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醫院接診多名月經異常的女性!秋季多陰虛,這些方法可調經

2024-09-29     瀟湘晨報

近日,34歲的劉女士總感覺心情不好,發生一點點小事就愛發脾氣,月經也不準時,於是來到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醫學中心主任劉文娥表示,劉女士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入秋以來,醫院收治了不少因季節轉換導致情緒波動、月經異常的女性患者。秋季如何調經?劉文娥給出了建議。

秋季使人情緒不穩定,導致月經異常

劉文娥表示介紹,中醫認為,秋主肺,秋天肺氣旺盛。而從五臟生克關係來看,肺克肝,肺氣旺盛可使得肝臟受到壓制,導致肝鬱氣滯。肝有主疏泄、調暢氣機的生理作用,肝鬱氣滯則易氣機不暢、情志抑鬱。所以每到秋季,人們都容易感到情緒悲傷。

且秋天多燥,易耗傷陰津,遂秋季多陰虛。加之肝臟受損,導致秋季易肝陰不足、肝陽上亢,使人脾氣暴躁。

秋天容易使人情志抑鬱,而女子情緒不佳,易使得肝失條達、氣機郁滯,從而導致沖任充盈不足或失於通利,出現月經不調、身體不適等症狀。除了月經推遲,也可能導致女性月經量過多或過少、月經提前、經期延長,甚至血流不止等情況。

其次,秋天乾燥,容易過耗津液,使得氣血虧虛。女性以血為主、以血為用,一旦氣血不足,也很容易引起月經失調。

秋季如何調經?

保持良好心態:秋季應當注重對情緒的調養,學會轉變心態,平時少生氣,不要積壓負面情緒,學會適當合理的宣洩、表達感受,遠離壞情緒。

堅持適度運動:運動可以調暢氣機情志,秋季可以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運動項目,如八段錦、太極拳、瑜伽、騎自行車等。經期之前適當增加運動量,宣散體內鬱熱,讓身體溫暖起來。

調整飲食習慣:平時可以用玫瑰花、菊花、梅花等泡茶喝,清肝疏肝、養血理氣。秋季易燥,還應多食甘酸、少食辛辣,可食用蜂蜜、冰糖、銀耳、百合、石斛等養陰潤燥的食物。

秋季「陽消陰長」,陽氣漸弱,飲食上還要少吃生冷食物,特別是月經期間,不宜多食寒涼冰鎮的食物,以免進一步損傷陽氣。

中醫外治療法:秋季易傷津耗氣,女性更容易出現氣血虛弱的情況。平時可以通過多泡腳的方式補養氣血,在月經前後,感覺心胸煩悶、胸口脹痛的時候,可以選擇刮痧或推拿肝膽經,理氣調經,讓污濁和滯氣隨經血順暢排出。

多按揉或艾灸肝經的穴位,如肝經太沖穴,有疏肝理氣、養護肝臟的功效。太沖穴在足背部,第1、2跖骨之間,跖骨結合部前方的凹陷中。

如果有痰火擾神的症狀,可以多按揉胃經豐隆穴,化痰清熱。 豐隆穴在外踝尖上8寸,即外踝尖到膕橫紋的中間位置,脛骨前旁開兩橫指。

瀟湘晨報記者任彎灣 通訊員趙雅祺 王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2ade9bad7de5b65a6c041d72ab00b53.html













謹防「鎵」賊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