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話史》(增訂本),蔡鎮楚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內容簡介
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真正對詩話這種獨特的論詩體裁作宏觀審視和系統研究的學術著作,對中國詩話之源、詩話之名、流派、風格、演進規律、學術價值和歷史地位做了全面的描述和評估,從而梳理出詩話的演進軌跡和發展流程。本書凡八卷,分別以「總論」「宋詩話」「金元詩話」「明詩話」「清詩話」「近代詩話」「現代詩話」「詩話之整理研究」為序,從詩話的本身著手,從全部創作中進行總結,理清了詩話的發展過程,從整體上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宏觀審視和描述。
經過二十餘年的沉澱與積累,作者吸取詩話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此次再版中做了大量增補修訂,增加了「詩話是對於詩格的革命」「中國詩話史研究的世界視野」等內容,使得本書體例更為完整、內容更為完善,更具開闊的學術視野。
目 錄
卷一 總論
總論
第一章 詩話與詩話之源
第一節 詩話
第二節 詩話溯源
第二章 詩話的流變與演進軌跡
第一節 詩話的流變
第二節 詩話演進的歷史軌跡
第三節 中國詩話與東方詩話圈
第三章 詩話的學術價值與歷史地位
卷二 宋詩話
第一章 詩話之崛起
第一節 詩話崛起於宋
第二節 宋詩話的演進軌跡
第三節 「詩話」是對於「詩格」的革命
第二章 北宋詩話
第一節 首批詩話之作
第二節 蘇黃詩風與詩話創作
第三節 蘇黃詩風的反思與「江西格」批評
第三章 南宋詩話
第一節 詩話創作傾向的轉變
第二節 「中興四大詩人」與詩話創作
第三節 「江湖派」與詩話創作
第四節 宋詩話的壓卷之作
卷三 金元詩話
第一章 金代詩話
第一節 蘇學北盛與金源詩風
第二節 王若虛與《滹南詩話》
第二章 元代詩話
第一節 詩話的衰落
第二節 詩格的復興
卷四 明詩話
第一章 詩話之復興
第一節 復興的背景及概況
第二節 明詩話的時代特色
第二章 擬古主義詩話
第一節 明初尊唐之風與詩話創作
第二節 「前後七子」詩話
第三節 「末五子」詩話
第三章 反擬古主義詩話
第一節 從《升庵詩話》到《逸老堂詩話》
第二節 從唐宋派到竟陵派
第三節 其他詩話之作
第四章 明詩話的創作得失
第一節 明詩話的兩大系列
第二節 明詩話的理論得失
卷五 清詩話
第一章 詩話的黃金時代
第一節 盛況空前的清代詩話
第二節 樸學之盛與詩話創作
第二章 清初詩話
第一節 宗唐詩派詩話
第二節 宗宋詩派詩話
第三節 神韻派詩話
第四節 王夫之與《姜齋詩話》
第五節 葉燮與《原詩》
第六節 「浙中三毛」詩話
第三章 清中葉詩話
第一節 格調派詩話
第二節 性靈派詩話
第三節 肌理派詩話
第四節 《北江詩話》與《養一齋詩話》
第四章 清詩話的專門化
第一節 地方詩話
第二節 專家體詩話
第三節 名媛閨秀詩話
卷六 近代詩話
第一章 乾坤之變與近代詩話
第一節 乾坤之變與詩風之變
第二節 近代詩話的基本特徵
第二章 新派詩話
第一節 新派詩話的崛起及其影響
第二節 新派詩話的代表之作
第三章 舊派詩話
第一節 舊派詩話的論詩傾向
第二節 舊派詩話的主要派別
卷七 現代詩話
第一章 詩話的歷史轉變
第一節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詩話
第二節 南社詩話
第三節 舊體詩話的衰落
第四節 新體詩話的興起
第二章 詩話史的新變
第一節 魯迅與《魯迅詩話》
第二節 郭沫若與《沫若詩話》
第三節 《沫若詩話》與《魯迅詩話》論詩之比較
第三章 現代詩話發展的新趨勢
第一節 詩話向詩學演進
第二節 詩話與美學結合
第三節 中西詩的比較研究
卷八 詩話之整理研究
第一章 詩話整理與研究之歷史
第一節 宋元人的開拓之功
第二節 清人的集大成之功
第二章 詩話整理與研究之現狀
第一節 詩話整理與出版概況
第二節 詩話研究專論的勃興
第三節 詩話整理研究的旗幟
第四節 中國詩話史研究的世界視野
增訂本後記
增訂本後記
詩話,乃是中國獨具特色的論詩之體,從遠古周秦漢時代走來,歷經魏晉六朝到隋唐五代,至北宋歐陽修《六一詩話》而勃然崛起,徹底改變了劉勰《文心雕龍》大一統的文學批評格局,使中國文學理論批評走上詩化之路,因有詩話,而又有詞話、曲話、文話、賦話、劇話、四六話、小說話等等,幾乎沒一種文體沒有自己的「話」。話者何也?故事也,詩話之本義,就是詩歌的故事,而後演變而成詩歌評論鑑賞的樣式。
《中國詩話史》
余致力於詩話研究久矣,研究成果亦伙矣,從《中國詩話史》《詩話學》到《比較詩話學》與《東方詩話學》,從個人的詩話考槃到中韓日等各國或地區同仁共同努力創立的國際東方詩話學會,詩話研究開創一代國際風氣,東方詩話的學術旗幟在中國、在東亞、在東南亞乃至世界迎風飄揚,令人欣喜異常。
我從事詩話研究是在「文化革命」的逆境中開始的,沒有學術殿堂,沒有既得的文獻資料,沒有名師指點迷津,全靠自己收集整理,自己鑽研琢磨。並不盡如人意的拙著《中國詩話史》,如同引玉之磚,1988年問世以來,歷時30餘載,湖南文藝出版社已經出版印行兩次,發行已逾萬冊之富。
《中國詩話總目要解》
時隔20餘年,幸蒙廣大讀者學人不棄與江西教育出版社盛情相約,列入「中國詩歌專題史叢書」,得以再版,於當今之世,實屬不易,難亦難矣,幸亦幸矣。
《論語·為政》篇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古往今來,人際交往之中,君子與小人之別就在這裡。在詩話研究領域,在「國際東方詩話學會」的旗幟之下,大致集中了這樣一批人才: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者,從事文藝學與比較文學研究者,從事東亞語言文學研究者,從事佛教禪宗文化研究者。
這是一個相當優秀的學術團體,總部在韓國。少而精的一批國內外同仁,或許引發一些爭論,但大都能夠同心同德,顧全大局,兢兢業業,「周而不比」,尊重學術,一改「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的歷史陋習,專業隊伍之精幹,學風之純真、會風之端正,令人肅然起敬。
《域外詩話珍本叢書》
值此國際詩話學會成立25年之際,藉此《中國詩話史》增訂再版機會,我要特別感恩學術先賢指引,感恩國內外詩話研究同仁的襄助之功,感恩我的夫人的默默奉獻、大哥在台灣購書之勞與湖南師大同事們的積極支持,感恩出版社的編輯同仁,也一併感恩所有關注與關愛中國詩話乃至東方詩話研究的專家與讀者們。謝謝,有你們真誠的關愛與支持,中國詩話研究乃至東方詩話研究的明天,將更加多姿多彩,更加燦爛輝煌。
石竹山人蔡鎮楚
2021年11月12日於嶽麓山石竹山房
《中國詩話珍本叢書》
附:錢鍾書先生寫給蔡鎮楚先生的信
錢鍾書先生寫給蔡鎮楚先生的信
鎮楚先生著席:
別去數載,忽奉惠書,並頒大著,既喜其問世,且祝其名世,不僅以蒙獎飾,欣愧交集也。不才去秋大病,至今尚未全差,心力目力,皆遠不如前,衰疾之軀,非復能從事學問矣!後生可畏,惟望精進不懈。草此報謝,即頌暑安。
錢鍾書上八月十六日
《詩話學》
編者按
《中國詩話史》初版於1988年,錢鍾書先生看後於病中來信稱其「既喜其問世,且祝其名世」。此次再版,收錄了錢鍾書先生寫給作者的這一信件。另外,作者對此書也做了大量的增補修訂,增加了「詩話是對於詩格的革命」「中國詩話史研究的世界視野」兩節內容。
作者簡介
作者近照
蔡鎮楚(1941—),號石竹山人,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是享譽國內外的詩話學研究專家:1996年與中韓日專家聯合率先發起成立國際東方詩話學會,被譽為「中國詩話第一人」和「東方詩話學的開創者」,開創東方詩話研究的一代風氣。著有《中國詩話史》《詩話學》《比較詩話學》《石竹山房詩話論稿》《中國新詩話系列叢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