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智庫公布了中俄戰略巡航的航跡圖,能夠看出,參與了此次巡航的不止有此前公開報道的解放軍轟6和俄圖95轟炸機編隊,應該還有中方一架空警-500預警機和俄方一架A-50預警機坐鎮大後方,而美軍則是出動了E-3B預警機。
圖片顯示,空警-500當時正在白令海上空盤旋,勘察加半島以東,俄A-50則在勘察加半島東北方向飛行,美軍E-3B預警機則現身於空警-500 的東北方向,距離相差大概400多公里。
俄智庫的公布的中俄戰巡航跡示意圖
從軌跡圖分析,美軍E-3B一直前出在轟6巡航航線的中線上,空警-500則在其對面徘徊飛行。美軍預警機覆蓋了中俄巡航的路線,而中方空警-500探測範圍涵蓋了美加戰鬥機的活動區。
顯然,雙方都想要儘可能多的收集對方電磁信號,這種看不見的對抗,很有可能成為空戰中制勝的關鍵。
此外,這次巡航的解放軍轟6還配備了兩個大型電子戰吊艙。
這也讓外界紛紛猜測,中美俄預警機大機率是在白令海展開了一場「暗戰」,隔空對抗了一番,這場沒有硝煙的電子戰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實際上,轟炸機巡航,戰鬥機護航,預警機坐鎮大後方指揮,可以說已經是現代空中活動的標準搭配了。
預警機在現代空戰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說是戰機編隊的「心臟」。它能夠執行預警情報、空中指揮、電子對抗等各種任務,常被稱為「空中之眼」。
從性能上來看,空警-500的水平還是高於美軍E-3B的。
空警-500預警機
就拿有源相控陣雷達來說,在我軍已經大範圍普及了,但是對於美軍預警機隊伍還是「稀罕物」。目前,美軍的大量預警機都是搭載的無源相控陣雷達。
作為國內自主研發的第二代預警機,空警-500具備更先進的指揮系統,裝備數字相控陣雷達和各類電子對抗設備,有著強大的全天候空中預警和指揮能力。
而E-3B是美國空軍在上個世紀70年代研製的一款預警機,裝備的是「古老」的AN/APY-1型S波段脈衝都卜勒雷達,而我軍第一款搭載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預警機空警-2000預警機早在本世紀初就已經服役,所以E-3B總體性能比空警-500落後了至少20年。
這次戰略巡航中,空警500靠著精確的指揮,助陣轟6突破美戰機的攔截,高效完成了「實戰模擬」,不僅凸顯了空警-500的優越性能,也讓空警-500收穫了一次難得的實戰演練機會。
從巡航中我們能夠知道,轟6如果掛彈出行,以其強大的打擊能力,理論上是不需要突防進入北美防空識別區的,可以直接遠程打擊。
美軍的E-3B預警機
但在實戰中,美軍很大機率會擴大北美防空識別區和西太平洋上的防空力量,將整個防空區範圍相連,彼時,解放軍轟炸機必須要突破美軍防守,才能發動精準打擊。在這個過程中,預警機的作用極其重要。
像這樣的實戰經驗多來幾次,就能夠更好的對美軍空中力量形成有效對抗甚至突破。這一點,從時不時就去美國家門口「自由飛行」的俄空天軍身上就能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