質採樣器拋下,打撈上滿滿的黃河水。

河南省濮陽縣環境監測站化驗員張兆鎖(右)與同事在劉口浮橋上進行水質採樣。 (大眾新聞記者 劉笑笑 報道)

從三處不同位置打撈上來的水,倒入採樣桶混合後,桶內的黃河水呈半渾濁狀態。張兆鎖打開可攜式水質測定儀,現場測定水樣的水溫、pH、溶解氧、電導率、濁度等指標。「水溫20.4℃、pH值8.432、溶解氧9.06mg/L……」一個個數值測出,張兆鎖記錄在水質現場監測記錄表上。「數值都中,都中。」他用河南話說。

現場監測完,他們將水樣加入不同的試劑分裝,立即起程送往濮陽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實驗室,進行21項監測因子分析。

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這些年來,一個個數值的變化,讓張兆鎖直觀地感受到黃河流域水環境質量的改善。「現在不僅增加了現場監測,實驗室的監測項目也更全面了,21項監測因子的數值都在不斷向好。」他自豪地說,「從2020年以來,黃河出豫水質連續達到Ⅱ類,水質狀況為優。」

監測黃河水,用上無人機和「智慧大腦」

黃河生態環境的變化,也被「收入」王信增的無人機鏡頭裡。

「這麼多雁鴨,壯觀!」10月17日中午11時,在劉莊斷面附近進行例行巡河的王信增,從無人機傳回的視頻畫面中看到,成群的雁鴨在黃河上空振翅飛翔。黃河灘涂上,也停留著幾隻正在覓食的白鷺。

濮陽市生態環境監測和安全中心高級工程師王信增在操控無人機巡河。(大眾新聞記者 劉笑笑 報道)

「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雁鴨!」王信增有些興奮,「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鳥在不斷出現,黃河的生態環境是越來越好了。」

王信增是濮陽市生態環境監測和安全中心的高級工程師。從2019年開始,他的工作任務之一就是利用無人機進行巡河。

「有些排污口非常隱蔽,人工巡河可能無法發現,且河岸太長,人工排查效率低。」王信增曾做過一個實驗,人工巡河如果要想看得仔細,20分鐘頂多能走1公里;而使用無人機11分鐘就能巡查8公里,且拍攝的視頻、位置、飛行高度、時間等信息會自動上傳至後台,便於逐幀對比、分析。

今年,魯豫「續約」,將水質考核周期由年均值調整為月均值,還增加了總氮指標,水質考核更加精準,標準也更高,補償期限延續至2025年。

「黃河的主要支流我們都設置有監測點,實現對水質自動化、全天候的監測。」李世博說,濮陽市地處豫、魯、冀三省交界處,境內牽涉黃河、海河兩個流域,「影響水質的因素非常多,例如汛期、枯水期水量的多少,都會對監測因子數據造成波動。只要數據出現波動,我們就要加密監測,現場排查,找出背後的原因。」

幫助他們進行監測的,還有一個「智慧大腦」——濮陽市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台。電子顯示屏上,條目清晰地顯示著「河流水質監測」「河流總段數」「縣區水質達標統計」「縣區水質改善統計」等板塊。點開「河流水質監測」板塊,河流、斷面名稱、本月水質、目標水質等數據一目了然。平台還設置「縣區月度排名」板塊,濮陽市在各縣區之間也建立了橫向補償機制,壓實各縣區的責任,讓污染者付費、治理者受益,確保「一河凈水」入海流。

這兒一年四季能看鳥

黃河過濮陽境167.5公里,流經濮陽縣、范縣、台前三縣,屬於典型的豆腐腰地段,其中黃河灘區總面積443平方公里。2019年起,河南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清除黃河「四亂」,兩年時間,594個「四亂」問題全部整改完成。

黃河治理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在濮陽縣副縣長王子寧看來,黃河水質的改善,一方面靠治理,另一方面靠生態保護,「濮陽縣對黃河流經的四個鄉鎮劃定了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到了3300公頃。」

金堤河是黃河下游一條重要支流,經豫魯兩省,至濮陽市台前縣張莊村附近,穿臨黃堤入黃河,主要來水為天然降水和引黃灌溉農田退水,濕地特徵較為明顯,但也存在污染問題。濮陽市、濮陽縣兩級同向發力,推進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實施污染源治理、河道清淤、水體凈化、生態綠化和水源調節「五大工程」。金堤河濕地公園通過國家試點驗收,躋身「國家濕地公園」。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10月17日下午5時許,走在濮陽金堤河國家濕地公園,鷺鳥成群。不少市民在此遊玩,親近自然。

濮陽金堤河國家濕地公園內的水雉。 (張洪北 供圖)

「這兒一年四季可以看到白鷺。從10月中旬開始,雁鴨類候鳥也陸續飛來這裡過冬了。」近幾年,濮陽縣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副主任張洪北明顯感受到,來這裡棲息繁衍的鳥類逐年增多,種群也越來越豐富。「隨著濕地生態的健康發展,黃河水質會越來越好。」

10月17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一份見證流域生態環境變化的成績單也傳遞出信心和喜悅——黃河幹流河南段出境水質連續4年保持Ⅱ類。

記者蹲點後的第五天——10月22日,張兆鎖送往實驗室的黃河水樣分析結果也出爐。「21項監測因子數值全在Ⅱ類水質標準內」。電話那頭,是張兆鎖喜悅的聲音。

大眾新聞記者 劉笑笑 張煥辰

臨沂日報記者 胡得理

日照日報記者 陳堉榛

河南日報記者 龔硯慶 趙一帆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曉靜

責任編輯 黃露玲 紀偉

美術編輯 于海員

統 籌 梁旭日 吉祥 王建

策 劃 婁和軍 姚廣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8117e44130092102d091a7f084b0b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