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子似乎總擁有風流日子,人們看戲看戲子。中國戲劇史歷史悠久,最早是由民間的歌舞等組合而成的一種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的改變,戲曲藝術種類也愈發豐富,有音樂,文學,武術,美術等三百多種,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和不同的藝術能夠巧妙結合。戲也是戲劇,戲劇人也是演員,他們在舞台上表演著自己對角色的理解,而看戲的觀眾們帶著自己對於戲劇的理解,帶進生活感受。中國近現代的戲劇文化中,有句俗語為「北有梅蘭芳,南有周信芳。」道出南北兩地最為著名的戲子,梅蘭芳與周信芳,戲子生活總是茶餘飯後的談資,上海大家閨秀與戲子私奔的橋段真正的發生了。上海第一名媛和戲子私奔,卻締造出一豪門家族,女兒成好萊塢巨星。
為愛私奔
周信芳是民國時期與梅蘭芳一樣出眾的戲劇大師,周信芳受到家庭文化的影響,很小便登台表演,年紀輕輕就已經火遍上海。成名後的他來到北平繼續學習深造,與梅蘭芳成為同學,北平的日子使得周信芳的戲劇的成就更上一層樓,也和梅蘭芳成為南北兩大派系。
從北平回到上海的周信芳備受關注,媒體們爭相報道他的新聞,可謂風光無限。周信芳《鴻門宴》的表演中飾演風度翩翩,溫文儒雅的張良一角色,讓無數少女春心萌動,其中就有裘家三小姐裘麗琳。裘家是上海的名門望族,父親坐擁幾座茶莊與錢莊,其祖父又是蘇格蘭的海關,具有外族血統的裘小姐帶著幾分異域的風韻,而由於家世顯赫,裘麗琳所受的教育都是最好的。家教與談吐加上美貌,有無數的人都想要和她共度一生,可裘麗琳並沒有心動的人,直到周信芳的出現。
裘麗琳對周信芳一見鍾情,回家後一直念念不忘,給周信芳寫信表達愛意,裘麗琳接受西方文化的薰陶,沒有被封建制度所束縛,大膽追愛。而周信芳當時卻以為大小姐只是玩玩而已,並沒有回信,然在裘麗琳一再的堅持下,周信芳真正相信她的真心,願意相見。兩人一見如故,陷入愛河之中,而媒體狗仔也拍到兩人的戀愛日常,成為各大新聞報紙的頭條。一時各種流言翻天覆地的湧來,讓兩人處在輿論的頂峰。
裘家為名門望族,而周信芳一介戲子之輩,根本入不了裘家長輩的眼。裘母為斷裘麗琳的想法,私下為她安排一門婚事,而裘麗琳想方設法的逃離,最後兩人寫信聯繫,為愛私奔。
一波三折
兩人連夜逃離上海,而裘家得知此事後,覺得女兒的做法有辱家風,對外宣布與女兒斷絕關係,也斷絕一切經濟。這樣的醜聞使得裘家十分生氣,他們一氣之下只得這樣對外宣稱來維持顏面,可是裘母不忍心讓掌上明珠在外流落受苦,便瞞著家裡人偷偷的找尋女兒下落。女兒最後寫信回家,信中再次表明她要和周信芳待在一起的決心,這讓裘母生氣難堪,與家中徹底的決裂。
周信芳在上海的演出受到極大的影響,只得另尋地方庇佑,裘麗琳也捨棄自己錦衣玉食的生活,與不同圈子的人打交道,做起周信芳的經紀人。為了家中的生計,不停忙碌奔波,在不停的奮鬥下生活開始漸漸好轉,裘家與這對夫婦的關係也漸漸好起來。裘母愛女心切拿出一筆錢,讓他們有個體面的婚禮,婚後裘麗琳為周信芳先後生下六個孩子,將他們一個個送到國外進修,並告訴他們一定要銘記自己是中國人。
裘家的六個孩子都非常地有出息,二女兒成為舊金山的商業大鱷,四女兒成為香港有名的經紀人。而兩個兒子一個繼續唱戲,一個在餐飲業打拚,而三女兒周采芹成為好萊塢的大明星。
結語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在熱戀的情人間,分開是最痛苦的,那寸寸相思快將人吞噬。裘家小姐堅持所愛對於封建包辦婚姻的勇敢避免不幸的婚姻,餘生的奔波與苦難也告訴她選擇的代價,她承擔下一切並成為一個堅強偉大的母親。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受錘的過程,捱過風雨總能找到出路。
參考資料:
《無題》
《木蘭花令》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