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雯:《步步嬌 : 單雯說劇談情》

2023-07-10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單雯:《步步嬌 : 單雯說劇談情》

《步步嬌:單雯說劇談情》,單雯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23年7月版。

內容簡介

該書是單雯解讀崑曲《牡丹亭》《幽閨記》《桃花扇》《南柯記》 《長生殿》《玉簪記》《獅吼記》《奇雙會》《雷鋒塔》《浮生六記》 《爛柯山》及《蝴蝶夢》等經典曲目中女性人物形象的隨筆集,分故事介紹和人物解說兩部分,角色涵蓋了杜麗娘、王瑞蘭、李香君、瑤芳公主、楊玉環、陳妙常、柳氏、李桂枝、白素貞、芸娘及崔氏、田氏。作者從自身舞台表演經歷出發,敘述自己對崑曲傳統經典劇目中女性人物的性格、處境、命運的獨到理解,文字細膩流暢,富有表現力,全書圖文結合,相得益彰。

目 錄

《牡丹亭》故事介紹

《牡丹亭》之杜麗娘 春色幾分誰人曉

《幽閨記》故事介紹

《幽閨記》之王瑞蘭 女子終究難忘情

《桃花扇》故事介紹

《桃花扇》之李香君 三十年人生,四百年傳奇

《南柯記》故事介紹

《南柯記》之瑤芳 粉將軍把旗勢擺

《長生殿》故事介紹

《長生殿》之楊玉環 思念成就永恆的愛情

《玉簪記》故事介紹

《玉簪記》之陳妙常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獅吼記》故事介紹

《獅吼記》之柳氏 嬉笑怒罵為情真

《奇雙會》故事介紹

《奇雙會》之李桂枝 梁鴻接了孟光「案」

《雷鋒塔》故事介紹

《雷鋒塔》之白素貞 拆散我們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浮生六記》故事介紹

《浮生六記》之陳芸 且陶陶、樂盡天真

《爛柯山》故事介紹

《蝴蝶夢》故事介紹

《爛柯山》之崔氏

《蝴蝶夢》之田氏

珍惜眼前人,餘生好好愛

吳新雷

從前,我尚未退休之時,一直是江蘇省崑劇院的忠實觀眾,跟演員、笛師都很熟悉。出自梨園世家的「小精靈」單雯,我是看著她在院裡成長起來的!

單雯舞台照

她的父親單曉明、母親孫珏是劇院的「藝家雙璧」,夫唱婦隨,言傳身教,作為爸媽掌上明珠的單雯,耳濡目染,一心向藝,自然是得天獨厚!十歲那年她就考進了江蘇省戲劇學校崑曲班,專攻閨門旦行當。由於獨具幼功,又勤學苦練,十二歲就能登台表演,畢業後即進入江蘇省崑劇院。

夫是機緣巧合,適逢劇院創排青春版《1699·桃花扇》,劇中女主角李香君是二八麗人,單雯恰好芳齡十六,扮演香君的人選,非她莫屬!單雯初出茅廬,就榮膺主演《桃花扇》之重任。佳麗上場,四座皆驚;靈鳳出秀,一戲成名。

單雯天生麗質,稟賦聰慧。扮相明媚而端莊,嗓音甜美而清亮;表演形神兼備,唱腔珠圓玉潤。她能戲甚多,善於塑造不同類型的多種角色。如在《玉簪記》中扮演陳妙常,在《牡丹亭》中扮演杜麗娘,在《蝴蝶夢》中扮演田氏,在《爛柯山》中扮演崔氏,在《長生殿》中扮演楊貴妃,在《百花贈劍》中扮演公主,在新創劇目《醉心花》中扮演嬴令,在《浮生六記》中扮演芸娘……

登場亮相,一出來就光彩照人、滿台生輝!作為劇院第四代的領銜人物,她的演出任務十分吃重。從南京演到北京,從上海演到寧波,從蘇州演到杭州,從香港演到台灣,聲譽遠播,宇內聞名。

單雯之所以能取得不平凡的藝術成就,除了她個人的刻苦用功、砥礪奮 進和各級領導的關懷提攜、著力培植以外,還與江蘇省崑劇院深厚而踏實的 傳承密不可分——真是南昆風格,代代相傳。

張繼青先生

作為省昆名譽院長的張繼青老師,是飲譽中外的崑劇表演藝術家,素有「崑曲皇后」之美稱,單雯從藝以來,得到了張老師的親炙。2007年2月7日,在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舉辦的江蘇省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收徒拜師儀式上,單雯正式拜張繼青為師。

恩師素有「張三夢」之美譽,「三夢」即《驚夢》《尋夢》和《痴夢》。張老師口傳心授、衣缽相傳,單雯認真受業、心領神會,一招一式、一句一唱,全都學到家啦!《驚夢》《尋夢》出於《牡丹亭》,表演行當以「正旦」應工。從「閨門旦」跨到「正旦」,這為單雯拓寬戲路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單雯獻身昆藝事業,專心致志,不驕不躁。在張老師和院內各位師長的熱忱教導下,她孜孜以求,力不旁騖。她年少成名後,外界誘惑不時來襲,影視界向她頻頻招手,但她概予婉拒。她敬業樂群,善於繼承與創新,立志為「昆」,不忘初心。

單雯與恩師張繼青合影

在單雯多年來的各種藝事活動中,我曾有四次參與其間,見證了她步步攀登的歷練征程。

第一證是劇院為提高第四代青年演員的整體素質開展了「小蘭花評比展演」,於2005年1月29日晚在蘭苑劇場舉行評獎揭曉儀式,宣布單雯榮獲一等獎,我上台為她頒發了獎狀。

第二證是《桃花扇》劇組為提高演職員的文化水平,邀我開課對劇作者孔尚任原著進行講解評析。我講了三堂課,於2005年8月11日上午講第一課,下午講第二課,16日下午講第三課,課生共有四十多人,後排時有交頭接耳之狀,而單雯每次都提前走進課堂,必選第一排入座,聚精會神地聽課,見出她勤懇規矩、嚴於律己的優良學風。

第三證是單雯曾先後辦了八次專場演出,2014年7月10日晚,江蘇省演藝集團在江南劇院為她舉辦了《蘭悠揚·優秀崑劇青年演員單雯個人專場》,她公演了三出折子戲:(一)《紅樓夢·讀曲》扮演林黛玉,(二)《牡丹亭·幽媾》扮演杜麗娘,(三)《長生殿·絮閣》扮演楊貴妃。演完後,主辦方邀我上台向觀眾點評了單雯的崑曲之美。

第四證是2016年10月18日晚,江蘇省文聯和江蘇省戲劇家協會在藝術劇場舉辦「一脈相承·崑劇表演藝術家張繼青師徒專場演出」,由張繼青的三大弟子公演「張三夢」,首先便是單雯主演的《驚夢》(其後是沈豐英主演的《尋夢》及顧衛英主演的《痴夢》),演完後,主辦方安排我和張老師一起在舞台上面向觀眾進行對話交流,笑談師傅帶領徒弟的活態傳承得以開花結果的賞心樂事。

吳新雷教授在一脈相繼·青出於「蘭」——紀念張繼青先生專場演出接受訪談

單雯對昆藝情專志堅,兢兢業業。她一路辛勞勉力,因緣際會,天道酬勤,已獲得十多種榮譽獎項。例如,首屆全國「紅梅杯」戲曲大賽金獎(2003年)、全國「五個一工程」獎(2006年)、全國戲曲大賽「梨園杯」一等獎(2007年)、全國崑曲優秀青年演員表演「十佳新秀」獎(2007年)、第五屆(2012年)中國崑劇藝術節「優秀青年演員表演」獎等等。

特別是2019年,她更上層樓,以主演《牡丹亭》中的杜麗娘而評上戲曲界的最高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第29屆),榮登榜首。這一年,她正好是「而立之年」的三十歲!

回首1984年的時候,張繼青老師以主演《牡丹亭》中的杜麗娘榮登首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想不到三十五年以後,單雯竟能承接恩師開創的業績,同樣以此評上梅花獎,而且同樣榮登榜首。這真是名師出高徒的典範,誠為藝術佳話!

單雯潛心昆藝,事業大成,音像公司早先為她出版了個人CD崑曲《牡丹亭》精選唱段《如花美眷》,還有崑曲DVD《水磨雯韻》《雯韻·幽夢》專輯。特別是榮獲梅花獎後,又為她攝製了崑曲電影片《牡丹亭》,這是傳承發揚乃師的昆藝碩果。

張老師版本的《牡丹亭》是原汁原味的集折串演體,演了《遊園》《驚夢》《尋夢》《寫真》和《離魂》,1985 年曾由南京電影製片廠拍成電影。三十五年後,單雯得張老師親自傳授而二度拍成影片,再現了恩師的藝術光輝!

張繼青先生舞台劇照

如今,單雯又要出版她的散文集《步步嬌:單雯說劇談情》啦!她本是能歌善舞的演戲名家,想不到竟然也搖起筆桿子來「妙手著文章」。她認為:扮演角色不是單單為了推動戲劇情節,而最重要的是塑造人物形象時能傳情達意,把典型人物的情懷情態表現出來,所以她書名里有「說劇談情」。

不過與眾不同的是,書中寫的不是她的從藝經歷,而是寫她在演藝生涯中對各種人物形象的認知和體悟,是另闢蹊徑、別開生面的角色漫談。

單雯曾鮮活地扮演過諸多令人難忘的戲曲角色,在本書的寫作中,她挑選了12 位女性角色進行描述,她們是《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幽閨記》(《拜月亭》)中的王瑞蘭、《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南柯記》中的瑤芳公主、《長生殿》中的楊玉環、《玉簪記》中的陳妙常、《獅吼記》中的柳氏、《奇雙會》(《販馬記》)中的李桂枝、《雷峰塔》中的白素貞、《浮生六記》中的芸娘、《爛柯山》中的崔氏、《蝴蝶夢》中的田氏。

這12 個女主角中,有名門閨秀,有風塵義姬,有官夫人,有神仙妖女,有公主,有貴妃,有道姑,有村婦,她們身份各異、地位懸殊,性格脾氣大異其趣,單雯演來,活靈活現,均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出演《牡丹亭》,雯迷們都稱賞她扮出了最漂亮的杜麗娘!

單雯舞台照

單雯抒寫的角色漫談,是從她個人的視角出發,來探索古典戲曲中女性 的命運遭際,對她們不同的生態境遇進行追蹤與回味,並加以解讀和闡釋。她把自己對崑曲高雅文化的認識和感悟融入文中,娓娓道來,宛如跟觀眾和讀者談心。

書中指出,《牡丹亭》不只是批判封建禮教,而主要是寫出了備受壓抑的感情。從古至今,那麼多人都著迷於杜麗娘,是因為我們從她身上看到了壓抑、掙扎、矛盾又無奈的自己吧!這儼然是追求個性解放的真知灼見,是浪漫主義文化的口吻,令人欽佩不已。

書中寫《奇雙會》中的李桂枝說:「李桂枝新婚不久,所以對閨門旦的表演範式進行些微調,才能更接近李桂枝這個人物形象。外化的手段主要體現在念白的處理上,閨門旦的念白通常拿腔拿調拖得很長,有點端著,而李桂枝的念白需念得輕快些,要演員放鬆身體肌肉。」這是她結合自己演出體會的經驗之談,是深中肯綮的。

使人感到驚喜的是,單雯對古典詩詞的運用相當嫻熟。書中每篇漫談的題目下面,她都別出心裁地選配詩詞作為引子。如在《〈牡丹亭〉之杜麗娘》題下,引用了清代龔自珍的《浪淘沙·寫夢》:「好夢最難留,吹過仙洲。尋思依樣到心頭」,以此來剖析《驚夢》《尋夢》的情懷,對比映襯,取得了回味無窮的效應。

一脈相繼·青出於「蘭」——紀念張繼青先生專場參加人員合影

在《〈奇雙會〉之李桂枝》題下引述的,則是唐代李治的一首六言詩《八至》:「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這種哲理思維是與劇中趙寵和李桂枝夫妻的悲喜劇情相呼應的,因劇中《寫狀》一折演新婚許久的趙寵竟不知夫人叫什麼名字!單雯評論說:「理論上應該是最親近的人,可實際心理上還有點陌生」,真正是一對「至親至疏夫妻」!用這句詩來刻畫戲中伉儷的情態,實為神來之筆!

單雯此書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插配了一系列多姿多彩的劇照和圖片,與題目篇章相映成趣。文學之都的詩國南京,鍾靈毓秀,真是出人出戲又出書。單雯這本兼具詩情又圖文並茂的新書,正好體現了崑曲源出江南的文化光彩,是值得大家品味共賞的呵!

八九老翁吳新雷寫於南京大學文學院

2021年仲春

作者簡介

作者近照

單雯,國家一級演員,崑曲名家張繼青先生入室弟子。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文旅部優秀專家。被中組部評為全國拔尖人才,被江蘇省政府評為突出貢獻專家。領銜主演崑曲大戲《1699·桃花扇》《牡丹亭》《玉簪記》《浮生六記》《紅樓夢》《南柯夢》《醉心花》《西樓記》及「重逢《牡丹亭》」等,獲全國首屆「紅梅杯」戲曲大賽金獎,獲全國崑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十佳新秀」獎,獲第五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優秀青年演員表演」獎,獲全國戲曲大賽「梨園杯」一等獎,獲江蘇省「優秀青年戲曲人才」稱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510c2b374035bce8a9b4477e23aac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