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歐洲高福利政策花樣多,相比之下,有何不同?

2022-08-23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日本、歐洲高福利政策花樣多,相比之下,有何不同?

掐指算起來,高福利的國家,在世界上為數不少,歐洲、亞洲皆有,日本在亞洲國家當中,其發達程度較高,有足夠的實力來豐富福利形式。

歐洲等老牌西方國家,在資本主義矛盾運動中,起初對工人階級的安撫,後來推至普羅大眾,希望藉助資本主義式的溫情,請各位民眾力挺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兩相對比之下,孰優孰劣呢?

日本政府的福利

日本福利,首先關注的是婦女、兒童之類的弱勢群體。倒不是說什麼搞男女平等運動,只是在為人口滋長作長久計劃。

這個推理公式不難理解,家庭生活條件差,經濟負擔重,必然會影響孩子的教育和未來就業,而勞動力供給數量不足,素質與能力欠缺,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嚴重不利。

安倍政府從2019年10月起,將家庭福利覆蓋三至五歲的兒童,規定在保育園、幼兒園和初中階段,享受免除學費的待遇,還海外僑居的家庭,也是受益人員之一。孩子每個月還能拿到政府補貼金。

教育對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數目不少的開支。該項福利的出台,旨在推動教育權的平等,滿足職場勞動力剛需。

另外,期間產生的高額醫療項目費用,也由政府一併出資承擔,免去很多為人父母的苦惱。

醫療資源的有限性與稀缺性,會一級一級下沉,及至廣大的普通家庭,無力承擔高額醫療費用的壓力,將產生群聚效應,容易造成民情激變。

福利出爐之根由

老齡社會提前到來,引起了日本政府高度警惕。而年輕人在生存重壓之下,婚戀與生育意願大大降低。若年輕人的思想風向,在短期內得不到有效疏導,將會給國民經濟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人口密集的情況下,會產生各種消費可能性,消費總量自然是水漲船高,國家財政稅收也是如此。

人口稀少的情況下,消費水準將大打折扣,當收入跟不上價格的增長,必然會一再地降低消費標準,導致國民經濟內驅力不足,消費增速出現斷崖式放緩。

該項福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動人口的增長,刺激人口的消費,促使職場新陳代謝、運行良好,鼓勵新生勞動力積極就業,將老一代勞動力替換下來,利用新觀念、新技術,為國民經濟注入勃勃生機。

學費福利,實施異同

法國政府的福利政策,將目光聚焦在低收入群體。只有從這些家庭出身的孩子,才有資格享受政府的幫扶。

而日本並未細分福利受益人的家庭背景,在相對而言較大的範圍內,給予受益人以均等的受益機會。

法國向困難家庭的孩子發放補助金,以滿足初中至大學教育的基本開銷,不似日本政府學費予以免單處理,以此培養學生自力更生、自尊自強的品格。

福利新花樣,歐洲「零花錢」

德國對普及孩童的福利,相較於日本政策,還要更先進一步。任何孩子在出生之後,都能拿到一筆撫育金,隨孩子出生的數量遞增,一直管到孩子長大到25歲,或擁有穩定工作及收入來源。

政府才開始停止支付。德國人口出生率偏低,國家人口基數過少,必須予以強力的推行,才能改變國家人口不飽和的現狀。

醫療福利,實施異同

日本的醫療免費,只限於三至五歲的孩童,而丹麥則擁有更為優越的環境,在全國範圍實施醫療費用全免。

無論是國力,還是經濟,日本與丹麥不可相提並論,若日本放開政策、仿效丹麥,必定難以承受巨額的社會開支,只能以實際國情為根據。

難民專屬的福利

英國對待難民的態度較為溫和,在政府的有序管理下,他們不會因國籍而居無定所,享有一定的居住權、生活權及醫療保障。

日本幾乎沒有出台任何有關針對難民的福利政策。那麼,人情味十足的英國政策,對難民的人身考量,可謂是關懷備至。

瑞典男女,皆有「產假」

瑞典推行的產假政策,稱得上是全球第一、無出其右。夫妻享有共同產假,時長高達九個月。

為鼓勵全體國民遵守產假規定,政府還給每個生育家庭發放獎金,從而提高國家人口的出生率,改善國家人口質量與結構,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注入一支強心劑。

國家有別,福利多寡

日本以孩童優先的福利政策,增強了國民人口的流動性。但是,人口在城市之間的頻繁流動,也造成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高福利仍需要有高稅收為支撐。一旦國家財稅收支不穩,定會引發社會恐慌與震盪。

歐洲的福利制度,不設定特殊年齡,面向全體國民,該體系設計本身,在付諸實施的過程中,其社會資本與代價,則比日本更為昂貴。

出現的瑕疵與漏洞,主要集中於國民在生活和工作中,對政府層面的依賴程度較高,社會資源分配的傾向性,尤為明顯。

國家的發達與人民的發展息息相關,論起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也是一個予取予求的雙向過程。國家要想避免停滯,就務必要激發國民的活力,不能一味地培養懶漢、閒人。

但考慮到國民在社會生活的大環境中,每個人的能力、條件和素質,有高下優劣之分,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導致一部分人擁有很多的社會權力和資源。

而另一部分人則往往在溫飽線上掙扎,國家有必要出台相關政策,關注低收入群體的生存境遇,改善低收入群體的生存條件。

日本與歐洲同為資本主義國家,講究金錢即效率,效率即金錢,凡事以數字說話,但文明、人權的話題,具有普世的價值,資本主義國家也不例外。

為了使資本工業文明生生不息,越來越多的西方領導者,力爭減少貧困、犯罪給國家帶來的消極影響。

從百年積累的大量社會財富中,拿出相當一部分國家財政收入,用於緩和種種社會矛盾和不平等,讓國民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福利待遇中,體會到作為社會成員應有的尊嚴和體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534599f1411c0e95aea4a307ef9b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