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老年人服用鎮痛藥,這5個誤區請避開!

2024-10-22     江南水鄉生活見聞

市衛健委介紹,從2004年開始,國際疼痛學會確定每年10月的第三個周一為「世界鎮痛日」。今年10月21日至27日是中國鎮痛周。

老年人服用鎮痛藥的五大誤區你知道嗎?一起跟隨市衛健委來了解下吧

誤區一:「遇痛即止」效果好

疼痛是許多疾病常見的症狀,劇烈疼痛常引起失眠或生理功能的紊亂,甚至休克。

應用鎮痛藥能緩解疼痛,可使老年人得到暫時「安寧」,但需了解疼痛的性質與部位,才有助於作出正確診斷。

如果感到疼痛就立即服用鎮痛藥,病因可能被掩蓋,延誤診斷和治療

比如,闌尾炎最初表現為腹痛,如不及時救治,可繼發壞死、穿孔及腹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誤區二:不良反應比較小

各類鎮痛藥都有若干不良反應

比如, 阿司匹林,可誘發胃腸道潰瘍、胃腸道出血及「阿司匹林哮喘」; 消炎痛,具有較好的退熱、止痛作用,但會刺激消化道,甚至引起胃出血和胃穿孔,且有嚴重過敏反應; 布洛芬,可出現胃部不適、隱性出血、腹瀉、嘔吐及眩暈等。

因此, 對有哮喘史、過敏史和胃腸道疾病史者,以及肝腎功能障礙者,應慎用鎮痛藥

誤區三:吃吃停停不會成癮

嗎啡、杜冷丁等麻醉性鎮痛藥有很強的止痛作用,但也有嚴重的成癮性

成癮後,會迫使人們常常使用,停藥則產生嚴重的「戒斷症狀」,表現為精神不振、全身不適、流淚流涕和嘔吐腹瀉等,甚至虛脫。

因此, 這類藥物只適用於晚期癌症疼痛及嚴重的刀槍類外傷劇痛的治療,對於一般疼痛,則絕對禁止使用

誤區四:服藥期間可飲酒

服用解熱鎮痛藥期間飲酒,非常危險

目前,常用解熱鎮痛藥有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等,本身會加重胃黏膜的損壞;而 服藥後再喝酒,藥物與酒精「協同」作用,共同損傷胃黏膜,常 引起胃潰瘍、胃出血和胃穿孔

因此, 服鎮痛藥期間,要滴酒不沾

誤區五:低劑量服用才安全

鎮痛藥並無所謂「安全劑量」,千萬不可隨意亂用,包括低劑量服用,否則會造成一系列不良反應且成癮。常年應用的鎮痛藥會在體內「蓄積」,多年後達到某一閾值(即極限)也會導致中毒、成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0157bb37f5cb47eb3b460d616e3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