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單嘜試紡質量數據的分析與利用

2022-07-22     中國紗線網

原標題:技術 | 單嘜試紡質量數據的分析與利用

單嘜試驗數據是生產中質量管理的重要數據,不僅能夠對各工序配棉、設備狀態、專件器材、工藝參數設計的合理性進行驗證,更能夠暴露出生產過程中操作管理、設備管理、工藝管理、配棉管理、空調管理、人員技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公司根據企業的生產實際狀況,制定了單嘜試驗數據採集流程:

配棉指標梳棉指標預並指標條並卷指標精梳指標末並指標粗紗指標細紗指標絡筒指標(各工序的單嘜試驗數據分別是採用HVI、AFIS、USTER條幹儀等儀器進行測試的。)

我公司為測試PIMA棉生產機織紗的紡紗性能,進行了單嘜試紡,獲得了各工序的質量數據,單嘜試紡流程為:FA002FA103FA022FA106FA224FA311FE 32E 65D401CJWF1415EJM128A№21C

現簡單闡述一下對相關數據的分析情況。

一、配棉指標‍‍‍‍‍‍‍‍‍

原料為100%PIMA棉,採用HVI進行測試,並用EFS優化配棉管理系統對原棉質量指標進行統計分析,質量指標見表1。

從測試質量指標來看,纖維長度中等;裂比強度非常好,整齊度較高,馬值中等,EFS短絨非常低,EFS含雜中等。各項物理指標較好,適合做機織、高支紗。根據配棉特性,我們確認該批原料可以用於生產100支機織紗。

二、清花指標

根據原料性能,確定清花工序的主要工藝參數,FA002型自動抓棉機兩台並聯使用,採用負刀工藝、打手速度767r/min,抓包機運行效率必須達到95%以上,保證連續均勻抓棉;為減少棉結增長率,FA103雙軸流採用低速運轉;FA022多倉保證均勻混合度,不能出現分層、成團、塊狀棉束;FA106豪豬開棉機轉速320r/min,保證棉束轉移順暢,塵棒角度90度,落雜已不落白為標準。經測試,各單機的AFIS棉結、短絨指標見表2。

三、梳棉指標

根據原料性能,確定FA224梳棉機的主要工藝參數,錫刺比宜在 1.7-2.0之間,蓋板線速度應根據棉網質量、蓋板花外形結構和含雜情況來確定。梳棉機原配置的針布已經使用較長時間,梳棉筵棉棉結去除率達不到80%的內控最低標準,上機檢查發現針布銳度較差,分梳效果達不到使用要求。為此更換了新針布,並對更換新針布前後進行單嘜試驗並跟蹤,見表3。

四、單嘜試紡對比試驗

為驗證不同的針布對成紗質量的影響,我們分別取兩種針布生產的5筒生條用精梳生產線進行快速單嘜試紡100支紗線,並根據原料性能,確定各工序的工藝上機參數,試紡情況見表4-表9。

從表4的單嘜試紡數據來看,新針布生產的生條經預並後棉結數為17個/克,比生條棉結數減少了27粒,有違工藝原理,說明梳棉機台上機隔距有可能在點與點、前與後、左與右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造成生條段與段之間棉結存在較大差異,試驗數據不夠穩定。

從新舊針布生產的預並條質量來看,舊針布生產的預並條棉結、短絨率均比新針布生產的預並條要高。

用預並5筒棉條分別單獨搬成24筒,條並卷紡成8個30米的小卷,對比預並條,條並卷的棉結數據有較大幅度的上升,說明條並卷的生產效能沒有達到較好的狀態,應重點檢查條並卷牽伸區清潔、並根據AFIS測試數據修正羅拉隔距參數及米重定量。

從新舊針布生產的條並卷質量來看,舊針布生產的條並卷棉結、短絨率均比新針布生產的預並條要高。

精梳機排除短絨的正常能力約為4-50%,因此對生條的含短絨率也應當進行適當的控制。在精梳工序,新針布生產的生條棉結去除31粒、短絨去除4.05個百分點,精梳落棉中含棉結、短絨較高,落棉質量較好,但落棉率略偏大。

新針布生產的精梳條棉結、短絨含量正常,能夠達到質量內控標準。舊針布生產的精梳條棉結、短絨含量相對偏高。

從表7可以看出,新針布生產的熟條棉結、短絨含量正常,能夠達到質量內控標準。而舊針布生產的熟條棉結、短絨含量相對偏高。

進一步將兩種熟條紡成粗紗和細紗,進行纖維結構狀態和紗線質量指標的對比分析。

從表8的粗紗纖維結構對比來看,新針布、舊針布生產的粗紗指標也有明顯的差距,分析認為原因主要是前道工序棉結差異的影響所致。

從表9的細紗單嘜試紡質量數據可以看出,條幹、棉結等指標能夠達到內控指標要求,強力正常。梳棉機台更換錫林、活動蓋板和道夫針布後,成紗各項質量指標均有所好轉。

將單嘜試紡的管紗在村田№21C自絡上,使用絡菲TK930S電清進行試紡,電清工藝參數設定見圖1,清紗曲線見圖2,筒紗質量數據見表10。

圖1 絡筒電清工藝參數

圖2 絡筒電清清紗曲線

從表9、表10可以看出,對比細紗管紗指標,筒紗棉結增長幅度較大,140%棉結增長率為1.46倍、200%棉結增長率為1.3倍,達不到客戶的質量要求。針對此問題,我們首先對細紗、絡筒的車速分別進行了優化,但效果並不好。因此必須結合細紗管紗物理指標、毛羽值、絡筒設備狀態、操作清潔狀態、絡筒溫濕度等因素綜合考慮,查找造成絡筒棉結大幅增長的關鍵因素並進行攻關。為此我們將我們生產的管紗在其它廠家生產成筒紗後,發現棉結數據有明顯好轉,見表11、表12。

從表11和表12的數據對比分析,我公司筒紗比管紗棉結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應該是村田№21C絡筒機運行狀態不良或工藝參數不合理造成的,因此需要對設備進行重點整機,特別是要重點關注紡紗張力的優化和紗線通道的調整。

五、結 語

單嘜成紗試驗流程必須嚴格按周期執行,並結合各工序設備狀態變化、工藝參數調整進行數據試驗和分析。特別是在原料換皮或更換梳棉、精梳等關鍵性專件器材時,必須進行單嘜跟蹤試紡,並以成紗的最終質量數據為依據來進行驗證。在試驗過程中要學會發現異常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有針對性地組織技術攻關。並且要把每次的試驗過程及獲得的數據、發現的問題、技術攻關成果等整理成冊,形成適合本公司使用的專業基礎數據,做到理論數據與實際數據的互相驗證。

作者:孫錢錢 山東三陽紡織有限公司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

END

向微信後台發送「行情」,獲取最新行情

向微信後台發送「加群」,邀請您加入300個紡織群

向微信後台發送「招聘」,獲取招聘信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0aeb391be305999396ed406d44e98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