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媒體平台鋪天蓋地的宣傳之下,我在《消失的她》上映首日便走進了電影院,和無數期待已久的影迷們一同觀看了陳思誠的這部最新力作,可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我只想說,這電影能火對中國電影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而這場災難的源頭毫無疑問是陳思誠。
對於陳思誠這個名字,我想許多觀眾一定不會陌生,從《士兵突擊》里令人深刻的成才飾演者到《唐人街探案》系列的締造者,陳思誠堪稱是中國電影界的一大傳奇人物,他既是一名成功的演員,同樣也是一名成功的導演,而憑藉如今這部《消失的她》,亦不得不承認他同樣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如果說,當年的《唐人街探案》向觀眾展現了陳思誠作為一名導演新人的才華,那麼隨著《唐人街探案2》的又一次成功,陳思誠的野心開始逐漸顯露。
在《唐人街探案2》上映前後,面對媒體的採訪,陳思誠公開表示未來將會將會通過續集和衍生作品將「唐探」系列打造成類似於「漫威電影宇宙」那樣的「電影宇宙」。
可隨著《唐人街探案》網劇的播出以及《唐人街探案3》票房與口碑的極度反差,對於陳思誠推出「唐探電影宇宙」的說法,用「人心不足蛇吞象」來概括我想顯然是再合適不過。
從《唐人街探案》網劇後四集對資本的妥協到《唐人街探案3》眾星合家歡氛圍下難以掩蓋的平庸,陳思誠用事實證明了他的才華和能力遠遠沒有達到創造一個電影宇宙的地步。
而接下來的「誤殺」系列更是讓不少人看清了陳思誠身上那股平庸的傲慢與無知的野心。
兩部「誤殺」系列作品均由陳思誠監製,並且同樣都是翻拍電影,《誤殺1》翻拍的是印度的《誤殺瞞天記》,而《誤殺2》翻拍的則是好萊塢的《迫在眉睫》。
此前「唐探」系列對同類型影視作品其實仍處於「借鑑」階段——在《唐探》系列爆火之後,便有影迷指出該系列三部曲在劇情設置上與不少影視作品存在諸多相似之處。
到「誤殺」系列時,退居幕後的陳思誠開始在採訪中大言不慚地直接表示,自己是購買了原版電影版權,合法翻拍的。《誤殺》系列啟用新人導演,是培養影視新人,為中國電影做貢獻。
並不是說翻拍的電影作品不好,畢竟就連好萊塢也經常將早年的經典影視作品進行翻拍改編,但是翻拍電影畢竟不能替代原創的重要性。
像陳思誠這種整個電影系列全是翻拍作品,甚至於系列第一部和第二部還分別翻拍了不同國家電影作品實在是少見。
不少影迷甚至調侃,如果《誤殺》系列出第三部會不會接著去翻拍韓國電影,整個三部曲湊一塊來個「全球電影文化鑑賞」。
如果中國的電影人都像陳思誠這樣為了走捷徑大肆搞翻拍,很難想像陳思誠口中「弱小的中國電影」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站起來。而如今擺在人們眼前的這部《消失的她》雖然經過了陳思誠的精心包裝,卻依舊無法改變這部電影中有蘇聯電影《為單身漢設下的陷阱》的影子。並且相較於《為單身漢設下的陷阱》,眼前這部《消失的她》真可謂是槽點滿滿。
在正式走進這部影片之前,我想有件事情得和觀眾先講講,那就是《消失的她》背後那個「消失的他」。看過《消失的她》前期宣傳視頻的觀眾估計十有八九都會以為這部影片的導演是陳思誠,因為他在視頻中又是教文詠珊演戲又是對影片布景提各種要求的。但實際上,影片最終標註的導演是崔睿和劉翔兩位新人,而陳思誠僅作為影片的製片人和編劇署名。
不得不說,陳思誠這番操作是非常明智的。身為監製的他既可以掌控拍攝大局,同時又不必事事做到親力親為,甚至在影片口碑暴跌的時候還能避免被罵。當然,陳思誠所沒算到的是,影片的前期宣傳已然清晰無誤地讓觀眾看清了他才是這部電影的真正導演。
作為一部懸疑類電影,《消失的她》在前期宣傳和試映中都主打燒腦牌,而陳思誠的好友王寶強在參加該片的試映會後更是專門發微博直呼該片「堪稱是懸疑里的天花板」。可影片的實際表現又是什麼樣的呢?
讓我們回到影片開場,一個因為妻子失蹤而焦慮萬分的丈夫在警察局無助地求助著,正當他以為沒有人會幫助他的時候,一位警官突然出現在他面前,讓原本已然瀕臨絕望的他突然有了一絲希望。
但回到酒店沉沉睡去的他怎麼也想不到,第二天清晨會有一位陌生女子睡在他的旁邊並自稱自己是他的妻子……於是乎,帶著「真正妻子是誰?」與「神秘的陌生女子又是誰?」的問題,觀眾跟隨著主人公的腳步開始了尋找真相的探索。
這樣的故事開場對於一部懸疑類型電影來講其實也還算合格,如果說影片以這樣的敘事風格和節奏走下去,我想即便稱不上佳作,但也能算得上是部合格的商業電影,可影片接下來的情節反轉和人物形象塑造卻完全磨滅了影片開場氛圍營造帶來的好感,並讓整部電影猶如一輛失控脫軌的列車,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強行反轉以及結尾所謂的主題升華而墜入深淵。
從開場的事件引入和氛圍營造來看,陳思誠顯然想要在本片前半部分塑造出一個陷入絕境並難以自救的好丈夫形象,這個好丈夫本來是為了慶祝結婚周年紀念日而和妻子一同來到國外度假卻意外遭遇妻子失蹤以及神秘女子自稱是自己妻子這樣的離奇事件。
可即便有如此的背景鋪墊,電影前半部分始終沒能將丈夫這一角色變成一個能夠讓觀眾能夠與之共情的真實可信的角色。
經典懸疑類影片中的情節反轉之所以能夠吸引住觀眾的眼球,其主要的成功秘訣大多是建立前期劇情細節的成功鋪墊之上,讓觀眾與角色、情節實現共情。然後在此基礎上,突然顛覆觀眾內心深處對美好劇情進一步展開的預期,讓角色突然陷入困境或者轉變角色在影片中的身份與作用。
簡單來講,成功的劇情反轉往往建立在共情的基礎之上,就拿眼前的這部《消失的她》來講,電影完全可以在男主在警局求情的戲份之後穿插講述男女主角相戀相愛的點點滴滴,通過對美好愛情的描摹以及眼下丈夫無法找到失蹤妻子的無助這樣的反差來激發觀眾對主人公的同情,並在潛移默化中將自身帶入到電影故事之中,之後再引出神秘女子突然出現在男主生活的戲碼。
可影片又是怎麼做的呢?故弄玄虛並自以為高明地在影片前半部分保留妻子的真實面目,在影片一開場匆匆交代了人物和事件背景之後就急不可耐地引出由文詠珊飾演的「妻子」一角。
電影這麼做大機率是想要讓觀眾帶著疑問自己去判斷究竟是丈夫還是神秘「妻子」在說謊,並且由此引出一系列包括男主角手機里妻子的照片全都變成了眼前的陌生「妻子」、書店內穿著妻子衣服的女子也變成了文詠珊等一系列反轉。但陳思誠所沒意識到的是,任何一個成功的電影反轉首先都需要建立在觀眾對電影前期鋪墊形成共情,甚至是對主人公的言行舉止深信不疑的基礎之上。
單單是一個在警局大吵大鬧的片段顯然並不能讓觀眾迅速獲得關鍵信息的同時與主人公達成共情,也很難讓人對接下來迅速出場的陌生女子感到震驚,因為觀眾對丈夫口中的妻子實在是一無所知。
而影片之後的一系列反轉亦是同樣的感覺,故事劇情來來回回的反轉、人物角色形象的不斷顛覆不僅沒能讓觀眾沉浸於陳思誠所謂的「懸疑故事氛圍」之中,反而讓人感覺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像是被編劇肆意拉扯的變臉傀儡,無論是朱一龍飾演的丈夫、閆妮飾演的律師、文詠珊飾演的神秘「妻子」。
《消失的她》在角色塑造上也堪稱是一場災難,男女主角的相遇、相識到相愛的情節簡直不要太狗血。
身為潛水教練的朱一龍與黃子淇飾演的妻子初次相遇居然是因為後者因為不會游泳差點淹死在泳池裡。
兩個人因為同樣喜歡梵谷而開始成為朋友倒是能理解,但是因為意外遭遇車禍就迅速結婚,這是什麼邏輯?而且妻子在結婚前後得知朱一龍扮演的角色身上其實背負著巨大賭債,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迅速從眼前這場不切實際的幻夢中擺脫出來,居然是隨手掏出一張銀行卡想著如何幫男主還債。
兩人結婚後,妻子居然不假思索就將父母留下的家族企業完全交由丈夫去打理。就影片所展現出來的黃子珊飾演的妻子成長曆程,其作為富家女孩從小就被送往國外留學獨自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下,居然會輕而易舉地陷入男主角看似精緻實則粗陋的圈套內,真的很難讓人接受。其實不光是妻子,從影片中幾個女性角色的表現來看,都不難看出陳思誠一方面想要竭力展現女性力量,另一方面卻又無力走出自己一貫的意淫思維。
總的來講,《消失的她》作為一部期待已久的國產懸疑大作其在端午檔的票房表現自不必說,但是影片上映後的觀眾口碑下降卻著實說明了這部電影在劇情內容、角色塑造等諸多方面存在著不小問題,而影片作為陳思誠眾多翻拍作品中的最新力作也讓人不得不開始思考國產電影的翻拍之路何時才能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