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拍「民之關切」,檸萌醫療劇《問心》樹時代關懷劇新樣本|研討會

2023-10-19   影視獨舌

原標題:再拍「民之關切」,檸萌醫療劇《問心》樹時代關懷劇新樣本|研討會

2023年10月19日刊| 總第3393期

近日,電視劇《問心》的播出引發全網熱議。10月17日下午,以醫療為背景的現實題材劇《問心》在京召開專家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主持。來自播出平台、出品方、主創代表、文藝界、醫療界的專家學者及媒體代表參與本次會議。與會嘉賓圍繞《問心》的創作理念、藝術價值、社會價值等多個方面展開討論。

洞察社會情緒,挖掘當代民生最熱議題

《問心》由檸萌影視出品,周藝飛編劇、黎志執導、張曉波監製,徐曉鷗任總製片人、王也任製片人,趙又廷、毛曉彤領銜主演,金世佳特別主演。以醫療題材為背景的《問心》講述了擁有不同生活背景和職業理念的三位心臟科醫生,在東立醫院相識,產生摩擦碰撞,隨後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逐漸磨合達成默契,最終在生命戰場並肩作戰、醫人醫己的故事。

自10月7日開播以來,《問心》在央八播出期間平均收視位居全部上星頻道晚間時段電視劇榜首;截至目前,騰訊視頻站內熱度值破27000+;站內評分9.1;在站內熱搜榜、電視劇熱播榜、都市劇榜均居榜首,取得了口碑和熱度上的雙豐收。

檸萌影視一直將創作現實題材精品作為立身之本。正是基於觀察到近幾年廣大人民群眾對醫生群體、醫患關係的情緒變化,檸萌影視決定繼教育這個「民之關切」議題之後,以醫療為切口,在現實題材賽道進行再一次創作嘗試。

關於此次在醫療現實題材領域的全新嘗試,檸萌影視執行副總裁、《問心》總製片人徐曉鷗分享了創作初衷:「醫療一直是民生最關切的問題之一。這三年,我們能夠感受到大家對醫生的情緒是非常複雜、不斷變化的;生與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繞不開的終極問題。我們和醫生的關係,某種程度上折射的是我們和生命的關係。醫療題材在現實的賽道中,是一個挑戰極大的品類,我們本著一種文藝創作者的使命感,決定迎難而上,希望用『真心』來解一下這道難題。」

在創作初心上,編劇周藝飛提到,老與病是生與死之間溫柔的緩衝,是人間百態的窗口。整個創作過程中,我們不斷校準人物、篩選案例、琢磨分寸,一致希望用醫療這個社會切面,以醫生的理性去與感性的世界碰撞,來表達人世間的悲歡,從細緻的人間觀察,到體現人間真實,並最終實現時代關懷。

「周筱風」的扮演者趙又廷表示拍完《問心》之後,對醫生有了更深的體會,也對患者更加理解,也希望能通過《問心》讓大家對生命的意義有更多感悟和思考,能夠給社會上的醫患關係帶來理解和尊重,為大家帶來溫暖和向上的力量。

在研討會上,專家們對《問心》的社會價值表示了高度認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電視劇項目部副主任馬駿表示,新鮮感、真實感、代入感,是央八新定位下的選劇標準,《問心》讓現實主義醫療作品又往前走了一步。「生老病死」是最大的民生,《問心》藉助醫院這樣一個人性實驗室和生死場,從生命的廣度和人性的深度上去洞察人間百態、還原醫療本體、探討生命價值,重構了彼此間的信任與溫度。

騰訊在線視頻副總編審張琰表示,當下我們創作電視劇,除了要呈現出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面貌,也需要給觀眾提供一定的情緒價值,達到療愈的效果。《問心》在劇中從不提供標準答案,卻通過人物的行為和選擇,展現了真實的醫患關係,給身處逆境中的觀眾以療愈的效果。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處處長艾曉金為檸萌影視能給醫療行業帶來這樣的「正能量」劇集點贊。作為專業的醫療行業人士,他對《問心》的專業度非常認可:「《問心》各方面做得都很真實,這就給我們審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更為專業的人來介入和參與。同時,《問心》引導觀眾換位思考、引發共情,也為醫患之間架設了一道溝通的橋樑,讓觀眾可以理解到醫生和患者共同的敵人是疾病,有助於增進醫患雙方的理解和互相信任。

《光明日報》高級編輯李春利分享道:「文藝作品要回應老百姓最關心的話題,《問心》恰逢其時,搭建了一個對話平台。《問心》充分展示了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和憂患。真正回歸職場、巧妙的醫患關係處理、新鮮的人物情感糾葛以及憂患意識的展現,我覺得都是非常可貴的。」

與會專家們一致認為,《問心》作為一部當代文藝作品,對醫患之間信任的建立超越了醫療領域,化作了精神力量,撫慰和療愈了大眾心靈。

回歸創作基本法,打磨現實題材精品

為呈現「真實」,《問心》劇組在籌備期間,安排主演進入真實的三甲醫院見習採風達一個月;在實拍時,劇組搭建了達8000平的醫院場景,租借、採購總價逾千萬元的ECMO、呼吸機等高精尖醫療器械,力求給所有主演主創最沉浸感的真實感受;在每個拍攝日,均有來自於一流三甲醫院的專業顧問對醫學情節、台詞,乃至醫療器械的安裝方式、表顯數值進行把關,務求達成「醫學」專業情節上的真實。

在長達132天的拍攝周期內,劇組共聘請多達150餘位醫學顧問,有力保障了醫學內容的嚴謹與真實。除了這些真實之外,《問心》的真實也在於它敢於觸碰醫療領域的真問題。

總製片人徐曉鷗坦言,《問心》問的是三個心,是拷問創作者的一顆「真心」,是架築起醫患之間、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連心」,更是檸萌在現實題材賽道里的「歸心」。主創團隊在《問心》里回歸到了現實題材的創作基本法:最基礎的敘事、最基礎的醫療現實題材的做法。基於最廣泛的普世價值與情感,真實地呈現一種共性問題、共同情感,堅定地將洞察與敘事的出發點站在最廣大的觀眾一邊。

編劇周藝飛回顧了自己「螞蟻啃大山」式的創作歷程。在她看來,《問心》作為醫療題材,是檸萌現實主義創作的升格之作。創作者是時代的洞察者和記錄者,既然選擇了醫療領域,更要下足「笨功夫」,才能滿足觀眾樸素的要求——「好看」。

參會的專家一致認為,《問心》是檸萌影視在現實題材賽道上豎立的又一標杆作品,是在「回歸」基礎之上,兼具「創新」的誠意之作。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表示:「教育與醫療,是現實題材創作的熱點、焦點,更是難點,它騙不了觀眾,寫好了很不容易。《問心》在寫實性、專業性、戲劇性上處理得非常周到。它既不迴避矛盾和尖銳問題,又能溫和處理;全片敘事空間開放,兼具廣闊的社會面的表達,讓醫療劇具備了更多的敘事線索。這些都很好地奠定了現實主義的基礎,與其說是專業能力強,不如說是檸萌對現實生活和民眾情緒的洞察比較透徹。」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盧蓉認為《問心》是一部有創作態度的作品,感情戲處理非常好,人物塑造又紮實又有光彩,同時也在探索醫生作為職業人和自然人的邊界。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周逵這樣總結:「《問心》將田野的創作方法作為整個創作心法的來源,用光暈、光譜、光彩作為醫者畫像的心路歷程,很飽滿。」

表達年輕化,樹時代關懷劇新樣本

《問心》設定了周筱風和林逸兩位性格迥異的雙男主,隱喻了作為普通人和醫者情與理的兩難,他們是一體兩面的鏡像結構,為整部劇奠定了戲劇基底。「小太陽」方筱然,作為中間的調和劑,把林逸的熱情和周筱風的冷靜,冷熱中和變成了一種溫暖。

騰訊在線視頻副總編審張琰這樣點評:「三個青年醫生,每個都有自己的特點,共同點是都具有超高的技巧和醫德。不一樣的是,醫者同時也是患者,也是患者家屬,醫者不能自醫,醫生與患者共情就顯得更加真實可信。一體三面,充分說明了醫療行業的無奈和真實,而真實最為動人。」

《問心》的導演黎志在劇中融入出了三重色彩——理性、灰度和溫暖。涉及病情的診療時,他採取懸疑的敘事手法,強化伏筆、懸念和轉折。除「紀實」手法之外,他在一些細節上也用足心思:方筱然保溫杯泡枸杞、周筱風養異寵雌性豹紋守宮、林逸用諧音梗向方道歉、三人成團後的熱血團魂……這些均是當代年輕人真實的生活寫照,與年輕人瞬間拉近共情。

對於《問心》里的藝術表達手法,中國文聯電視藝術中心副主任趙彤這麼評價:劇集首尾連結又呼應,有治急治緩也有治標治本。醫患矛盾在劇中也呈現出前後不同態勢,前面醫是醫、患是患,後面醫患矛盾顯示出復合關係,是醫生也是患者。

《文藝報》新聞部主任徐健坦言:這部劇以醫護群體為核心,延展出一部關乎道德良知信任尊嚴的現實人生的圖景,觀眾看的不是對錯,是面對和解決糾紛時的智慧和勇氣,是人心的走向和人性的真相。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對《問心》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給予了高度讚揚:醫學和藝術學是「親家」,醫學診的是生理疾病,藝術則是精神,兩者匯聚到「人」這個焦點上。劇越看越有味道,是「人心」的味道,它超越了醫療故事進程,將生活情節與醫療題材水乳交融,寫出了人心靈的軌跡,把人情、人性、人道打通,把生活當成整體來把握,沒有陷入狹隘的類型片的理論中,在深度、力度、廣度基礎上產生的溫度,才是真正的溫度。

植根現實並反哺現實,《問心》用紮實的「田野調查」、對社會議題的深入洞察,以及現實主義表達的純熟技法,將醫療語境下的「普通人」生動勾勒,形成「千人千面」的社會生活的剖面圖。《問心》於淚中帶暖的氛圍中,譜寫溫暖向上的時代故事,彰顯了現實題材的力量和社會價值,也展現出了文藝工作者願意紮根當下時代的人民生活,下苦功、用時間交換品質的匠心和創作態度。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