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業紅利以及鋰電行業紅利影響著產業鏈上的每一家企業,同時每一家新能源領域的企業又助推了產業發展,造就了中國新能源雄踞世界的態勢。
文|劉青青 石丹
ID | BMR2004
貴州省「北交所第一股」安達科技(830809.BJ)成為了鋰電池產業鏈的明星股。
作為一家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生產製造企業,安達科技已成為比亞迪、中創新航、寧德時代、派能科技等眾多知名鋰電池生產企業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其中,比亞迪還是安達科技的前十大股東之一。
可以看到,2019年、2020年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導向下,當三元電池技術路線占據市場優勢地位時,磷酸鐵鋰行業整體下行,安達科技虧損;而自從2021年以來,鋰電技術疊代、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時,安達科技又順勢業績大漲。
新能源行業紅利以及鋰電行業紅利影響著產業鏈上的每一家企業,同時每一家新能源領域的企業又助推了產業發展,造就了中國新能源雄踞世界的態勢。
《商學院》記者就公司業績、上市預期、未來發展、新能源風口、行業紅利與挑戰等問題向安達科技發送採訪函,截至發稿並未獲得回復。
01
貴州「北交所第一股」
早在2014年安達科技已經掛牌新三板,到2023年3月,安達科技又登陸北交所,成為貴州省「北交所第一股」。
在北交所上市當天,安達科技發行價為每股13元,發行股票數量為50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為6.5億元人民幣。截至2023年5月19日,安達科技收盤價為8.84元人民幣每股,總市值54.06億元人民幣。
據了解,安達科技成立於1996年,公司位於「綠色磷都」貴陽開陽縣。2010年,安達科技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從原本的磷化工傳統產業到新能源材料產業的轉型升級。由此,安達科技成為最早量產磷酸鐵鋰材料的企業之一。
在轉型前,安達科技已擁有年產3萬噸黃磷、12萬噸磷酸、12萬噸三聚磷酸鈉的生產能力。轉型後,安達科技研發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開發建設5000噸/年磷酸鐵鋰及配套項目。
目前,安達科技已經成為一家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是獲得目標產物前的一種存在形式)的生產製造企業,主要從事磷酸鐵,磷酸鐵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鋰電池正極材料是製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因此公司產品最終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及儲能領域。
乘著新能源的東風,各大鋰電廠商產品銷量大漲,安達科技也因此不斷進行產能擴張。
2022年11月,安達科技與南寧市人民政府、橫州市人民政府簽訂了2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計劃總投資40億元,建設20萬噸磷酸鐵鋰生產線及配套設施。該項目分兩期建設,兩期的建設周期均為1年(一期投產後1年內啟動二期)。
2023年3月登陸北交所之時,安達科技在招股書中寫明:公司股票在北交所發行上市的募集資金將用於6萬噸/年磷酸鐵鋰建設項目,「本次募投項目全部達產後,公司磷酸鐵鋰的產能大幅增加至約 15 萬噸/年。」
可以看到,新能源的蓬勃發展催生了貴州「北交所第一股」。在2023年5月的投資者交流會上,安達科技更是直言「5月份公司的產線處於滿負荷生產狀態」。
02
營收暴漲315%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安達科技誕生時其實算是一個「家族企業」。
1996年,貴州省開陽縣招商引資。當年還在從事工業設備安裝工作的劉國安、劉建波父子二人看中了磷化工這門生意,成立了貴州省開陽安達磷化工有限公司,由父親劉國安擔任董事長,兒子劉建波任總經理,這也是安達科技的前身。
當安達科技成立時,劉國安父子不會想到,從事傳統磷化工產業的安達科技有一天會變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安達科技成立初期,正值中國磷化工產品出口進入增長周期。
隨著全球產業鏈進一步的分工調整及國家節能減排、產業結構政策的影響,疊加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傳統產業受到極大的挑戰,不少企業經營遭遇「寒冬」。站在時代的拐點,安達科技能做的就是與時代同頻。
隨著新能源產業逐步成為國際發展大趨勢,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產業發展迎來新高潮,這讓安達科技看到了發展的新希望。
2010年,根據國家提出的七大振興產業規劃及貴州省委政府提出的工業強省戰略,安達科技進行轉型升級,瞄準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並開始了鋰電池基礎材料的研發工作,自此,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從此之後,安達科技踏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2011年,安達科技電池級磷酸鐵開始產業化,成為比亞迪純電動汽車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全國唯一供應商,成功進入新能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行業。2014年,安達科技以新能源電池材料磷酸鐵、磷酸鐵鋰、鋰電池為主的產業在「新三板」成功掛牌上市。2017年至2019年,公司連續被評為「貴州民營企業100強」,2018年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
2021年,安達科技被授予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並被評選為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磷酸鐵鋰材料專業委員會的唯一主任單位。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安達科技累計獲得專利 66 項,其中發明專利 18 項,實用新型專利 48 項。
與安達科技連年增長的產能以及新增榮譽獎項相對應的,是公司水漲船高的業績。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營收分別為0.93億元人民幣、15.77億元人民幣、65.58億元人民幣;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86億元人民幣、2.31億元人民幣、8.12億元人民幣。2022年期營收暴漲31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暴漲252%。
對此,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安達科技的大幅度增長更多是藉助了新能源產業的風口。當前新能源產業市場需求巨大,國內外都處於高速發展的態勢,安達科技也隨之業績大漲。
艾媒諮詢CEO張毅進一步指出,安達科技業績大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一,在市場環境方面,是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電池、電動車等產業鏈的加速發展。安達科技在新能源汽車鋰電池領域占有一定的優勢,這使得其市場需求增長迅速。」
「其二,在產品創新方面,企業在自主研發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推出了多款滿足市場需求的高品質鋰電產品。鋰電池市場需求增加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都是其業績大漲的重要原因。」張毅表示。
不過,《商學院》記者注意到,2023年一季度,安達科技卻是增收不增利,營收19.4億元,同比增長40.4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23億元,同比大跌93.38%。對此,安達科技表示,2023年一季度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初主要原材料碳酸鋰採購價格較高,報告期內碳酸鋰價格大幅下跌,公司產品價格相應下降使得利潤降低。
在投資者活動中,安達科技也指出,「2023年一季度業績下降與行業情況、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等情況有關。行業普遍預計,第二、三季度將處於恢復和再次高速增長期。公司將抓住市場機遇,通過『提質、降本、增效』,提升公司的內生動力,給客戶和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
03
明星股東
在鋰電產業鏈當中,同屬鋰電生產商的企業也在上下游不同環節中銜接合作。安達科技是鋰電生產商,也是為其他鋰電生產商提供正極材料的供應商。
據安達科技財報,鋰電生產商對於對正極材料供應商實行嚴格的認證機制,且認證周期漫長。一方面,這導致鋰電池企業對長期合作的正極材料供應商黏性較強,合作關係較為穩定;另一方面,這也導致了在頭部動力電池廠商已有供應商體系較為穩定的背景下,進入正極材料行業需要面對較高的客戶獲取門檻。
儘管如此,安達科技已經積累起穩定的合作客戶資源,下遊客戶涵蓋國內主流動力電池及儲能企業。
目前,安達科技已經與比亞迪、寧德時代、中創新航、派能科技等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業務合作關係。2022年,公司還分別與比亞迪、中創新航、安馳新能源等主要客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而且,比亞迪還出現在了安達科技的前十大股東陣容當中。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底,比亞迪持有安達科技股份1185.7707萬股,持有公司股份占比2.11%。
此外,公司控股股東劉國安持股比例為12.44%,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劉建波家族(包括劉國安、劉建波、朱榮華、李忠4人,其中劉國安為劉建波之父,朱榮華為劉建波之母,李忠為劉建波之配偶)。劉建波家族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數量為1.3678億股,持股比例為24.36%。
不過,明星股東比亞迪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也帶來了相應的風險。2022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大客戶累計銷售額為21.95億元,占總銷售額的75.63%,存在主要客戶相對集中的風險。其中,比亞迪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戶」,2022年上半年銷售額為11.17億元,占總銷售額的38.48%。
安達科技方面認為,公司銷售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主要是受下游市場競爭格局的影響。未來,公司會繼續加大客戶的開發力度,降低對單一客戶的銷售比例。
根據高工鋰電統計,2019~2021年,國內前五大動力鋰電池廠商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80.31%、86.06%和84.46%;其中,排名前兩位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市場占有率合計分別達到69.10%、61.90%和69.21%。
04
鋰電前景
無論是產能擴大、業績暴漲,還是知名新能源企業成為公司股東,都折射出新能源行業紅利。
張毅指出,當前鋰電池行業主要由三大類鋰電池構成,分別為3C鋰電、新能源車鋰電和儲能鋰電。3C鋰電應用於手機、電子設備等消費電子產品中;新能源車鋰電則主要應用於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交通工具;儲能鋰電則主要用於電網儲能、家庭儲能以及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電力製造。
「當前,新能源車鋰電在產業鏈中占據較高的地位,需求日益增長。同時,儲能鋰電應用也在不斷拓展,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總體來看,鋰電池行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張毅表示。
那麼,新能源行業的紅利將持續多久?對此,江瀚認為,新能源紅利對於整體產業鏈上的企業來說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至少在目前,無論是歐美國家還是中國,都面臨著新能源快速推進的整體態勢,國家政策也十分支持。不過,雖然新能源紅利還將持續,但對於不同企業來說紅利影響不一。
張毅也表示,受益於新能源的紅利,安達科技等新能源產業鏈企業未來的增長空間依然很大。隨著綠色發展的加速推進,世界各國將繼續加大對新能源行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未來新能源市場的需求將會持續增長;新能源產業鏈上的企業也將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但是隨著行業的成熟,市場競爭也將會愈發激烈,企業需要在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方面不斷進步,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
回顧中國新能源發展,中國鋰電池行業在全球鋰電池市場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已成為全球鋰電池生產的重要國家。
張毅認為,中國鋰電池主要優勢在於人才優勢、布局優勢以及技術領先、供應鏈完善、市場需求廣闊等方面。我國政府對新能源行業的政策支持、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中國鋰電池產業鏈上游和下游企業的投資不斷增加,鋰電池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江瀚也提到,中國抓住了市場的整體發展優勢和長期競爭點,逐漸形成了屬於中國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在鋰電產業有了雄踞世界先鋒的姿態。
「不過要注意的是,鋰電池行業市場正在快速分化,呈現出冷熱不均的狀態,這也是當前新能源產業所面臨的一個挑戰。」江瀚表示。
來源 | 《商學院》雜誌2023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