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式來源於「少林功力拳」。
動作要領
1.自然站立,目視前方;
2.雙手握拳於腰間,吸氣,雙拳自胸前上沖至頭頂,側向邁開左腿成馬步;
呼氣,同時雙拳下擊於襠前;
3.稍作停頓後,深吸氣,重心移至右腳,收左腿變成左丁步,同時雙臂向右捋手,收雙拳於右側腰間,此時胸口面向右側或右前方;
4.邁出左腿,足跟點地,然後中心前移形成左弓步,重心移動的同時向左轉腰,快速吐氣,帶動上身快速沖拳;
5.左腳向外撇步,右腳跟上成右丁步,緩緩吸氣,同時雙臂向左捋手,收雙拳於左側腰間,此時胸口面向左側或左前方;
6.重複邁步-轉腰-沖拳動作,一次沖拳為一次動作,早、晚各練30次。
調息要領
丁步捋手時深吸氣,轉腰沖拳時快速呼氣。
功能作用
帶脈橫行於人體腰腹之部,相當於褲腰帶的位置,在小腹的側面與少陽膽經交叉,有約束諸腰腹部直行之經脈的作用。若帶脈本經有病,會引起腰腹肌肉筋膜松馳,經氣不利,因而出現腰痛、腰活動不利、腰部重墜、少腹痛,肥胖、帶下病等。
帶脈之病,還會影響其所約束之經脈的疾病。經脈的氣血,需要臟腑氣血的濡養,但如果經氣不通,氣血亦灌注則不能到位。中年以後,元陽虧損,氣血耗傷,人則懶動多坐。而坐姿不對,弓腰縮腹,足少陽膀胱經、帶脈、任脈、督脈的經脈氣血郁滯,便產生了諸多疾病,如腰病、腿病、生殖器官疾病等。腰腹的肥胖,就是帶脈經氣鬱滯、痰濕壅阻的表現之一。
如何防止、預防帶脈疾病?遵循「流水不腐」的道理,需要適當的活動。活動腰部,不僅有強壯腰、腹部肌肉的作用,更有利於帶脈等經氣的流轉。
本動作重點在於「轉腰」,針對性強,尤其是辦公室人員,久坐的人士、中年人,經常練習,有助於帶脈、任脈、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等經氣的通暢,具有強腰壯脊、固腎益精、培補元氣之功效。
適練人群
健康人群及亞健康人群。久坐有腰肌勞損、輕度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康復期適合。腰腹部肥胖者適合。
注意事項
1.初學者轉腰宜慢不宜快,轉腰幅度不宜大,弓步也不宜大,循序漸進。動作的快慢,根據個人的體力和腰力而定,中等速度為宜。
2.此動作腰部和膝部的能力有要求的較高,轉體時單腿受力,可能引起重心不穩,初習者丁步需稍高,轉腰幅度可減少。
3.此動作練習20次,需要一定的體力。心肺功能較低者慎做。
4.四肢大關節(肩、肘、腕、髖、膝、踝)等關節周圍疼痛(包括關節炎、肌腱炎)急性發作時,禁止做此動作;在康復期可視情況而定,遵循醫生建議。
5.中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丁步要稍高,弓步的步伐要減少,以減少前膝的屈曲度。
6.有半月板后角損傷者,慎做。
7.腰痛急性發作時,禁止做此動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6wLlm8BxtCz63RLgSi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