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開店的零食集合店,「快開快關」的創業夢

2023-05-24     鋅刻度

原標題:瘋狂開店的零食集合店,「快開快關」的創業夢

撰文/ 黎炫岐

編輯/ 高 智

2023年,零食集合店正不斷發力。

僅僅是上半年,就先後有「趙一鳴零食」、「零食有鳴」等零食集合店品牌贏得資本青睞。其中,在五月就有「鄰食魔琺」宣布已獲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零食有鳴」宣布獲得B+輪融資。

除了在資本市場飽受關注,這些零食集合店品牌的擴店速度也是如零食界的「蜜雪冰城」,尤其是在下沉市場瘋狂靠加盟商攻城略地。

然而,伴隨著越來越多零食集合店混戰,「平價」、「微利」和「品類全」成為千篇一律的口號,想要脫穎而出卻越來越難。無論是單打獨鬥的個體商戶還是背靠連鎖品牌的加盟商,似乎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零食店「對打」,承包年輕人的「胃」?

「現在的零食店這麼卷嗎?每次家裡囤零食都會來這裡進貨!」

「吃土少女的天堂,吃貨必備,好吃不貴,可以說是寶藏零食店了」

「網紅零食店,價格比pxx還便宜,簡直太香」

……

要想知道當代年輕人都在哪兒買零食?翻翻社交平台和短視頻平台的各種探店種草筆記或視頻,就能看到零食集合店不斷「被提名」。看看社區周邊或街頭巷尾,越來越多頂著「零食工廠」、「零食有鳴」、「零食懂你」、「嘴上零食」和「零食很忙」等招牌的零食折扣集合店出現,且在不少二三線城市尤其縣城,往往一條街上就分布著好幾家零食集合店。

「本來我家小區外去年還只開了一家店,這半年就陸續又開了兩家新店,都是不同品牌,其中還有兩家相鄰開。」岳靜家處西南地區的一座地級市,以前買零食,岳靜總愛去當地的超市或者家附近的便利店,「便利店面積小零食不多,超市品類多一點但價格不占優勢而且離社區也遠一些。」

岳靜第一次對零食集合店有印象,並不是在家門口,而是去市中心逛街時為了買瓶水,誤打誤撞走進了一家零食集合店,「第一反應是價格便宜,比如礦泉水市場價是2元,店裡賣1.5元,簡單逛逛發現品類也很多,從膨化食品到餅乾辣條,應有盡有。不過也有很多品牌並不常見。」

後來,岳靜留意到,零食集合店越來越隨處可見,清一色的亮眼招牌,海報主打一個「平價」。

「我家樓下剛開第一家店時,我就立即去打卡,開業時因為還有半價活動,所以價格更便宜了。我留意了一下,這種集合店有不少像洽洽、樂事、悠哈這些常見品牌的零食,飲料也有康師傅、統一之類的,雖然也比超市便宜,但這類產品的折扣程度就比較小,但像一些散裝豆腐乾、糖果,和一些不知名的品牌,確實單價壓得更低。」據岳靜觀察,這些零食集合店不時會推出會員活動,當周邊出現新店時,也會打價格戰。

零食集合店在小紅書上討論度很高

要想知道這些零食集合店的開店勢頭有多強勁,岳靜的觀察僅是一個縮影。在小紅書和微博等社交平台,不少網友提及,「不到100米,開了四家零食店,這種零食店有這麼賺錢嗎?」「我這邊一個廣東小鎮中心,一個月就開了4家」「我們小縣城,隨便一看就有兩家,而且都是100平米以上」。

不少品牌公開的數據則更為直接。2019年起步於江西宜春的「趙一鳴零食」,截至今年4月,其門店數量已經突破1100家;「零食有鳴」,截至2023年3月,已在西南、華南、華中開店超1200家,並計劃於2026年將開店規模擴大到16000家;「零食很忙」,截至去年11月,零食很忙宣布全國門店數量已經突破2000家,其中湖南省門店接近1500家,且2022年新增門店1200家;「老婆大人」的門店數量接近1000家,「零食優選」超過800家,「戴永紅」超過600家。

加盟是「被割韭菜」,創業則勢單力薄

市場價2元的礦泉水賣1.3元,市場價6元的紅牛賣4元……關於遍地開花的零食集合店,一個最讓人好奇的問題是,到底掙錢嗎?

鋅刻度留意到,目前零食集合店分為兩類,一類為「趙一鳴零食」等連鎖品牌的加盟店,一類則為個體創業者自立門戶。

首先來看加盟店的情況。據「趙一鳴零食」的加盟信息,公司收取加盟費3.8萬元、保證金2萬元及管理費用800元/月,其餘費用包括裝修、道具設備、首次進貨及流動資金,綜合費用約60萬元-80萬元。門店工程條件包括門店要位於單日人流量不低於5萬人次的商圈,具體選址要在商圈的核心區域購物街,店鋪面積不低於120㎡,門頭寬度不低於8m。

而「零食很忙」的費用明細則包括5萬元加盟費、3萬元保證金、10萬元的裝修成本、12萬左右的設備費用,以及18-20萬元的首次鋪貨費用等;店鋪分為社區型、商業型、學區廠區型、鄉鎮店4類,面積最低在100平方米。此外,還需考慮房租、店鋪轉讓費、人員成本等。

儘管這些品牌往往都會以高日銷額與毛利吸引加盟商,但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台,不少加盟商表示「加盟後才知道加盟就是被割韭菜」。其中,零食很忙向介面新聞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品牌單店日銷售額在13000至15000元左右,毛利潤在18-20%左右。但不少加盟商表示,想要盈利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此前在一家零食很忙店內做過理貨員的心怡則發布筆記,表示自己原本打算在鄉鎮上加盟一家店,但最終選擇放棄,「了解了一下,其實毛利率太低了,前期投資也挺大,有閒錢可以慢慢追回報的可以考慮,但具體什麼時候能回本不好說。」

「開了一個月就很想把店鋪轉出去了。」一家零食集合店的加盟商則告訴鋅刻度,「利潤真的很低,我們加盟的品牌是要統一定價的,怡寶的礦泉水賣1.2元一瓶,可樂2.3元一瓶,真是低價賺吆喝。」

此外,在小紅書上,一位加盟了「零食奶爸」的加盟商發布筆記稱「剛開十天不到的微利零食店,倒閉清貨中。」並表示,「這大概是開業倒閉最快的一個店吧,虧得血本無歸,加盟零食店基本都是套路。」

許多零食店創業者勸退

另據「快消」,一位西南地區零售行業從業者透露,在重慶,一家本地品牌「嘴上零食」,高峰時期200多家店,現在店面倒閉快30%了,並且還在不斷關店。鋅刻度也留意到,有網友表示,「嘴上零食開了兩個月就轉了,加盟費貴、房租貴、利潤低,每天五六千的流水但也賺不到錢。」

而在專注於經管領域的社交化問答平台12Reads上,也有人提問,「我7月份和姐姐合開了一間小零食店,店鋪有20個平米,是加盟的牌子,店裡的所有設備包括200多種零食都是從加盟商那裡進貨的,開業6個月了,幾乎每天都是虧損,房租一年是4萬,我們兩個人輪流看店,店鋪位置太偏僻當初沒有經驗,選址太盲目,現在已經經營不下去了,該怎麼辦啊?」

事實上,加盟套路多並非鮮事,鋅刻度此前也曾在《不斷「畫餅」的加盟商,只想帶你賺大錢?》一文中提到,有業內人士透露,「零食店的利潤真不高,表面的利潤並不是真正落在口袋裡的錢,品牌方能夠拿給你看的數據大多也都美化了。」真正的現實是,品牌方雖然給了固定的貨源,流水並不如想像的那麼高。其中重要原因是,零食量販集合店需要大量鋪貨,並且種類繁多,進貨成本很高。但商品中賣得好、周轉率高的其實很有限,壓貨與利潤之間的平衡很難把握。

如果不加盟,自立門戶開店呢?困難也遠比想像中更多。

「自己開店確實可以節省一筆加盟費包括各種亂七八糟的管理費,定價也更自由,一般前期從裝修到開業20萬左右就可以。但是面臨的問題也不少。」書瑞在重慶開了一家零食集合店,在她看來,壓力一方面來源於貨源,「相較於連鎖品牌,我們這種小店的議價能力更低,只有去批發市場進貨,一是可能進貨的品牌沒有連鎖品牌多,二是進價也稍微高一些。但更困難的是守店,零食店不管加盟還是自己開都是走低價促銷路線,利潤都很低,我們為了節約人工成本都是自己守店,但從早上守到晚,流水時高時低,要做好心理準備。」

而在小紅書上也有網友表示,「我年前開了一家零食店,自營的,沒有加盟,前期做了不少參考,最後還是虧了,準備關了。」「零食店的價格都很透明好比較,尤其是現在連鎖品牌太多了,一條街上擠上好幾家,利潤越壓越低,自營店勢單力薄很容易倒閉」……

更不用提,在各大短視頻平台,「花50萬開的零食店,每天營業額6000多竟然要倒閉」「大學商業街開零食店,一年倒閉虧損15萬」一類的視頻層出不窮。

開店容易守店難,洗牌再洗牌

既然經營不易,為何還有如此多的零食集合店接連開業?這與資本助推出的『』明星品牌」以及連鎖品牌營造出的「繁榮假象」不無關係。

從資本市場來看,近日零食折扣量販連鎖品牌「零食有鳴」宣布獲得B+輪融資,由新希望草根知本旗下的昇望基金領投,嘉御資本跟投。根據天眼查顯示,這已經是該品牌在2年多時間裡獲得的第5輪融資,此前的投資方還包括雲麓資本、凱輝基金、昕先資本等等;而「趙一鳴零食」在2023年2月完成1.5億元A輪融資,由黑蟻資本領投,良品鋪子跟投;2022年5月,「鄰食魔琺」宣布已獲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但繁榮表象之下,暗濤洶湧。

一方面,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識破零食集合店的套路。「剛開業時知名品牌比較多,價格也確實優惠,但後面就會發現,越來越多沒聽說過的品牌出現了,熟悉的品牌的零食價格也並不便宜。」岳靜表示。

這並非岳靜的個人感受。在小紅書上,也有不少網友指出,「一直以為零食店的東西更便宜,今天去趙一鳴零食買了一點,閒著沒事仔細算了一下,發現每一包的價格也算不上便宜。」甚至有網友表示,「這種零食店比網購都要貴,每次都會被超低價吸引,結果買一堆東西,根本沒有網購便宜,甚至不如直接在超市買」……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零食集合店的產品結構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國內外的知名品牌,第二類是經銷商品牌、工廠直供產品,第三類是自貼牌產品。第一類產品主要承擔低價引流功能,第二類、第三類才是貢獻利潤的主要來源。知名品牌的利潤空間較為透明,而「白牌」的產品價格充滿想像空間。

「但真的願意買貼牌產品的年輕人還是比較少的,可能縣城的市場會更大,但也要看地段。」書瑞表示。

同時,零食集合店的產品質量等也得打個問號。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趙一鳴零食也有多家加盟店被行政處罰過。

有行政處罰的趙一鳴零食店

最近的一次是今年2月1日,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歙縣趙一鳴零食店進行了行政處罰,沒收其銷售的食品,違法所得357.88元,並處罰款5000元,原因是這家成立於2022年11月14日的門店,當時並沒有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就開始從事食品經營活動。

而在2022年4月11日,高安市趙一鳴量販零食店被當地市場監督部門給予2萬元的行政處罰,原因是該門店存在經營標籤不符合規定的速凍食品的行為;2022年5月7日,泰和縣趙一鳴量販零食店也受到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行政處罰,原因是該門店銷售已過期的童年記牌咸乾花生;2022年6月21日,南豐縣趙一鳴零食店被監管部門認定該門店構成銷售專利標識標註不規範的商品及假冒專利行為。

更不用提眼下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戰愈演愈烈,各大品牌必將經歷一輪又一輪洗牌,而快開快關已成為行業「常態」。如果說連鎖品牌還能靠著加盟費和資本方的支持「另尋風口」,那加盟商和個體創業者又該何去何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04b11d405c7f90eeb8d335046224e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