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是最「遵紀守法」的車企之一

2022-05-17     睿財經

原標題:保時捷是最「遵紀守法」的車企之一

睿財經訊(文/蕭瑋)保時捷國內市場減配事件持續發酵,汽車媒體人和網際網路大V紛紛站出聲討保時捷,對其「減配電動轉向柱、區別對待中國市場」表示不滿。近日人民網評也站出來,發布了題為「保時捷擺爛:糊弄了事,沒有恥感」的短評。短評指出,保時捷的道歉聲明解決貨不對板的問題缺乏誠意,提車時單方面變更協議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原本免費為車主升級「電動轉向柱」的承諾應該兌現。否則不僅是缺少誠信的問題,更涉嫌虛假宣傳。

根據此前的報道,保時捷因為晶片短缺,對國內市場的部分新車取消了「電動轉向柱」這一配置,並且並未提前告知車主。雖然該車主提車時簽訂了「待晶片到貨後免費補裝」的協議,但隨後又改口表示取消補裝,並賠償車主2300元代金券。

對於這個賠償方案,諸多保時捷車主表示無法接受。因此在4S店單獨安裝一套電動轉向柱,價格超過3萬多元,與賠償的2300元價值相差懸殊。

保時捷是最「遵紀守法」的公司

很多媒體表示,保時捷作為高端形象的超豪華汽車品牌做出「欺詐、高傲、區別對待」等事情,損壞保時捷品牌形象,是對中國消費者的不公平。雖然我是買不起保時捷,但對這種行為也是非常厭惡的。但從客觀角度來說,保時捷並沒有觸犯任何法律。用羅翔老師的話說:「雖然不犯法,但是不道德!」

首先能夠購買價值129萬元的保時捷Cayenne消費者肯定不是普通人,應該有強大的背景和社會關係。而減配事件從2021年開始,一直都是社會輿論監督,並沒有法律部門站出來說這件事有問題。由此可見,保時捷的這種減配行為並沒有觸犯法律。

「南山必勝客」算什麼?保時捷的法務部的強大是公認的,同時我國的相關法律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從法院的角度出發,辦案率和辦案量的業績考評模式,決定了法院更願意單獨處理案件,尤其是在面對消費品質量維權這些非敏感案件,法院缺乏主動併案辦理的動力。和法院一樣,在集體訴訟模式下,律師的收益難以保證。根據我國《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群體性事件訴訟不能按照「風險代理收費」,意味著律師在訴訟活動中的收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律師缺乏主動性。

與主觀體系問題相比,消費糾紛訴訟群體分布各地,存在極大的隨機性,使得聯繫起足夠數量的相同維權者和取證難度很大。同時,各個受害者訴求差異大,難以有效地統一,這使集體訴訟群體本身就很難定義和管理。

同樣的問題豐田、三菱等汽車公司在美國也出現過,但美國的法律相對完善。從法院的角度出發,辦案率和辦案量的業績考評模式,決定了法院更願意單獨處理案件,尤其是在面對消費品質量維權這些非敏感案件,法院缺乏主動併案辦理的動力。和法院一樣,在集體訴訟模式下,律師的收益難以保證。根據我國《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群體性事件訴訟不能按照「風險代理收費」,意味著律師在訴訟活動中的收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律師缺乏主動性。

因此,保時捷真的是「遵紀守法」的好公司,只是怪我們的法律不健全。

保護消費者才是真理

其實減配在國內汽車行業司空見慣並不稀奇。從2020年開始受到晶片緊張的影響,減配就越發嚴重,其中,雷諾停止在其ArkanaSUV車型的方向盤後面提供超大尺寸的數字顯示屏以節省晶片,日產多款車型不再配備導航系統,奧迪在今年7月宣布部分新車只交付一把電子鑰匙,另一把則需晶片充足時予以補發……

國內造車新勢力也不斷加入新車減配交付的隊伍。此前,理想汽車因為毫米波雷達晶片的供應問題,採取「先交付後補裝雷達」的交付方案,小鵬汽車近日也因毫米波雷達供貨不足,推出了兩種交付方案供車主選擇,其中一種就是先提車後補裝的交付方式。

當然這些車企並沒有保時捷的「傲慢」,但減配確實存在。

同時,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時代,對消費保護的相關法律較少,因此才出現某女士大鬧奔馳4S店,大鬧特斯拉展館等事件。出現這麼多關於汽車的維權事件,其實都是消費者的無奈之舉。多謝對消費者的保護,才是拉動消費的關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374170109890357c8ee5be3f3f93d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