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W-Madison就讀體驗:轉學美本是我最不後悔的事

原標題:UW-Madison就讀體驗:轉學美本是我最不後悔的事

我是去年在Me留學的幫助下,由陸本轉入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錄取的專業是文理學院下的General Studies(點擊查看她的轉學申請故事:陸本轉美本Top40,機電少女的逐夢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我成長了不少。在Me留學的持續關注下,我也有好好規劃自己未來的學業和職業發展,為接下來的研究生申請做足準備

定專業更自由

在學業上,國內外差異最大的是專業和選課的自由度。從專業方面來說,我入學UW時想讀計算機專業,但上學期上了CS220後被難度勸退。後來我和洪老師商量決定還是攻讀數學專業,之後可以進一步去偏分析、統計的研究生項目深造。

接下來我和學校的Advisor溝通也讓我對選專業的自由度有了新的認知。在時間、可選課程允許的前提下,我可以按照興趣在學院內選擇各種不同專業。比如在覺得CS不適合自己後,我可以轉而上數學課程,只要在畢業前完成數學專業的要求課程,我就可以拿學位。

現在,我每學期差不多上一節國際學生要求的英語課程,一兩節通識課程,比如Social Science、生物課等等。剩下的兩節我上數學課就行了。這個暑期我會開始攻略R語言,下學期都是偏數學機率課程,之後再上統計中高階課程。

關於每學期選課的規劃,我的Advisor也會給我不少建議。這也讓我看到了學校的學生服務和支持做得很不錯。一開始我以為只有一個Advisor,但其實有多個不同的Advisor服務不同目標。沒有申報專業的時候,有一個會給我一些生活上和學術上的信息,也會給我分配一些特定專業Advisor。另一個是負責數學類的。大部分都是我去問他,我應該選什麼課程,有什麼數學的Research。最後是確認專業後,數學部門的一個老師會群發我們專業的講座等活動通知。

更自由的選課

在UW,選課的自由度也很高。我在國內學校的專業是電氣學。而課程基本都是固定的,不能很自由地選課。想去上一些歷史、考古的課程根本都不可能的。此外,我們還會有一些學習任務,感覺像是完成指標,對學習沒有很大的幫助。相對來說,UW的選課非常自由,沒有明顯的框架。這給了我可以依照興趣選課的自由。此外,我們每個學期有一節課可以選擇Pass,也就是不計入GPA。這樣我在嘗試一些不同專業的課程時,可以不用擔心學不好而拖累自己的GPA了。

這種低的試錯成本也推動了我去上各種各樣的有趣課程。上學期,我選了一門關於舞蹈的性別研究課。老師給了我們很多Topics,大多都是研究性別角色對舞蹈的影響。我還挺喜歡這門課的。雖然要寫很多Essays,對我來說有困難,但好在評分還挺松,而且鍛鍊了我的英文寫作。

更勇敢的表達

經過這一年的學習,我也發現了很多我值得學習和進步的地方。比如在課堂上,我發現國際學生和本地學生的表現欲差別很大。在國內我們接觸到更多的是授課類型的教育,要求學生聚精會神地吸收老師講的知識。但是現在我的課堂包含大量的學生小組討論課程時間,這需要我被調動起來,也不斷地輸出自己的想法觀點。這是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里比較少接觸的。特別是我剛到UW時,雅思是6.5分。一下子進入到全英文的教學環境,還對我的表達有那麼高的要求,我有點怵。

但好在周圍的人都很友好。比如,有一節人類學的課,我一直很少發言。我的一位美國同學注意到了,他會善意提醒我發言,給我表現的機會。雖然我害怕發言,說得磕磕絆絆,但就這個過程也讓我越來越不害怕表達了。漸漸地,我觀察到美國同學的發言也不是每個都精彩絕倫,但他們都很愛表達自己。好的不好的,都要說一番自己的觀點。所以我也更能放得開去鍛鍊、表達自己了。

更快樂的課外

美本生活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部分是課外活動,我也常和同學們出去玩。初來乍到,我的生活圈子還是中國學生為主,現在經過一年的適應期,我漸漸開始習慣這裡的生活方式和節奏,語言障礙也極大降低。下學期,我希望多認識一些本地的朋友,和從別的地方來的朋友。這樣我可以和其他不同文化、種族背景的同學交流,也可以更加鍛鍊自己的口語。

學校有一些針對國際學生的活動,大家就在一起討論,每次有一個Topic,大家一起坐下來聊天,互相認識,融入校園生活。學校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動,同學們都是年輕人,體育,音樂節和追星都是不分種族的共同話題。這裡的體育、戶外活動也非常多。學校有一個四層樓健身房,還有游泳池、瑜伽館,全部都是免費向學生開放的。學校附近有一個湖,風景很優美。大家也都愛去那裡玩,我感覺在學校的人都挺快樂的。

更全面地獨立

生活方面,我最大的變化就是更加獨立了。我和現在的室友都是轉學來的,我們選擇了不同的專業方向,會上不同的課,平時各自忙各自的,相處的時間有限。這也是周圍很多同學生活的寫照。有的人是經濟+數學雙專業,以後要去金融量化行業卷。有的人要讀CS,課外瘋狂刷題。有的人轉社科,課外閱讀量很多很重,大家是一起學習,也是獨自作戰。

不再有舍友、班委、老師提醒我該怎麼做,我會在開學時根據老師發放的課程大綱去理清幾點上課,如何評分,什麼時候考試,老師有哪些規矩。平時我用Canva來規劃自己的學業和各種行程安排,做到自己心裡有數,把每個事情做好,並且不依賴別人。一開始,我還是有很多事情問Me留學的洪老師,但是逐漸的,我發現我「入門了」,這和我以前的狀態大不一樣。我學會了成年人要對自己負責。

變得獨立是一個全方位的事情。美國的整體生活節奏鬆弛有度,在學業上有很多任務,但是在生活上,我可以放慢腳步。平時不忙的時候,我常常在家做菜,因為沒有一個App讓我能什麼東西都外賣閃送到家。我需要自己去規劃冰箱裡該有什麼,照顧自己需要有哪些儲備,如何做到營養均衡。這些挑戰並不難,我很快就適應過來,而且如魚得水。

更健康的心態

這段時間許多人也會問我,美國的新冠疫情還在持續,病例數居高不下,這樣的情況下留學生活受影響嗎?我的感受是生活確實常態化了。而且我也能看到學校不是在「躺平」,而是有完備的應對措施。學校會定期郵件催促學生接種疫苗加強針和每個季節的流感疫苗。如果學生得了新冠,學校會安排專門隔離的場所。國際生的強制醫保也能保障我們的健康和就醫需求。我一直堅信,好好學習,強身健體,保持心態上的健康,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會害怕。

對學習、生活的全方位掌控讓我變得更加自信了。這裡寬鬆的審美和文化氛圍也幫助我告別了容貌焦慮。我可以「亂穿」了,也常常收到路人的讚美。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更長遠的規劃

轉眼間已經到了要考慮研究生申請的時候了。周圍同學都在討論美國研究生申請變卷了,大家也都有各自的規劃。最近,我和Me留學的洪老師大概定好了研究生申請的雛形。這個接下來的寒暑假如何安排,我們也有了眉目,所以內心比較踏實。以前我覺得,我離開一個雙非陸本,能申請到更好的美國研究生就可以。等我去到一個QS排名前100的學府讀本科後,我又有了更高的目標,更長遠的規劃。我現在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出來的,轉學幫助我扭轉了第一學歷,但這確實僅僅是第一步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72754652e88ebee9074b9f7ef4775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