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錦州港:打通物流「大動脈」,保通保暢按下「快進鍵」

2022-05-09   錦州發布

原標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錦州港:打通物流「大動脈」,保通保暢按下「快進鍵」

物流是經濟的血脈,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環節,在當前嚴峻複雜的新冠疫情防控形勢下,更是各行業穩產保供的關鍵。港口碼頭作為物流中轉樞紐之一,也是疫情防控中「外防輸入」的重要陣地,必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計打通物流「大動脈」。今年以來,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有關部署和工作要求,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精準出擊、攻堅克難,充分發揮「公、鐵、水」三線貨運運輸優勢,全力以赴讓物流「通」、港航「行」、經濟發展「脈絡疏通」,全面打贏疫情防控與航運發展的「雙線」戰役。

工作「靠前」一步,集疏運提速一程

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錦州港各板塊積極通過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與客戶保持溝通聯繫,及時傳遞本地區疫情防控部門和港口的防疫政策和要求。時刻繃緊「防疫弦」,以船舶計劃為源頭,通過船東、代理提前了解船舶近14天掛靠港口情況以及船員體溫健康狀況,精準研判,提前做好應對措施。

自新冠疫情多地散點頻發以來,錦州港針對防疫物資開闢了「綠色通道」,對貨物、船舶進出港以及現場作業都進行重點管控,確保貨物流通及時、順暢。同時,深入分析疫情對採購可能產生的影響,搶先機、抓效率、控成本,開闢新的採購渠道,有效規避風險管控區,提高採購效率,保障防疫物資需求。

錦州港鑒於國內燃料價格受新冠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疊加影響漲幅明顯的情況,為確保運輸車隊穩定,滿足港口生產運力需求,3月起,對雜貨類裝卸費、運輸費、外租設備費部分環節費率予以上調,確保了運輸車隊貨運積極性,兩個月港口就多支出運費200多萬元。此外,港口還「自掏腰包」為疫情期間滯留港口的部分貨物適當延長免堆期,因疫情物流不暢尚未提離港口的部分貨源延長倉儲免堆期30天,一季度為客戶減少支出300多萬元。

錦州港車輛預約程序已投入使用,方便司機及時了解港內作業情況。如等待作業的車輛較多的時候,司機可暫緩進港,既能緩解港口車輛壓力,也能減少疫情風險,還能有效提高作業效率,加速貨物流通。

多點齊發搶運量,防疫生產「雙並行」

為提高鐵路運輸效能,錦州港增加人力投入,提前和鐵路部門、客戶進行對接,增加直取直達作業,即船舶、車皮同時到港進行無縫連接,直接裝車皮或船舶作業,減少客戶的貨物損耗,加速貨物流通。3月28日,承載煤炭貨種的「程瑞5」輪靠泊305泊位,經多方溝通、充分部署,於次日整船卸空,全部貨物採取站台直取裝車發運,累計裝車131節,實現年度首艘整船貨物火車直取發運。

為保障船舶貨運順暢,錦州港圍繞船舶靠泊、疫情防控等具體情況,結合生產實際,科學匹配人力、運力及其他各項生產資源,合理安排作業路數,強化現場生產組織和業務銜接,保障集疏運高效運行。1月27日,赤峰中唐特鋼有限公司首艘上岸鐵礦船「金星」輪靠泊306泊位,這是今年錦州港接卸的第一艘10萬噸級以上船舶,從開始作業到完貨僅用時39小時,船時量達2600噸/小時,創錦州港10萬噸級散礦卸貨船舶作業用時最短、船時量最高雙項生產作業紀錄。3月25日,在海關通關、作業模式等方面實現多個「首次」的「喬治船長」輪靠泊,該船實現了海關「附條件提離」政策在錦州港首次實施,同時也是錦州港首次應用無人機協助海關對船舶各艙口貨物商檢,首次採取碼頭卸貨直裝小高箱作業模式,首次使用自動化遙控高架漏斗作業。

在油品運輸市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較大的情況下,為保證油品集疏運作業順利開展,錦州港重新梳理作業流程,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及管控原則特別制定疏港作業方案。3月3日,今年首艘VLCC型原油船舶「天貓座」輪順利停靠301泊位,碼頭作業人員按「零接觸」「零涉疫風險」要求,克服船員不熟悉岸方設備的不利因素,迅速指揮船方人員按規定接好輸油臂,完成試漏檢查,做好各項卸油的準備工作,在完成商檢後,及時啟動卸油流程,高效率、高標準完成了卸貨任務。

履險如夷,克危為機。作為「外防輸入」的前沿陣地,錦州港將與全市上下戮力同心共克時艱,不遺餘力、不計成本提升物流便捷條件,舍小家、顧大家跑出「戰疫」「保供」加速度,用錦港人的智慧和擔當,堅決打好這場「疫情之下,保物流暢通」的硬仗,為我市高質量建成遼西中心城市和現代化港口城市而做出應有的貢獻。

編校|才宇 趙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