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威力最強!俄軍試射「薩爾馬特」飛彈,為何美國一點都不怕?

2022-04-27     佐羅軍事

原標題:全球威力最強!俄軍試射「薩爾馬特」飛彈,為何美國一點都不怕?

全球威力最強!俄軍試射「薩爾馬特」飛彈,為何美國一點都不怕?

在4月20日,俄羅斯在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成功試射一枚「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彈道飛彈。按照俄羅斯國防部的說法,「薩爾馬特」飛彈是世界上威力最大、射程最遠的飛彈,能夠戰勝任何現有的和未來可能製造的飛彈防禦系統。這次試射在國內引發了熱議,很多媒體將這枚洲際飛彈描述得特別厲害。

不過,美國白宮和五角大樓方面都表示,這次「薩爾馬特」洲際飛彈的試射不會對美國或其盟國構成威脅,也不會影響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

那麼,為什麼俄羅斯「薩爾馬特」飛彈引發了完全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這種新型飛彈十分可怕,另一種觀點認為這種飛彈沒有什麼特別的,這就是一枚重型洲際彈道飛彈。

我們先看看RS-28「薩爾瑪特」重型洲際飛彈,它是RS-20/R-36M「撒旦」飛彈的改進型。由莫斯科熱工研究所研製。這是一種200噸級重型洲際飛彈,可攜帶10枚75萬噸TNT當量的分導式核彈頭。

從地井發射的重型液體洲際彈道飛彈,其特點是重量大、個頭大、載荷大、射程大,突防能力極強、毀傷威力極大,即適合先發制人核打擊、也適合核反擊,而且綜合造價比陸基機動飛彈低廉,保障相對容易。

與軍迷特喜歡路基機動彈道飛彈和潛射核飛彈不同,大國火箭軍反而更喜歡地井發射的多彈頭重型洲際飛彈。而車載的,體積和彈頭數和威力射程方面始終不能和陸基發射井的飛彈相比。即使是美國也依然保留陸基地井發射核飛彈。因此中美俄都繼續發展新一代的地井發射洲際飛彈。換句話說,要將一個國家從地圖抹去,只能靠陸基發射井的飛彈,

「薩爾馬特」飛彈實際上是冷戰時期的「撒旦」洲際飛彈的改進型,也稱為「撒旦-2」,屬於典型的俄式考古式科研成果。

撒旦飛彈由前蘇聯烏克蘭「南方」設計局研製,由烏克蘭「南方」機械製造廠承造,該型飛彈於上世紀80年代裝備俄戰略火箭兵部隊,目前俄戰略火箭兵共擁有約80枚RS-20重型戰略飛彈。

「撒旦」的發射井採用加固防護的井蓋和厚壁設計,耐受超壓的水平為30~50兆帕,是同期美國飛彈發射井堅固程度的兩倍以上。

但這樣超級防護設計帶來一個問題,發射井的直徑要儘量的小,要非常緊湊,最好取消導流槽,飛彈不能夠點火自力發射,需要使用燃氣彈射出去,在空中點火。因此「撒旦」飛彈設計了一個堅固的可分離的金屬大底,能夠承受助推燃氣的高溫和高壓,在飛彈發射出去以後,要拋掉金屬大底,但為了保護髮射井附屬設施,還需要使用側推火箭將拋掉的金屬大底推到遠處落地。

由於飛彈底部的發射環境的要求,採用可分離大底設計的洲際飛彈還有很多,例如亞爾斯、颱風級的R-39M和某浪-2。

俄羅斯之所以研製「薩爾馬特」飛彈,主要原因是現役的「撒旦」洲際飛彈是烏克蘭南方設計局研製的,技術狀態早已老舊不堪,而且由於與烏克蘭關係交惡,無法進行更新。但俄羅斯戰略飛彈部隊又非常需要一種重型的液體洲際飛彈,因此就在「撒旦」基礎上修修改改搞出來「薩爾馬特」。

」薩爾馬特「是一種重型的液體燃料的井射洲際飛彈,帶有分導式多彈頭。從作戰性能看,「薩爾馬特」與中國的東風-5B的戰鬥力沒有特別大的區別。

東風-5B洲際彈道飛彈總體上是一種全新的型號,其戰鬥部、制導系統和推進系統都得到根本性改進,採用可長期貯存液體燃料,鈍形頭部裝載著10枚分導式核彈頭或誘餌彈,射程1.3至1.5萬公里。

為什麼很多人對同樣是也是21世紀研製的可預儲式液體燃料的分導式多彈頭的中國東風-5B重型洲際飛彈不屑一顧,卻對「薩爾馬特」大量溢美之詞呢?

實際上,「薩爾馬特「飛彈就俄羅斯復刻了「撒旦」飛彈,並不是全新型號。由於老式的「撒旦」飛彈是蘇聯時期烏克蘭南方設計局的,俄烏撕裂導致「撒旦」飛彈無法維持。對於俄羅斯來說這種考古式科研是無奈之舉,這相當於中國把東風-5飛彈換個設計局又重新研製了一次。

「薩爾馬特」就是老式的「撒旦」飛彈的考古式改進型,主要性能並沒有實質性的提高,甚至某些性能還有所下降。例如「薩爾馬特」的發射總重量為208噸,其中有效載荷為10噸,燃料重量為178噸。而R-36M擁有210噸的起飛重量,其中有效載荷為5噸,燃料重量為188噸。這說明,「薩爾馬特」飛彈的干質比甚至不如80年代就服役的R-36M。

「薩爾馬特」飛彈實際上是減少了一部分燃料,才實現了10噸級的大載荷。因此俄軍對外聲稱的具有18000公里射程和10噸彈頭載荷的兩個數字根本不能同時存在。要實現10噸彈頭載荷,「薩爾馬特」飛彈的射程一定會大大小於18000公里。

俄羅斯在宣傳武器有多麼威猛的時候,經常搞一些話術技巧,讓媒體聽了感覺很厲害,然後就幫著傳播。

例如「薩爾馬特」洲際飛彈是一種液體燃料的重型洲際飛彈,彈長35米,直徑3米。主要性能與我國的東風-5B飛彈類似(彈長32米,直徑3.35米)。

為什麼很多人對同樣是也是21世紀研製的可預儲式液體燃料的分導式多彈頭的中國東風-5B重型洲際飛彈不屑一顧,卻對「薩爾馬特」大量溢美之詞呢?帶個「俄」字就高大上嗎?

普京在飛彈發射以後的講話,說「薩爾馬特」飛彈的「撒手鐧」是可以飛越極地(北極或南極)攻擊另一個半球的敵方目標。

這個就屬於偷換概念的話術技巧。就是把「薩爾馬特」飛彈的射程誇張成18000公里,跨越南極的發射時也無法打擊美國的目標。因為這個射程只能打擊南美洲的目標,但洲際飛彈的主要作戰目標其實是美國。要想跨越南極打擊美國,飛彈射程需要有2萬多公里才行。

而跨越北極打擊美國,是很普通的性能,例如中國所有洲際飛彈都是跨越北極打擊美國的。東風-5B也能進行跨越南極的發射,但這種打擊沒什麼意義,因為南半球幾乎沒有有價值的目標。因此,強調跨越極地的「撒手鐧」根本沒什麼意義。

但俄羅斯就是這樣說了,媒體也是這樣吹的,大家也是這樣認為好厲害的。實際上「薩爾馬特」就是老式「撒旦」飛彈的考古式改進型,沒有實質性的提高,之所以很厲害,是因為「撒旦」飛彈原本就很厲害。

而且,「薩爾馬特」洲際飛彈的進度已經拖延了,俄軍原計劃是從2009年開始研製、到2018年開始服役,並替換嚴重超期的「撒旦」飛彈。可是現在已經2022年了,「薩爾馬特」飛彈剛剛首次試射,儘管俄軍表示該飛彈在今年秋季就能服役,但俄羅斯的計劃通常是不靠譜的,一種洲際飛彈從首次試射到研製完成並正式服役,至少也要兩年時間。

俄軍現役的老舊的「撒旦」飛彈需要在今年就退役,再超期服役,「撒旦」飛彈很可能出現一顆煙頭引發的不測事件。

而「薩爾馬特」尚未完成,俄羅斯戰略火箭軍將出現「有彈無槍」的尷尬,核武庫半邊天面臨坍塌的危險,美俄之間的核平衡將被打破。問題是,俄羅斯能夠在6個月時間裡完成一種洲際飛彈的從首射到研製成功的過程嗎?這怎麼聽著都不靠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1623a4b2efe67ad73d23fde559053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