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日),余華英拐賣兒童案在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重審一審開庭。
當年被余華英拐賣的楊妞花來到法院參加庭審。她希望余華英能得到嚴懲,維持死刑宣判,讓人販子不敢再拐賣孩子。「想到破碎的家庭,含恨而終的父母,我能不恨嗎?」
楊妞花在法庭外
5歲時,楊妞花被余華英從貴州拐賣到千里之外的河北,「楊妞花」從此成了「李素燕」,直到31歲,她才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可真的回到家,現實讓她痛到無法呼吸:被余華英拐走後的三年間,父母因悲傷過度相繼離世。如今,家裡的老房子也塌了,一家四口再也無法重聚。當年那一別,竟是永遠!
楊妞花與爸爸楊新民、媽媽熊棉衣、姐姐楊桑英現存唯一一張全家福。
楊妞花在父母的墳前發誓要「討回公道」,她積極協助警方搜集線索,親手將人販子余華英送上了法庭。2023年9月,因拐賣11名兒童,貴州中院一審判決余華英死刑。2024年1月,二審時,由於發現其新的犯罪線索,案件被發回重審。今天,該案重新開庭審理,余華英被控拐賣兒童人數增至17人。
有人說,這是一個被拐女孩成功復仇的故事。在楊妞花看來,這就是她的真實人生,充滿愛、恨與無限遺憾。
以下是有關楊妞花的11個生命片段,一起看她的生命故事。
01
父母30多歲相繼去世
不滿12歲的姐姐成了孤兒
2021年5月,楊妞花和親姐楊桑英在線上相認。
楊妞花永遠也忘不了那個夜晚。她剛剛確認自己找到家了,還沒來得及高興,姐姐的一句「爸媽都不在了」瞬間讓她「腦子『嗡』一下」。
聽完姐姐的講述,她逐漸補全了自己被拐後的故事:為了找小女兒,爸爸媽媽帶著8歲的大女兒,在貴陽的汽車站、火車站住了七八個月,到處向人打聽消息。尋找無果後,花光積蓄的一家人無奈回到了老家。
一向好脾氣的父親開始酗酒,喝醉了會把所有人當成人販子,見人就問:你把我家妞花拐到哪裡去了?爸爸原計劃蓋一棟新房,材料都已準備齊全,但在楊妞花丟失後,他哭著將所有材料砸得稀爛。
媽媽精神遭受重創,成了別人口中的「瘋子」。她時常會對著空氣自言自語:「妞花,你想吃什麼呀?」有一次,媽媽大半夜光著腳跑了出去,被人在山裡找到時,她不停地告訴大家:「我聽見妞花在喊我……」
1997年10月,38歲的爸爸去世;次年2月,爸爸走後不到4個月,32歲的媽媽離世。不到12歲的姐姐成了孤兒。
家,就這樣散了。
回憶爸爸媽媽,楊妞花難掩悲痛。
02
姐姐坦露實情
「咱爸是扛不住自己走的啊!」
關於爸爸離世的原因,楊妞花一直聽姐姐這樣說,「爸爸喝酒太厲害了,是因為胃出血走的。」
直至今年姐姐農曆生日那一天,楊妞花才聽姐姐說出實情,這個真相更加殘酷:爸爸是自殺。
楊桑英說,「爸爸走的前一晚,將腦袋埋進被子裡哭了很久。我在一旁哭著勸爸爸,爸爸,你再堅持堅持,可爸爸當時就是不看我。」次日,楊桑英和媽媽回家後就發現爸爸不行了,床邊放著兩瓶空掉的老鼠藥。
這是楊桑英一直逃避的一件事。時隔多年,回想起那天,她依然淚流滿面:「爸爸是不是心裡怪我,是我沒有看好妹妹。妞花,你怪不怪我?」妞花一把抱住姐姐:「姐啊,我怎麼會怨你呢?」
03
被拐前被姐姐喊住
可她招了招手就跟「鄰居」走了
楊妞花怕黑,不敢一個人睡覺。有時候去逛街,她會緊緊拉著孩子的手。
她的恐懼,來自自己被拐走的那一天。
那是1995年初冬。5歲的楊妞花和姐姐楊桑英跟隨父母,從老家來到貴陽。那時父母很能幹,做一點小生意,家裡的生活條件不錯,楊妞花和楊桑英總有新衣服和玩具,被不少同齡人羨慕。有一次,姐妹倆在挑衣服時犯了難,爸媽就把她們喜歡的幾件都買了回去……
白天,父母去上班,楊妞花跟著姐姐在家裡玩。不久後,余華英搬到了隔壁,她女兒的年紀與妞花相仿,時常過來串門。
姐妹倆對這位鄰居毫無防備。楊妞花回憶,一天,余華英突然問她想要什麼。想到四姨正在給自己織圍巾,楊妞花說自己也想要織毛衣的針。余華英爽快地答應了。
楊妞花就這樣跟著余華英出了門。臨別時,姐姐喊住了她,楊妞花沖姐姐招了招手,說了一句「姐姐,我一會兒就回來,我給你帶毛衣針」。
多少個夜晚,楊妞花都會夢到這一幕,她會驚醒,也曾夢到最後自己沒走出那一扇家門。
04
當余華英揭開面具
楊妞花第一次看到人性中的惡
年幼的楊妞花被余華英帶到北上的列車上,媽媽買給她的漂亮綠色毛衣被余華英扯下,換成了兩件薄薄的單衣。她也曾吵著要回家,換來的是余華英惡狠狠的威脅:「再鬧就把你從火車上扔下去。」
那時,楊妞花還不知道是「被拐」了,她納悶這個阿姨為什麼有兩副面孔,曾經的親切熱絡說變就變。
列車前行,外面是無邊的黑夜,楊妞花迷迷糊糊做起了夢。夢裡,媽媽帶著好多人在山上四處找她,一遍遍呼喚著「妞花」。她在夢裡牢牢記住了自己的名字。
她記不清坐了多久的車,只記得途中想上廁所,沒忍住弄濕了褲子,就被余華英一腳踹倒,她踉蹌著站起來,又被對方連續踹了十幾腳。
抵達河北邯鄲中間人王某付的家中,她抱怨盆里用來洗頭的水太燙,就被余華英拿著一壺更燙的水直接澆了下來。
余華英兇狠的表情,讓楊妞花至今記憶猶新。直到20多年後的法庭上,她再次看到余華英同樣的表情,「她的惡一直都在」。
05
「楊妞花」成為「李素燕」
余華英將楊妞花帶到邯鄲後,對外宣稱「這個女孩子被父母賣掉了」。村裡一位老人聽說後,將這個孩子買回家,打算給聾啞兒子做養女。
楊妞花到邯鄲後拍的第一張照片
楊妞花有了一個新名字——「李素燕」,跟隨「奶奶」和聾啞養父生活。余華英曾告訴她,會接她回家,但卻始終不見蹤影,她一直無法確認是不是被父母「賣給這個鄰居阿姨了」。
在「新家」,她時不時挨打,日子一天天過去,一切仿佛都籠罩著灰色。六年級還沒讀完,「奶奶」覺得「書念多了孩子留不住」,就讓她離開了校園。
村裡一度謠傳她是聾啞養父的童養媳,儘管養父從未逾矩,但她很長一段時間都借住在閨蜜家裡,不敢回家。
她去當地的雪糕廠上班、去超市搬貨,後來又苦苦哀求「奶奶」,前往江蘇打工。工廠里,再沒有人指指點點,她壓抑的生活,終於透進了一絲光亮。
外出打工期間的楊妞花
06
她鼓起勇氣開始尋親
想把「咬著牙長大」的委屈講給爸媽
楊妞花和丈夫小許是相親認識的。相親前,她心裡沒底,對於未來的伴侶幾乎沒有要求,「只要人家不嫌棄我就行」。2009年,兩人結婚,彼此都覺得「撿到漏了」。
同一年,公安部組建全國打拐DNA資料庫。但楊妞花並不知曉這一情況,她也沒有勇氣向新婚丈夫講述自己的被拐經歷——她怕講出來會被公婆一家看不起,怕自己的小家會「散了」。
楊妞花和小許的婚禮
和善的丈夫與公婆溫暖了楊妞花的心,她漸漸卸下了防備。2012年,她鼓起勇氣去公安局進行了采血登記,還聯繫到了「寶貝回家」的志願者,對方幫助她在網絡平台發布尋親消息。接下來的幾年間,她始終一無所獲。
難道自己真的是被父母賣掉了?楊妞花一次次咀嚼著模糊的記憶,她不甘心,哪怕是被拋棄,她也想找到親生父母,將自己「咬著牙長大」的委屈講給他們。
在尋親的這些年,楊妞花成了三個孩子的媽媽,她和丈夫白手起家,買了房、有了車,孩子健康懂事。小家熱熱鬧鬧,她找家的步伐,也越走越快。
2021年,楊妞花開始在短視頻平台發布尋親視頻。不久,她的堂妹意外刷到她的尋親視頻,通過私信留言聯繫了楊妞花,然後把楊桑英的聯繫方式推了過來。
當晚11點,楊妞花聯繫上一別26年的親姐姐楊桑英,兩人一遍遍核對記憶里的細節。
她確認自己找到了家人,也解開多年來心中的疑慮,父母從未放棄自己。
07
她時常去父母的墳頭坐著
想說些什麼卻只是流淚
走過漫長的尋親路,2021年5月15日,楊妞花抵達貴州老家認親。她遠遠望見村口擠滿了來迎接她的人,剛下車,姐姐哭著一把抱住了她。
認親儀式的第二天,楊妞花去上墳。她先去看望了爸爸。去往山頭的路長滿雜草和荊棘,當年的喪事辦得簡陋,一個小小的土堆,爸爸孤零零地在這裡躺了二十多年。
楊妞花跪地痛哭,她想哭得再大聲些,爸爸就能聽到她的委屈和不甘。「明明我走的時候他還那麼年輕,怎麼回來之後就沒有了?」
次日,楊妞花去另外的山頭上祭拜媽媽。當天恰好是楊妞花的生日,舅舅、小姨和堂弟,七人為楊妞花訂了七個蛋糕,一家人圍在一起,點鞭炮為她慶祝。
這是楊妞花長大後第一次過上自己真正的生日。被人販子賣掉時,中間人隨手寫下的一串日期,就成了楊妞花的生日。
今年6月,楊妞花重新辦理了身份證,名字一欄從「李素燕」改成了父母為她取的「楊妞花」。她曾經失去了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生日、自己的家人,如今她一點一點找了回來。
但有些遺憾卻再也無法彌補,她會久久坐在父母的墳前,想說些什麼卻只剩下眼淚……
她試著給父母寫了一封家書。「爸媽,我過得挺好的。我和姐姐已經團聚,三天兩頭聯繫,現在跟26年前不一樣,不用寫信,就是拿著一個方塊的小東西,打開就能看見姐姐。」
08
憑藉驚人的記憶力
她報警舉證讓人販子落網
「這一切,都是因為余華英。」她發誓要為自己、為父母討回公道。
她先是在河北邯鄲報了警,後又在警方建議下去案發地貴州貴陽報案。為了配合警方調查取證,楊妞花暫停了生意,集中精力配合調查。
楊妞花還憑記憶找到了當年給余華英提供落腳點的中間人王某付。那時,王某付已經年近90歲,起初他拒絕作證。楊妞花就去一聲聲求他:「你已經90歲了,你比我爸爸媽媽多活了60年……」
楊妞花和王某付
王某付終於答應配合。隨後,一切仿佛按下了加速鍵。民警找到了余華英當年在雲南服刑的資料,她的照片混在其他十幾張照片中,被楊妞花一眼認了出來:「化成灰我都認識她。」
很快,警方在重慶大足縣發現了余華英的蹤跡。在公共視頻捕捉到的圖像里,年逾六十的余華英穿著粉色的套裝,染著紅色頭髮,還戴著項鍊和手鐲。被警方抓捕時,她正在打麻將。
余華英抓住了,楊妞花長舒一口氣,但內心仍無比酸澀:「余華英活得瀟洒自在,多少被拐孩子的家庭還在痛苦中……」
余華英
審訊的時候,余華英從未主動交代過任何罪行。警方只得從中間人王某付入手尋找線索,隨後挨家挨戶走訪,搜集她的犯罪證據。
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余華英首次作案的對象,竟是拐賣了襁褓中的親生兒子。也是從那時開始,余華英找到了「發財」的門路,將一個又一個無辜的孩子當成商品。
09
「你叫余華英,我記了26年」
2023年7月14日,余華英拐賣兒童案在貴陽中院一審開庭。這是一起公訴案件,但楊妞花請了律師,提出了包含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失費、誤工費等在內的880萬元民事賠償訴求。
她想要的並不是錢,而是一個交代。「余華英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但我想讓大家知道,我爸媽是被她害死的。她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余華英
法庭上,楊妞花說:「你叫余華英,我整整記了26年。」楊妞花的眼淚止不住地流,目光始終盯著余華英,但對方甚至都不曾抬頭。
直到對證環節,楊妞花陳述拐賣途中余華英的毆打行為,她才抬起頭——還是那張顴骨凸起、長而兇狠的臉,大聲指責楊妞花撒謊,言語中沒有一絲愧疚。
余華英將自己的拐賣行為歸咎於「當時太年輕」。楊妞花憤然駁斥:「我被拐之後,媽媽32歲就去世了,她不年輕嗎?」
一審余華英被判死刑,她當庭提出上訴,理由是「判得太重了」。二審期間,警方又發現了她新的犯罪線索,案件被發回重審。今天,該案重新開庭審理。據楊妞花的代理律師王廣文透露,除原一審法院認定余華英拐賣11名兒童外,經過補充偵查,檢方還指控其涉嫌拐賣另外6名兒童。
10
姐妹重逢後
傷痛正在被親情治癒
被余華英奪去童年的姐妹倆,相認後越來越靠近,她們想把那段錯過的時間補回來。
在楊妞花與姐姐重逢那天,兩人終於又睡到了同一個被窩。楊妞花使勁靠近姐姐,手挽著姐姐的胳膊,「這是我在世上最親的人了」。
此後,春節兩家人會聚在一起過團圓年;姐姐生日,姐妹倆又在一起度過。兩人每次見面都要拍很多照片,楊妞花會列印出來做成相冊時常翻看。
楊妞花感嘆,如果沒被拐賣,她和姐姐應該會過著普通而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搭進去十幾年,拚命努力才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姐妹倆還原小時候玩鬧的場景
貴州老家的親人,也始終關心著姐妹倆。
姐姐告訴楊妞花,父母離世後,她跟著舅舅生活。舅舅每次去集市買東西,給他的孩子買什麼,也會給自己帶一份一樣的甚至更好的。在楊妞花被拐的這些年,舅舅從未放棄尋找。有一次,聽說有個尋親女孩與楊妞花很像,他當即租了車去「認親」,後來才發現這是烏龍。
如今,舅舅時常給楊妞花寄東西,有一次,舅舅寄來了一大包辣椒麵,裡面放著三個紅包——那是給楊妞花的三個孩子準備的。
楊妞花有時會想像另一種人生。「如果我爸爸媽媽還在,我想牽著他們的手看看我長大的地方,想給他們買許多新衣服……」
楊妞花抱著曾經的全家福,身後是與姐姐一家的合照。
11
成為尋親志願者
楊妞花的「戰鬥」沒有結束
生活步入正軌,但楊妞花的「戰鬥」沒有結束。
在不少尋親人士眼裡,楊妞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這個勇敢的姑娘靠著自己找到了親人,那麼自己也可以!
楊妞花經常收到尋親人士的求助,她會耐心地幫他們分析情況,告訴他們該如何解決問題。有一次,她看到不少家長在尋親途中為了省錢,吃自備的乾糧、睡路邊的帳篷,就自掏腰包訂了酒店,還承包了他們的一日三餐。
她也在努力幫助更多人找到家。今年夏天,她整理了1000份尋親信息,用防水防曬的材料列印了出來,招募有意願的貨車司機貼在車身,為這些孩子早日回家帶來更多希望。
警方也在楊妞花的小店設置了「采血綠色通道」。在楊妞花的小店採集血樣後,樣本很快會被她寄到公安局,而後信息將被錄入打拐DNA資料庫,幫助他們尋找親人。不光如此,尋親成功後,是否願意公開認親,警方完全尊重當事人的意願。
楊妞花一直知道,從尋找家人到將人販子送上法庭,從來都不是她「一個人的戰鬥」。她背後,站著許許多多的尋親志願者、尋親家長和找家的孩子,更離不開「大環境」。
2016年,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即「團圓」系統)上線,8年來找回兒童5113名,找回率為98.5%;2021年,全國公安機關開展「團圓」行動,全力緝捕拐賣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失蹤的被拐兒童;2022年3月兩會召開時,最高法報告提出,嚴懲性侵、拐賣婦女兒童和收買被拐賣婦女兒童等犯罪……
這都是楊妞花的底氣!她希望,無論是丟失孩子的家長還是不知道家在何方的孩子,都能主動邁出尋找的步伐。「永遠、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會有很多很多人向你伸出幫忙的手。」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