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春節、五一等重大節假日的堵車,這已經是一大中國特色了。不論是在高速公路還是在旅遊景點,如果不堵車或不堵人,那就不是在中國了,更不是在節假日的中國。實際上,這種堵車或堵人,已經成了重大節假日本身的一道主要「風景」,每逢這種重大的節假日,不少國人就拿著手機或看著電視,就不停地刷全國各地的堵車堵人情況,這就是在一些國人心目中重大節假日的主要風景。所以,國慶假期堵車的事情是不值得大驚小怪的。
不過,今年國慶假期的堵車卻讓新能源車倍感尷尬,這也是今年國慶假期堵車受到國人關注的原因所在。原來是今年國慶節當天,一位在深圳工作的湖南人,自己開特斯拉從深圳回湖南老家,不料被堵在路上,超24小時還沒出廣東,最後車輛電量耗盡。而實際上為了回湖南,這位車主還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提前一天充滿了電,就是怕遇到堵車,結果怕什麼來什麼,24小時都讓他出不了廣東,最後只好花2000元叫拖車,連人帶車拖出高速,下高速後充了電再出發,這樣才安全回到老家。
堵車事件讓這位特斯拉車主尷尬了。該男子說,因為這個事情,他回村後被笑話,還被曾經開貨車喜歡油車的老爸鄙視了,只炒了一個青菜接待他,「仿佛在取笑我加不起油一樣」。
當然更尷尬的還是新能源車。因為目前很多國家以及一些重要城市已經推出,或正在考慮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的計劃,有的還列出了時間表,比如,我國工信部提出的目標是,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新車銷量占比要達到25%。而海南省在今年8月印發《海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島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45%。
新能源車是汽車發展的大方向,而我國發展新能源車更加意義重大。畢竟作為燃油車來說,歐美發展的歷史悠久,而我國在燃油車發展上的起步較晚,所以,我國要在燃油車上趕上與超越歐美,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包括日本、韓國的燃油車製造,都是我國所追趕不上的。所以,發展新能源車是我國汽車工業實現彎道超車的大好機會。因此,我國需要抓住歷史機遇,通過新能源車來完成對當今汽車強國的超越。
但今年國慶假期發生在廣東的這起堵車事件卻把新能源車的尷尬暴露無遺。那就是新能源車跑不了長途的問題,一旦遇上重大節日出遠門,新能源車就變成了廢車,甚至為本來就擁堵的高速公路添堵,即新能源車沒電了,跑不動了,在高速公路上耍懶不走了。最後只能叫拖車像拖廢品一樣地把新能源車拖下高速公路。
如何解決新能源車跑不了遠路的問題,有人建議買2部車,一部新能源車、一部油車,新能源車跑市內,油車出遠門。對於這種建議,不是打新能源車的臉嗎?既然用燃油車來跑遠門,幹嘛還要新能源車來跑市內跑短途呢,就用燃油車來跑,不是還可以省一部購買新能源車的車錢嗎?如此一來,新能源車又何時能夠取代燃油車呢?
當然,更多的人把新能源車的發展建立在了充電樁的建設上面,比如多建充電樁,在高速公路的加油站建更多的充電樁。但這顯然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新能源車跑不遠的問題。在大力發展新能源車的情況下,高速公路上也都是新能源車在奔跑。一方面是堵車的中國特色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新能源車都需要充電。燃油車加了油就可以開走,而目前的新能源車充一次電至少需要1個小時,而且續航只有80公里,即便只是按1個小時充電計算,又有多少新能源車要堵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呢?如此一來,人們還敢買新能源車出遠門嗎,進一步說,人們還敢淘汰燃油車嗎?
因此,充電樁也不是發展新能源車的核心問題。核心問題還是在新能源車的電池上面。一方面是要讓電池能夠保證新能源車跑得更遠;另一方面是新能源車的電池能夠隨時更換,就像換車胎一樣,隨時有備胎可換。這樣,新能源車可以自己備用電池,也可以隨時到高速公路的服務區更換電池,以電池換電池,車主只需要補充一定的充電費用即可。這才是解決新能源車發展問題的關鍵所在。這個問題解決了,開新能源車從深圳到湖南就沒有任何問題了,哪怕就是到北京、到哈爾濱,也不會因為電池問題而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