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砍掉NEX品牌背後,國產高端機為何這麼多「短命鬼」?

2022-03-04     ZAKER科技

原標題:vivo砍掉NEX品牌背後,國產高端機為何這麼多「短命鬼」?

近日,有媒體稱,vivo 已經撤銷旗下高端子品牌 NEX 事業部。隨後,vivo 品牌副總裁賈凈東在其個人社交平台回應稱,原 NEX 系列的使命將由 X 系列來承擔。X 系列是目前 vivo 最高端的品牌。

NEX 系列曾擁有不俗口碑,初代 NEX 發布於 2018 年 6 月,憑藉 " 全球首款升降攝像頭手機 ",以及窄邊框和極高的屏占比,vivo NEX 一發布就吸引了不少用戶的目光。

如今不到 4 年,NEX 系列行至終局,意味著 vivo 早前在高端市場的探索又一次以失敗告終。

之所以說 " 又 ",是因為在 NEX 系列之前,vivo 也曾砍掉過類似的高端品牌。如果我們放眼整個手機行業,和 NEX 系列一樣的 " 短命鬼 " 更是相當普遍,包括 vivo 在內,小米、OPPO、榮耀都曾砍掉過自家高端品牌。

安卓高端機大多活不長

事實上,在 NEX 系列之前,vivo 還曾在 2013 年推出過 Xplay 系列。與初登場的 NEX 一樣,vivo Xplay 同樣定位高端,起售價達到了 2999 元。

雖然現在看來並不貴,但在當時手機均價 1 千元左右的年代,vivo Xplay 的價格已經與當年的 iPhone 5 和三星 S3 系列相當接近。

2013 年年底,vivo 推出了該系列最受好評的 Xplay3S ——全球首款採用 2K 解析度螢幕的手機。憑藉在處理器、系統、相機、螢幕、Hi-Fi 等多方面的升級,vivo Xplay3S 的起售價也拔高到了 3498 元,成為當時國產手機中極少數超過 3000 元的機型。

vivo Xplay3S 圖片源自網絡

然而,和初代 NXE 一樣,Xplay 系列的高光也僅僅維持了一代。3 年後,2016 年 11 月,最後一代 vivo vivo

Xplay6 發布,起售價 4498 元。

雖然售價達到高點,但這也成為 Xplay 的終曲,此後 vivo 再未更新這一系列。

與 vivo 類似,小米和 OPPO 同樣砍掉過自家的高端產品線。

雖然小米聲稱 2020 年的小米 10 才是衝擊高端的開始,但事實上早在 2016 年小米就發布了最高售價達 3499 元的小米 Note 2,它試圖對標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

小米 Note 2 圖片源自網絡

但很遺憾,小米 Note 系列一共只推出了 3 代,最後一代的售價甚至低於小米 Note 2。

OPPO 在更早之前也嘗試過衝擊高端市場,2011 年就推出了 Find 系列,但它同樣只更新了 3 年,從 2014 年最後一代 OPPO Find 7 發布後,這一系列一直處於 " 停更 " 狀態。

最近的例子是榮耀,2019 年榮耀 V30 系列發布,其搭載了華為最新的 5G SoC 麒麟 990,最高售價也來到了近 4 千元。不過,由於第二年榮耀從華為獨立,榮耀 V 系列也永遠停留在此了。

創新不足是關鍵

上述幾個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共同點:發布時都曾具有不錯的產品力,市場反饋也不錯,但後續幾代卻難以為繼,無法保持最初的品牌號召。

事實上,我們能發現,除了華為和三星,安卓廠商幾乎各家都砍掉過自己的高端品牌,甚至三星也在最近確認已經更新十年的 Galaxy Note 系列將不再存在。不過,其主要原因是為了給更加高端的摺疊屏 Galaxy Z 系列讓路。

從中我們也能看出,在高端市場最有連續性的三星和華為都是重研發的企業,這也契合了外界對於高端機需要持續技術更新和獨特賣點的印象。

反過來,除了榮耀因為自身變動,小米、OPPO、vivo 在研發投入上不僅低於蘋果,與三星、華為同樣有一定差距。因此在維繫高端機穩定更新上難免會有心無力,一旦某款機型出現產品力不夠、銷售困難等問題,被放棄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不過,旭日大數據董事長孫燕飈認為,廠商並非完全放棄了某一品牌,暫時蟄伏也是一個原因。例如 OPPO 雖然取消了 Find 系列,但在 2018 年啟用了一衣帶水的 Find X 系列,連名字近似。

第一代 OPPO Find X

根據 vivo 官方,NXE 品牌後續也是併入 X 系列中。

不得不說,完全拋棄前代積累的品牌確實得不償失。

廠商們如此普遍地放棄高端品牌,恐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與其日常疊代消磨高端品牌力,不如厚積薄發,待時機成熟時,再啟用新品牌。

如今,這幾家國產廠商的高端品牌同樣都還比較年輕,小米數字系列和 vivo X 系雖誕生已久,但全面衝擊高端市場直到 2019 年前後才開始,小米 MIX 系列更是斷更了三年。OPPO Find X 系列誕生至今只有 4 年不到,時間都不算長。

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 OV 或許應該學習下華為、三星,除了最基本的耐心,保持足夠的研發和創新,才是避免 " 短命 " 的救命符。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劉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609a5f403991bf7e87607b31cb86c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