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搞臭」了火鍋業!

2023-07-07   火鍋餐見

原標題:誰「搞臭」了火鍋業!

本期看點:

1、火鍋+榴槤正引發一波小眾熱潮

2、不少品牌已挖掘火鍋+榴槤新吃法

3、小眾產品的創新正悄然崛起

火鍋+榴槤成為一種潮流新吃法

除了臭豆腐、肥腸之外,「香氣」讓人上頭的莫過於榴槤,而在今年榴槤逐步迎來新的高光時刻。

一直以來鮮少在火鍋中運用的榴槤正在很多門店大放異彩,妥妥成為推向市場的潛力產品。榴槤火鍋在小紅書收穫種草筆記5萬+

榴槤火鍋

不久前,八兩鴻運·臭豆腐肥腸火鍋正式上新了榴槤牛奶椰子雞火鍋,他們是將榴槤直接與辣鍋底料、牛奶椰子雞進行結合。

新品剛剛上市,八兩鴻運這款榴槤新品3-4人套餐僅在大眾點評一個平台就賣出了400+。套餐中除了常見的菜品之外,臭豆腐、螺螄粉雙雙擠入網友推薦菜品TOP3

幾個月前,他們剛推出榴槤新品時,一條短視頻突破了500萬的播放量,為門店帶來了一定熱度跟不錯的投產比。

最近,23度不太冷椰子雞火鍋限定上新了霸氣榴槤椰子雞套餐,定價198元,僅鍋底部分包括,泰國金枕榴槤、香水椰3顆、海南文昌雞等。

據了解,該榴槤椰子雞套餐上新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吸引了不少顧客到店,成為門店的潛力爆款。

榴槤系列甜品/小吃

位於重慶解放碑附近的田棒棒火鍋,此前不僅推出了榴槤蝦滑、榴槤肥腸等涮菜,還推出了榴槤系列甜品,像榴槤玉米豆花、榴槤炸彈、榴槤冰冰蓋等。

有網友稱,把榴槤豆花下到鍋里,榴槤綿密的口感與辣味結合是種很神奇的體驗。僅榴槤單品,田棒棒火鍋就有700+筆記。

此外,成都的吃城都魚蛙火鍋,將榴槤魚作為招牌菜品,僅西玉龍街店榴槤魚套餐近期就銷售了1200+

不僅如此,火鍋餐見發現,從去年開始火鍋+榴槤開始在社交平台有較少露出,但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榴槤在火鍋及其周邊的運用開始增多,產品呈現形式大體有這3種形式:

· 榴槤+紅湯鍋底,突出產品風味,像八兩鴻運、集小漁等

· 榴槤+雞肉煲、椰子雞,東南亞傳統風味與椰子雞能夠很好融合,像齊秋水榴槤雞煲、椰子不語、榴小雞、大永發等

· 榴槤+肉滑、魚肉,讓產品味道更具記憶點,像蜀大俠、八宮閣火鍋、吃城都魚蛙火鍋等

· 將榴槤運用到火鍋甜、飲品,像田棒棒、生如夏花泰式火鍋、超級微火鍋等

其實,榴槤在餐飲領域的運用領域眾多,但又因其「味道實力」常常被囿於小眾範圍。

這波悄悄火的為什麼是榴槤?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不少火鍋品牌在推榴槤產品時,打出了原創、首創等字眼,這是否意味著火鍋品牌門逐步開始把新品、潛能爆品投給榴槤?

1、既小眾又有價值感,並找到與火鍋結合的「真香定律」

23度不太冷椰子雞火鍋創始人姜浩文說,榴槤雖然很小眾,其實它是一個比較有價值感的一個產品,即它給消費者心中有一個默認的價值感——相對來說價格較貴

其實,榴槤也因為其特殊的味道,一度很難與眾多菜品搭配,在研發也經歷過一些「波折」。

比如在23度不太冷研發內部,榴槤+椰子雞在五年前測試時就是一個內部高度通過的一個單品,隨後擔心它的顧客接受度問題沒有向外推。隨著今年榴槤在很多領域大熱,這個單品又被品牌推向市場,卻引起不錯的聲量。

「椰子雞的清淡,榴槤的甜蜜味道,兩者結合可以恰到好處。」姜浩文稱。

八兩鴻運·臭豆腐肥腸火鍋創始人關鵬告訴火鍋餐見,榴槤本身具有曝光點、流量,但在試鍋過程中與麻辣底料的融合性是個挑戰,從40個底料里挑選出一款可以融合又可以稀釋味道的產品,為此也「耗費」了幾十個榴槤。

由於在麻辣火鍋里運用榴槤的火鍋品牌不多,最終通過產品差異化換來了小紅書、大眾點評上的熱度。

總結來說,小眾又有價值感的榴槤,並非在中餐上不能被使用,而是在熱度、充分驗證、創新配方之後,才有機會進入火鍋領域小試牛刀。

2、「愛的愛死,恨的恨死」,很能撩撥顧客的情緒價值

早前,雕爺牛腩創始人曾對榴槤與香蕉做過對比,「榴槤就是愛的愛死,恨的恨死,香蕉呢,既不討人喜歡也不討人厭。」

榴槤甜品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餐飲更喜歡推大眾化、普適性的單品,其實,在某種程度來說,真能經營好小眾人群的風味喜好,一樣可以獲得這部分人的支持。

不怕粉絲基數少,1000個鐵粉也能將熱度打穿。

此外,對於不敢嘗試榴槤的顧客來說,有時候也能從「恨」的情緒中引發好奇,或也有嘗試的可能。

在榴槤火鍋的點評留言中,很多顧客稱,沒想到榴槤的味道確實很上頭,嘗試過後確實很有特點,願意再來試試。

3、火鍋甜品發力,榴槤做甜品接受度更高

在火鍋領域,大多數流量的應用多源自火鍋甜、飲品,多年的市場教育不斷提高榴槤在顧客心中的接受度,也在不斷試探火鍋消費者的口味「底線」。

有火鍋產品研發負責人發現,其實榴槤在3月到5月份的整個社交媒體的流量非常大,特別是在整個甜、飲品類目,隨後就延伸到鍋底、涮菜

他認為,火鍋甜品的流行是當前火鍋界的一大特點,換句話說,相對高毛利的甜品越來越成為火鍋產品中的一部分。然而榴槤本身就與甜品高度重合,還能激發出眾多的吃法、玩法。

4、肥腸、臭豆腐「臭味相投」家族已為「臭味」打過前站

近兩年「臭味菜」的盛行,肥腸、螺螄粉、臭豆腐等已經撩動過大眾的嗅覺神經,「嗜臭者」也需要有新的菜品去刷新感官。

一緒壽喜燒

此外,榴槤的「臭香甜」屬性,以及「臭味」本身具備的成癮性,或許能為喜好者打開了一扇新的賞味通道。

讓人上頭的味道是把雙刃劍

榴槤優劣勢明顯,能否繼續沖頂爆品榜,還要綜合幾個維度。

首先是榴槤的適口性,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二線城市,榴槤與火鍋已經碰撞出很多火花與熱度,但能否穿透三線到五線城市,還難以定論。

其次是跟火鍋、涮菜能否結合。如前文所說,在麻辣底料的選擇上,從40+火鍋底料中才能選出一款底料與之適配,底料的適配程度較低,甚至試鍋過程中的奇怪味道已經勸退一些研發,遑論顧客的接受度。

而一些資深研發也向火鍋餐見表示,榴槤與涮肉的結合基本上嘗不出味道有什麼新意,不管是兩者腌制、復配的方式是否合適,榴槤與涮菜的結合或許還要深一步的探索

再者是供應價格,一直以來榴槤價格大體有原產地採購、供應量、進口運輸、經銷商等方面因素帶來價格的波動,國際國內榴槤市場的這個供應鏈的供應端的價格,決定了火鍋+榴槤到底會不會大面積的普及。

但榴槤在與火鍋甜飲品的結合已經驗證,中間有較好的毛利。

此外,針對到一些加盟連鎖的品牌,榴槤如若有較大的價格波動,對於連鎖門店或並不友好。

現實是,部分火鍋品牌僅把榴槤火鍋作為引流款來看,繼續將其在火鍋領域發揚光大,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探索。

總結

今年關於榴槤的熱搜接連不斷,出現了「榴槤盲盒」、「榴槤漲/降價」、「榴槤流量」等,成為新晉頂流、大熱的榴槤,能否在火鍋界長紅還是個未知數。

但隨著國產榴槤的種植與供給,榴槤的價格、大眾接受程度的細微變化,以及火鍋底料、食材的創新研發,榴槤火鍋、甜品、菜品等或許有機會成為大眾風味中的「特殊」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