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志,男,1955年生,湖北武漢市人,筆韻齋主。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武漢美術家協會會員、武漢書法家協會會員。
在繪畫藝術求索的道路上,深受近代黃賓虹、張大千、吳昌碩、林鳳眠等大師風範韻味的影響,在自己的繪畫中融入了現代意識,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筆一墨的傳統程式,而更注重畫面的整體氣氛和靈動性。他在繁忙的事務中,擠出時間,勤於鑽研,勇於探索,用獨到的語言,傳自己的心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貌。其畫風樸實洒脫,風格優美大氣,墨色酣暢淋漓,在中國畫的神韻墨趣中透露出自己的內心世界,把心靈的神往寄託於畫的意境,
其藝術創作的思維導向是以優美輕妙為基調,主要以長江流域山水花鳥風情為創作題材,採取彩墨小寫意的創作手段,將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繪畫藝術相融合,以表現東方情韻的美。創作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美展,累獲獎項和發表。
詩意於水與墨的對話
——黃毅志山水花鳥畫的藝術張力
倘若把水與墨僅視作畫家賴以表達藝術情思的形式載體,註定無以讓水墨獲得神韻。而要想讓水墨得以出「神」,貴在水與墨張力之互動。揚州八怪之李鱓曾言:「水為墨之介紹,用之得法即凝於神」,他還說,「筆墨作合生動,妙在用水。」在他看來,一件藝術作品得失,筆墨乃基礎,神韻是關鍵。那天與朋友一起欣賞黃毅志的「水墨山水」、「水墨花鳥」,不禁想起現代畫壇巨擘傅抱石、黃賓虹的藝術見解,他們對水墨的重視,對水墨的運用,達到了出神入化的高度。聽到我談起傅抱石與黃賓虹的藝術見解時,黃毅志說自己正是從這兩位藝術大師的藝術世界獲得啟迪,試圖在水與墨的藝術表現力上,有所探索。
黃毅志的水墨探索無疑是成功的。站在黃毅志展出的作品前,你會感覺水的表現力因墨而得以強化,更感覺墨的表現力因水而獲得神韻。正是在水與墨的藝術張力之互動中,黃毅志的作品傳達出一種特殊的韻味與詩意。在《當年的記憶》這幅作品裡,我們分明可以感受到來自水的藝術衝擊,但顯然,黃毅志用「色破墨」的方法,將水與色彩融為一體,給人以厚重的感覺。以色壓水,層次感很容易被奪走,讓作品整體的層次感顯得生硬而強勢,給人以靠藝術變形來強化主題的感覺,但這種感覺不時被一種「硬」奪定,讓作品有一種失重的感覺。但黃毅志卻將水與墨融為一體,再以「色破黑」的方式,將水墨乾濕調理的渾然天成,使作品給人以大氣磅礴的藝術美感。我很喜歡黃毅志那幅《芭蕉果濕夢中香》,整個作品以兩葉芭蕉壓墨,中間以水摹天,而那頗具寫意意味的三隻鳥,似浮於水中,又似歇於芭蕉枝上,給人以豐富的想像空間。以這種處理方式來調理水與墨的層次作品,還有《冬情》、《和平家園圖》,等等。黃毅志的水墨畫很注意留白,這些留白讓整幅作品透著一種空靈之氣。
我曾就黃毅志水墨畫中的筆法請教黃毅志,他是否在畫作中展示書法的功力。黃毅志沒有聽懂我的意思,當我指著他畫作中的線條後,聊到他畫作中線條的收與藏時,他說,中國美術作品,應該是書畫一體,也只有書畫一體,方得詩意。但當下藝術家們專力一點,倒是把「一體」忽略了不少。他告訴我說,他真正想從事的,原本是書法創作,後來在老師的帶領下,對水墨的表現力,對線條組合後給人的美感,更為傾心,漸漸地,用力便重於水墨畫了。
在一個清涼的夏日,我特請黃毅志先生到我的辦公室,邊欣賞他的水墨山水花鳥作品,邊請教他走上繪畫藝術之路的「前因後果」。實際上,我與黃毅志先生早在十多年前已經在電話中「謀面」。那時我負責報紙文學副刊的編輯工作,當時我除了主持一個文學作品版外,還主持一個版叫作「文學評論」版,每一期在兩個版面上,我都會選擇一幅書畫作品,刊發在版面上,藉此我也認識了很多書畫界的藝術家,後來我又主持「讀書」版,刊發了很多關於書畫集的書評,與書畫家們的接觸越發多了起來。大多作品的刊發,是在我認識書畫家們之後,但發表黃毅志的水墨畫,卻並未謀面。在為黃毅志先生刊發作品十多年後,因為參加一些書畫活動,方得以見面。這一次,近距離暢談他的「水墨藝術世界」,讓我深深體會到,作為藝術家的黃毅志,對藝術的追求是那麼虔誠,對水墨的感覺是那麼深刻,對生活中美的捕捉,是那麼敏銳。
黃毅志告訴我,走上國畫創作,不能不提到自己的幾位老師,言談中,黃毅志充滿了對自己老師的恭敬與感激。黃毅志初中是在延安中學就讀(現已改為職業學校),當時的語文老師、數學老師與美術老師,都先後建議他認真練字,應該說,他後來能走上藝術創作之路,是這三位老師不斷激勵的結果。當時正值文革後期,學校流行「複課鬧革命」,「鬧革命」就是寫大字報,學生們把大字報寫好後直接貼在老師的辦公桌上,讓老師辦不成公。寫大字報就得用毛筆,有時還用排筆,用排筆寫標語,如果寫在牆上,得寫一人多高。黃毅志也加入了寫大字報的潮流。與很多同學不同的是,在寫大字報的過程中,黃毅志竟愛上了寫毛筆字,每次寫大字報,也就格外用心。後來「革命」的煙火味淡下來,學校就讓學生們辦牆報、辦詩刊,用的還是毛筆。有一次語文老師周忠祥走到學生辦的牆報前,問毛筆字是誰寫的,同學們說,「是黃毅志寫的。」周老師說,「這字寫得比我的還好!」他叫來黃毅志,鼓勵他好好練字。周老師的業餘愛好是畫畫,他對黃毅志說,你對字的結構很有感覺,除了書法,你還可以學習畫畫,如果想學畫畫,自己可以教他。周老師把黃毅志帶到辦公室,拿過一張紙,一支鉛筆,邊畫邊給黃毅志講解。這時數學老師走過來,看周老師在教黃毅志畫畫,給黃毅志畫了一個火炬。這位數學老師業餘時間也喜歡畫畫,就如何學習畫畫提了很多建議。這位數學老師同周老師一樣,說黃毅志如果想學畫畫,問周老師可以,問他也可以。這讓黃毅志很受鼓舞。與我談起自己的中學老師,黃毅志至今仍是神采飛揚。美術老師發現黃毅志畫畫很用功,對線條色彩也很有感覺,就讓他下課到自己辦公室,安心畫畫,美術老師便站在一旁細心指導。
當時延安中學有一個學生美術小組,美術小組的同學來自不同班級,由學校出面,把大家組織起來,由專門的老師講授畫畫技法。黃毅志參加了這個小組,並迅速在小組裡嶄露頭角。當時美術小組有個同學叫易雨,比黃毅志低一個年級。易雨的父親在中山公園專門畫畫,每周就帶著黃毅志、易雨他們五六個同學到古田四路寫生。易雨的父親看到這麼多學生喜歡畫畫,心裡非常高興。只要有機會,有時間,就帶著他們去觀察、去寫生。有時還帶他們到礄口工人文化宮的畫室,一畫就是一天。
激情的歲月留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黃毅志在中學階段沉迷於線條與色彩交融的世界,這不僅給黃毅志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還給他打下了深厚的藝術功底。高中畢業後,那該是1974年秋天,黃毅志下放到通山,在通山,黃毅志一呆就是4年,在這4年的時間裡,黃毅志向生活學習,道法自然,讓他對藝術的表現力,有了更深的體悟。隨著知青進城潮,黃毅志回到了武漢,進了武漢市公汽公司。公司在給職工補習文化時,在黃毅志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他報了美術科。在學習過程中,黃毅志認識了一位叫吳濤的老師,吳濤老師從畫面構思、意境創作等藝術張力方面,給了黃毅志很多具體的指導,讓黃毅志對藝術的理解,對繪畫表現力的認識,對水與墨的藝術張力,有了深入的認識,使自己的藝術境界,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在談到自己的這些老師後,黃毅志說,走上美術創作之路後,自己特別用心揣摩名家名作,對一些畫展展出的作品,都用心體會,試圖進入這些作品展示的藝術世界,體悟藝術家的每一個創新點。反過來,對當年幾位老師的話,體味也更深了一層。
我們品讀黃毅志的藝術作品,可以發現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他很善於捕捉生活中詩意的內容,並將詩意通過生活中具體可感的對象,傳達出來。用寫實主義來概括黃毅志的水墨山水花鳥畫,顯然不夠,因為他在對現實的寫意中,時不時融入自己的理想,讓水與墨的藝術張力,揭示作品的內涵與厚度。值得重點談到的是被業內不斷提及的《都市之春》,這幅作品在2004年湖北省首屆網上美術作品邀請展中,獲得金獎。從畫面主體看,作品的寫實意味很濃,有林立的高樓,有行駛的汽車,還有具有透視效果的橋樑,等等,整個畫面,呈現的是一幅現代都市風景。但水墨的使用,讓畫面略顯模糊,讓人從實景走出,細心體味藝術家試圖表達的價值訴求。而從畫面整體「以色壓墨」的處理中,綠色處理成了畫面的主色調,這讓我們恍然大悟,才知道那林立的高樓與行駛的汽車,恰折射了綠色生活於城市的價值。那取材於生活,通過水與墨藝術張力的交融,表達一種藝術理想與生活嚮往,是黃毅志水墨山水花鳥畫的重要主題,通過水與墨的藝術張力的相互作用,再壓以色彩,間或用虛實處理的方式,用留白表現作品的空靈之氣,是黃毅志整個繪畫藝術的美學意義。
黃毅志在與我交流自己的藝術創作之路時,談的最多的,是他的老師,是他書畫界的一些朋友。這令我感覺得出,黃毅志是一個十分重情的藝術家。正是重情,也正是因為對藝術的不懈追求,讓他少了很多應酬,少了一些晉升的機會。但黃毅志並不後悔。他說,藝術讓他更真切、更有溫度地認識了生活的真諦,藝術創作給了他真正的心靈自由。
這幾年,不斷有藝術策展公司邀請黃毅志參展,他的作品也受到海內外畫壇的廣泛關注,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美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都有收藏家收藏他的作品。但黃毅志並沒把精力放在策展上,相反,他比以往更多地用心於創作,用他的話說,年近花甲,對藝術的感覺,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本對名利淡然處之,如今對名利,更是不聞不問。但每次慈善活動,黃毅志卻總是熱心為之。最近,他還在為武昌寶通禪寺創作含有《心經》的水墨作品。寶通禪寺原本向書畫家徵集書法作品,以《心經》為書寫內容。其實以黃毅志的書法功力,完全可以以書法創作參加的。因為從他的水墨作品線條使用看,他的書法功力相當深厚,他也的確從愛好書法開始自己的美術之路的。但黃毅志不這樣認為,他說:「我要捐出自己的用心之作,也要拿出能夠體現我的藝術理想的作品。」通過構思,他將書與畫進行有機結合,將書法作為背景,水墨畫作為主體,完成了以《心經》為題材的藝術作品。為了完成這幅作品,他專門請教了寺院修行的師父,請教《心經》所涉及到的一些名相,以企能通過自己的繪畫創作,傳達出自己的理解。
談起這幾年參加慈善活動的體會,他說,慈善活動最能見出一個人的境界與價值觀。寶通禪寺的許多書畫活動,只要得到通知,他都會放下手中的事,熱心參與。他說,「非常感謝能有機會到寺院畫畫,儘管自己非常忙,每次參加活動也總是來去匆匆,很多時候不得不提前離開,但每次在寺院裡創作,心都非常安靜,心每次都像得到一次清洗。
其實藝術創作的本質,是心靈自由的一種實現方式,也是一個人精神境界的呈現。黃毅志從對書法的熱愛,到專心於水墨山水花鳥,將水與墨的藝術張力,予以貫通呈現,體現出一股濃濃的詩意。黃毅志的藝術世界,體現了一個藝術家的人生理想,體現了一個藝術家思想的高度。他對慈善事業的熱心,更體現了一個藝術家的精神境界!
——本文作者:鮑風(長江日報報業集團主任編輯、《長江日報》新聞研究所副所長、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會員、華中師範大學新詩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業界導師、著名文學評論家、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