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一萬吃不起水果」背後:開水果店是門好生意嗎

2023-07-27     支點財經

原標題:「月薪一萬吃不起水果」背後:開水果店是門好生意嗎

「小時候一到夏天,床底下就滾滿西瓜,爸爸總是一麻袋一麻袋往家裡買西瓜。」有網友在「月薪一萬吃不起水果」的話題下面這樣留言,引來眾人點贊,掀起一波回憶殺。

如今,網友兒時場景再難重現。近些年,即便在夏天西瓜的成熟季節,超市裡西瓜價格最低也要2元一斤,10元一斤也不稀奇。與此同時,蘋果、葡萄、桃子等大眾化水果,也比過去漲價不少,不少網友直呼「吃不起」。

水果變貴的背後,商家卻沒有看起來那麼賺錢。在全國擁有5000多家門店的連鎖品牌百果園,2022年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僅有11.6%、2.7%。

支點財經記者連日走訪武漢多家果批市場和水果店,果商們普遍反映今年水果生意難做。

奇怪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消費者直呼貴,果農不賺錢,果商也不賺錢,原因何在?

爭議中的百果園,貴有貴的道理?

說起水果貴,首先繞不開百果園。儘管這家公司宣稱「要讓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好吃不貴的水果」,但百果園已經成了高價水果的代名詞。

今年6月,有博主發布視頻稱,自己6.89元團購的3斤西瓜,去門店核銷時被店員告知「貪便宜的西瓜就是不甜的」,正常店內的西瓜是9.9元一斤。

事件引發了海量討論,並登上了熱搜。不少網友吐槽「兩塊三一斤的西瓜還便宜?」「西瓜一斤9塊9,百果園的水果是奢侈品嗎」「夏季西瓜正當時,9塊9超出平常價格了」。

「貴有貴的道理。」百果園武漢區域一位負責加盟的客服人員對支點財經記者表示,「百果園的水果和普通超市、大賣場的品質不一樣,等級也不同,我們的水果有專門的種植基地,經過層層篩選,並對水果進行農殘檢測,達標了才能進來,而且我們的水果可以三無退貨(即無實物、無理由、無小票)。」

西瓜團購只是百果園的一種營銷手段。上述客服人員稱,特價果品幾乎沒有什麼毛利,主要是希望通過這種活動為門店導流,方便店員向消費者推薦毛利更高的水果。

武漢某水果超市門店 (支點財經記者 王文華 攝)

今年1月,百果園在港交所上市,當前市值約83億港元。百果園自稱是中國最大的水果零售經銷商,擁有中國最大的貼近社區、線上線下一體化及店倉一體化的水果專營零售網絡。

實際上,百果園是輕資產運營模式,主要賺的是加盟商的錢,為加盟商提供品牌、供應鏈和運營支持。2022年末,百果園線下門店5650家,其中加盟門店5631家,貢獻了百果園門店收入的99.3%。

加盟門店不允許私自外部採購,由百果園統一供貨。百果園的採購渠道有三種,分別是從批發市場採購,從源頭供應商採購,直接涉及種植。其中,80%是從源頭採購。

然而,這樣的模式並未給百果園帶來可觀的利潤。2019年至2022年,百果園實現營收分別為89.76億元、88.54億元、102.89億元、113.12億元;股東應占利潤分別為2.49億元、4906.3萬元、2.3億元、3.23億元;對應的毛利率分別為9.8%、9.1%、11.2%、11.6%;凈利潤率分別為2.8%、0.5%、2.2%、2.7%。

作為百果園的營收支柱,加盟門店的毛利率低於公司整體毛利率。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加盟門店的毛利率分別為6.8%、7.1%、9.2%、9.1%。

去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的洪九果品,主要做水果分銷,目前總市值約207億港元。相比於百果園,洪九果品毛利率高一些,2019年至2022年, 毛利率分別為18.9%、16.6%、15.7%、17.1%。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支點財經記者表示,整體利潤偏低,水果壞損率高,是資本對水果行業青睞度不高的核心原因。整個中國的水果行業,不論是百果園還是洪九果品,都面臨這樣的問題。

朱丹蓬表示不看好百果園的發展,「毛利率偏低,很難有持續性;以加盟為主的門店,服務體系和客戶粘性比較差」。

在中國萬億水果市場中跑出來的兩家上市公司,盈利情況尚且如此,小規模的水果經營從業者自然也很難挖到金礦。

批發價格下跌,水果店卻不敢拿貨

每年的5月初到7月末,是湖北隨州油桃和李子上市的季節。一到這個時期,趙兵(化名)就會來到武漢白沙洲光霞果批市場待上一段時間,銷售自家種的果子,直到果期結束。

武漢白沙洲光霞果批市場(支點財經記者 王文華 攝)

白沙洲光霞果批市場,是武漢規模最大的水果集散地之一。進門不遠就可以看到擺滿桃子和李子的果攤,後面坐著七八個果農,他們和趙兵一樣都來自隨州。趙兵今年三十出頭,從記事起,家裡就在種果樹,目前種了二十畝左右的桃樹和李樹。

在趙兵的老家,果農們把桃子賣給前去收購的果商,價格大概在七毛左右一斤。如果運到光霞市場,至少可以賣到一塊錢一斤,品質好的可以賣到兩塊左右。因此,為了賣個好價錢,不少種植規模大的果農選擇來市場銷售。

光霞果批市場不收果農攤位費,還承擔他們的食宿。果農每成交一箱水果(大約50斤左右),購買者除了支付給他們相應的貨款外,還要向市場額外支付8-12塊錢作為行費。

趙兵發現,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水果並不好賣,去年最低兩塊錢一斤的油桃,今年一塊六都賣不動,去年四塊錢一斤的李子(黑布林),今年最多只能賣到兩塊錢。

去年,一畝地油桃可以收入8000塊錢,除去肥料和人工成本,能凈賺四五千塊。而今年,趙兵已經把預期降得很低,「能賣出去就行,掙不到錢,頂多保本」。

支點財經記者在現場觀察到,斷斷續續有果商來品嘗桃子、詢問價格,但成交的不多,一個多小時過去,趙兵沒開張,隔壁的老鄉也只賣掉了一箱。

在趙兵看來,水果生意不好做,一方面很多水果店老闆掙不到錢,不敢多拿貨;另一方面是電商平台的衝擊。「網際網路發展起來後,水果價格幾乎都透明了,打個比方,水果店來批發桃子,兩塊錢一斤,不賣五塊保不住本,但是電商直播帶貨,可以以很低的價格賣出去,電商直播不一樣,他們可以直接從田間地頭髮貨。」

老李是光霞果批市場一間果行的老闆,做水果生意三十多年,見證了水果價格的起起落落。除了光霞果批市場,老李在武漢還經營著幾家果行,主要做水果批發。今年他也明顯感受到,生意不好做。

他對支點財經記者說,水果批發便宜,但是水果店拿貨後加價高了,到消費者手裡自然就貴了。比如,油桃批發價一塊多一斤,水果店至少要賣四五塊錢,「今年水果生意難做,水果店的價格如果不翻倍賣,還不如打工掙得多。水果店一次拿貨的量不敢太多,怕賣不掉」。

價格大幅下跌的不止桃子和李子。現在正是西瓜上市季,老李說,「寧夏的石頭瓜,去年批發價一塊多到兩塊,今年批發價8毛都不好賣,拿到水果店,至少要賣2塊錢左右」。

水果店不賺錢,被迫賣高價

小田一家在武漢洪山區街道口經營了一間水果店,靠近居民區,顧客大多是周邊的住戶。店鋪70平米左右,月租金一萬二。加上店裡十幾萬元的貨,一年投入大概二十多萬元。

起初,水果店由小田的父母打理,他們做了三十多年的水果生意,經驗豐富。近幾年,孩子上學,加上父母年紀大了,小田和妻子回到父母身邊,共同經營水果店。

對於今年水果變貴的討論,小田說,其實和去年價格差不多,有的價格貴,有的便宜。不過,小田稱,開水果店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掙錢,「平常一個月掙萬把塊錢,春節生意好些,能掙兩萬左右」。

夏天,水果容易壞,損耗率較高,「店裡的空調和冷櫃二十四小時開著,一個月電費就要五千塊左右」,小田說,僅店鋪加水電費,一個月的開支差不多兩萬元。

「算起來和打工差不多,三個人耗在這裡,划不來。」小田的妻子在外面有份工作,他和父母三人平攤下來,每人每月掙幾千塊錢。「這還是自己的店,如果是僱人來打理,這樣的店鋪起碼要雇四五個人,根本掙不到錢。」小田說。

以自己賣水果的經驗,小田分析認為,百果園水果之所以賣得貴,主要還是租金、人工等成本更高。

武漢洪山區街道口某水果店(支點財經記者 王文華 攝)

有內人士分析,現在到水果店購買水果的消費者也在減少,或者購買頻次減少。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已經習慣了網上購物,買菜買水果都在網上下單,特別是水果,既有季節因素,也有地域特產,網上價格便宜,選擇豐富多樣,直接送到家裡。水果店做的是人流量和走貨量的生意,顧客少銷量少,也就只好調高價格,否則保本都難。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支點財經記者表示,今年水果市場出現價格分化,部分供應量大的水果賣不上價格;另一部分水果價格高但是運營成本更高,比如店租、人工成本等越來越高,收益被成本吃掉。商家只能把一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同時自己承擔一部分,這就導致消費者覺得水果變貴了,而商家也覺得沒賺到錢。

朱丹蓬分析認為,水果行業供應鏈成本在增加,農藥、物流等成本上漲;水果行業損耗率高,如何把控成本和庫存,對水果批發商和終端門店來說是個難題,再加上三年疫情後今年消費尚處於恢復階段,對水果鏈條的從業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電商搶蛋糕,線下水果銷售也要換思路

三年前,沈瑩(化名)一家從福建漳州來到武漢,在洪山區沙湖果批市場租下三間門店做水果生意,市場裡有好幾家商戶都是沈瑩的親戚。

沙湖果品市場大門(支點財經記者 王文華 攝)

早在十幾年前,親戚們就來武漢做水果生意。「以前網絡不發達,生意好做,他們都掙到錢了。」沈瑩說,如今面臨抖音等電商平台的衝擊,生意比以前差了很多。

「線下來買貨的越來越少,至少分了一半(生意)到線上,電商平台的水果不比我們便宜多少,但人家就是有能力賣出去。」沈瑩說。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電商平台確實衝擊了線下的水果生意,不少消費者選擇在抖音、盒馬鮮生等購買水果。

有消費者對支點財經記者表示,「現在很少在線下買水果,主要通過團購、淘菜菜、朴朴等線上平台購買,價格便宜,質量也有保障。」

還有消費者說,在網上買水果太方便了,原產地的,應季新鮮的,進口的,價高價低的,比在水果店挑選更靠譜。

艾瑞諮詢的一份研究顯示,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規模達4584.9億元,同比增長64%,預計2023年,規模將超萬億。水果作為生鮮的核心品類之一,同樣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蟬媽媽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抖音電商平台上,2022年,生鮮蔬果行業市場份額同比增長率150.07%,高於抖音電商整體增速。生鮮蔬果行業由水果、蔬菜、肉/蛋/禽、海鮮水產四大類組成。其中,2022年水果的市場份額占生鮮蔬果的比重為22.16%,同比增長147.26%。

抖音電商水果行業有大量內容創作素材來源於原產地果園,這種直播間場景果園打造了消費者源頭直發的心智,提升流量的轉化效率。2022年抖音電商水果行業賣點分析中新鮮、現摘現發、現摘、新鮮採摘等商品賣點詞的市場規模占比最大。

湖北宜昌秭歸縣盛產臍橙,該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張光國對支點財經記者表示,近幾年,隨著電商平台的興起,秭歸臍橙電商銷售渠道占比在30%左右,銷售額35億元左右。

張光國認為,電商平台銷售的水果,特點是物流速度快,新鮮度高,人們選擇性廣,價格比水果店或者商超相對便宜。

沈瑩也意識到,靠守著門店沒有出路,要嘗試線上線下結合。接下來,她準備試著在小區做團購。「我的朋友做車厘子團購,採購價一箱280元,團購價380元,一箱就能賺100」。沈瑩說,水果市場的水很深,沒有採購經驗容易被坑,她懂選品,可以把控好水果的品質。

不過,卓奇食品追溯平台創始人符春彥認為,儘管電商平台在水果價格上有優勢,但也會產生宣傳、物流等成本,同時存在毛利率低、運輸過程中品質產生瑕疵等問題,因此這也是一門燒錢的生意,很多生鮮電商支撐不起,最終倒閉。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線下水果銷售的空間仍然很大,關鍵在於如何運營,例如結合社區電商轉型,優化供應鏈,提升服務品質等。

記者 王文華

編輯 劉定文 張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6f4c93ed0373f8528876cfb08ced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