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志榮:難忘的小船(散文)

2023-12-15   渭南文壇

原標題:靳志榮:難忘的小船(散文)

靳志榮:難忘的小船(散文)

難忘的小船

作者 靳志榮

我的老家在馮原鎮西社村的水蓮古村,洞子崖是我們幾個自然村的其中之一。

洛河渡口和那艘小船就在洞子崖村的西頭,站在我家門口遠遠就能看到洛河以及時刻停靠在洛河岸邊的那艘小船,千百年來,洛河兩岸人們的交流和往來就靠停在岸邊的那艘小木船來回擺渡,它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是洛河流域唯一的一條小船。不幸的是在2021年的一次洛河大汛中,小船沒能挺住,被無情的洪水沖走,留給人們太多的遺憾和美好的回憶。

提起那條小船,仍記憶猶新。小船的面積大概6平方米左右,每次可以乘坐十個人。一條胳膊粗的鋼絲繩橫在洛河中央,一頭固定在河東岸的大石頭上,一頭固定在河西岸柳樹林的大樹上,小船上面的四根木樁騎在鋼繩中央,人們只要用力去拖拽鋼繩,小船便會在水中滑動,順著鋼絲繩緩慢駛向對岸,這個擺渡的過程我們方言稱之為「搬船」。

二姨家在河西岸的田家河村,小時候經常和母親去,每次坐船的時候都會調皮地用手撩水玩耍,母親便會嚷我,讓坐好抓牢,說水深危險。每次走到河邊,搬船老人在船上的時候很快就坐船過去了,如果搬船老人不在,我們便會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叫來搬船人,那種方式我們稱之為「叫船」。「唔唔……過河了」當老人聽到後也就會回應幾句「唔唔……馬上來」,幾分鐘後便會拄著拐杖朝岸邊走過來。就這樣祖輩相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千百年來小船來來往往,運載著那些穿梭在洛河兩岸的人們。

過去聽爺爺講,鬧革命打游擊那個年代,北上延安的一些進步青年,革命人士不便走大道都是走秘密交通線轉運至洛河渡口乘船北上延安的。

清楚地記得,自己小時候隨父親和爺爺背著辣子和大蒜去白水西固鎮趕集,坐船是必經之路,村裡的叔伯們三三兩兩地相約而去,在那個交通條件十分艱苦的歲月里,背和擔是主要的運輸方式,渡口離我家有兩公里的路程,都是山路,大人們背大包,我背小包,一路上走走歇歇,說說笑笑很快就到了渡口岸邊。幾個人相互幫忙,把東西吃力地抬上船,眾人齊拉鋼繩,小船晃晃悠悠地衝擊著水面,泛起層層波瀾,很快就滑到了對岸。有時也會碰到騾子和驢馱著東西,在大人們的拉拽和吆喝聲中,擔驚受怕地上了船。由於拉運的東西較多,有時船也會從縫隙進水,人們在緊張和擔心中使勁拉繩,讓船快速地駛向對岸。遠處水面上野鴨和蒼鷺在嬉戲覓食,我們無暇欣賞這大自然的美景,一伙人又背起行囊浩浩蕩蕩地向集市趕去。

歲月悠悠,時光荏苒,如今洛河依舊靜靜地流向東去,而小船卻不知去向。每次回老家的時候,站在家門口看著遠方那金光閃閃的洛河水就會想起那條小船,就會聯想起先輩們鬧革命打游擊,同國民黨反動派周旋於洛河兩岸的場景,想起和父親以及叔伯們一起坐船過河趕集的場景。懷念那條小船,懷念那條曾為革命作出貢獻、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小船。

來源:黃河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