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生兒子的家庭不再催婚了?從業10年的紅娘道出4個原因

2024-09-04   常高俊April

回溯十餘載春秋,昔日諸多家庭,若得麟兒,及至而立之年,父母之心便如鼓點般急促,頻催婚嫁,冀望血脈延續,香火永續。而今,時過境遷,此景漸稀,兒孫婚事,雙親多持放手之態,不再強加干預。

網絡之上,熱議紛紜,諸多青年才俊,年逾三旬,仍孑然一身,與雙親共築溫馨小巢,而父母對其婚姻大事,亦漸顯淡然。此等現象,引人深思:莫非,生兒育女之家,已悄然覺醒?對此,十年媒妁之言的紅娘奚敏,緩緩道出背後真諦,字字珠璣,觸人心弦。

其一,催之愈甚,婚緣愈遠。當代青年,對於婚姻,秉持隨緣之態,水到渠成方為美。若緣分未至,父母急催,反成枷鎖,令子女心生牴觸。更有甚者,因反感而離家出走,租屋避世。故而,知子莫若父,順其自然,方為上策。

其二,懼婚易守難。婚姻之舟,航行不易,風浪常伴。諸多家庭,目睹子女婚姻破裂,情感基石不堅,生活瑣事成隙,終至勞燕分飛。離婚之痛,經濟之損,皆令父母心有餘悸。是以,對婚姻之信心動搖,催婚之念亦隨之消散。

其三,婚嫁之重,負擔難承。時至今日,婚嫁成本飆升,彩禮、婚宴、房車,皆需巨資。百萬之巨,非普通家庭所能輕易承擔。父母傾囊而出,猶恐不足,更遑論養老之資。故而,面對高昂婚嫁費用,父母唯有嘆息,不敢輕言催婚。

其四,催婚反添愁。父母心中,兒孫繞膝,晚年之樂也。然若子成婚,心繫新婦,難免疏忽老父老母。更有甚者,婚房成兒媳娘家之居,父母空有屋名,難享天倫。此情此景,令父母心生寒意,覺催婚實為自尋煩惱,不如隨遇而安。

綜上所述,生兒育女之家不再催婚,實乃現實所迫,亦是心態之變。奚敏之言,既道出了社會之現狀,又觸動了人心之柔軟。然世事無常,各家有各家的難言之隱,對此話題,您又有何獨到見解?歡迎諸君暢所欲言,共話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