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總是給予人們一些饋贈,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或許會孤單,或許會失意。
但你時不時,還會收到遠方的一條信息:最近過得怎麼樣?
而是,那個和自己有親情紐帶的兄弟姐妹。
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真心實意盼著自己好的人,只有親人。
而與父母不同的是,兄弟姐妹給的愛,是一種同輩的溫暖與關懷。
與父母不同之處是,兄弟姐妹也會有「自私」的一面。
這麼說吧:
人到中年,成家立業,兄弟姐妹會有屬於自己的生活。
他們自然也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家庭中。
那也意味著,你和兄弟姐妹走得太近,不僅難以促進感情,還可能惹得人煩。
所以說,中年之後,別和兄弟姐妹走太近,這是一種智慧。
02
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理應當是像手足一樣,相互配合,相互進步。
但卻有很多人覺得,兄弟姐妹的關係是一種依賴關係。
平日裡來往不頻繁,但有事情就想起來兄弟姐妹。
這種想法不僅是錯誤的,還會讓人心寒。
畢竟「本是同根生」,原本純粹的親情,卻要被一件件生活瑣事所擺布.
最後,也只會越來越疏遠。
尤其到了中年階段,每個人都希望生活過得好一些。
但是,真正的好日子,並不是去問兄弟姐妹要錢、借錢來幫助自己;
而是,懂得相互獨立,相互理解。
不久前,在網上看過一個故事:
47歲的陳先生家庭條件不好,但是大兒子今年卻要結婚,女方的要求是有一套房。
陳先生自己的積蓄不多,便開口問了大姐和兄弟借了錢。
大家都是一家人,幫自然要幫。
但是,陳先生在借了錢之後卻打著親情的名義,對還錢一拖再拖。
這樣的做法,只會讓自己的兄弟姐妹真正的遠離。
所以說,適當的兄弟姐妹關係,應該是有一段距離,不要過遠,也不要過近。
03
當然,兄弟姐妹走得近了,反而計較的事情,就會多了起來。
而這種私心,往往會讓原本較好的親情關係,變得越來越差。
現實中有這樣一個例子:
父親去世多年,留下了母親一人,而這樣一個孤單的老人卻得了老年痴呆症。
兄弟二人,不得不搬過來和母親同住,一起照顧她。
剛開始的時候,兩個人照顧老人十分周到。
但是,隨著母親病情逐漸惡化,兄弟二人開始計較了起來。
一會兒覺得對方為母親花錢少了,一會兒覺得照顧母親很不周到。
這樣的相處模式,讓原本和和氣氣的兄弟兩人,越來越厭煩彼此。
所以說,中年階段,兄弟姐妹都有自己的生活,走得太近,彼此的利益難免有交涉。
這時候就很容易造成斤斤計較的局面,於你於他而言,都不是好事。
本是親人一場,卻為了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了不愉快,實在是不值得。
04
親人之間,應該是更加包容和理解。
在這個世界上,能有多少人真心盼你好。
倘若,連兄弟姐妹都不願意和你生活相處了,那未免一個人太孤單了。
人其實是越活越老,越活越孤單。
一個人的時候,很多事都難以處理;
但是,兄弟姐妹卻能一起分擔,對待這樣的他們,理應當珍惜和理解。
每個人自然都有每個人的難處。
如果兄弟姐妹不幫自己的忙,也不要怒氣沖沖,兩個人就「老死不相往來。」
兄弟姐妹的生活,你可以照顧,但是不可以過度干涉。
當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插手別人的家庭和生活,那麼矛盾就會找上你。
在最近大火的電視劇《喬家的兒女》當中,喬家老大喬一城總是管著弟弟妹妹的生活。
表面上看,他是家裡的大哥,事事操心很不容易。
但是,設身處地去想,你就會發現,喬家的弟弟妹妹們很少有自己去決定的事情。
就拿喬一城的弟弟,喬二強來說;
他喜歡上了自己的帶教師傅,卻被哥哥阻止了,也因此兩個人生了嫌隙。
其實,誰也沒有權利直接去干涉別人的生活。
兄弟姐妹,不應該互相管控,而應該互相安慰,互相照顧。
尤其,是到了中年階段,能夠陪伴自己的人少之又少。
而兄弟姐妹,總是給著自己溫暖和最純粹的愛。
如果能夠保持好與兄弟姐妹之間的距離,不要走得太近,也不要走得太遠。
那麼,生活便會越來越好,你原本那顆孤單的心也會慢慢被愛填充。
總而言之,和兄弟姐妹不要走太近,這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