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這裡居然有八百多年歷史?據說這是廣州南部的「上下九」!

2019-05-14     活在南沙

古街老巷的存在

就像是連接古今的一個橋樑

是歷史的見證者

在黃閣東里村至蓮溪村之間,有一條路,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黃閣古街」。它由東里大街和蓮溪大街組成,長達兩公里。這個地方居然有著800多年的歷史,今天,小編想帶大家感受下南沙黃閣鎮的古街悠久的歷史文化。


走進黃閣古街,你會發現充滿濃濃的人文氣息,超過百年的古蹟祠堂炮樓,幾十年的小店鋪、供銷社等,都是歷史文化的見證物。


黃閣古街,黃閣先祖最先定居的地方

據稱,黃閣古街是黃閣先祖最早定居的地方,他們在這裡繁衍子嗣,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黃閣,至今已有八百年歷史。時移世易,黃閣人仍在這條古街上生活居住,陪伴著這條見證歷史變遷的老街。

隨處可見的歷史痕跡

走進黃閣古街的大街小巷中,你會發現依然存在著很多由青磚砌成的老舊房子和商鋪,觀看這些建築物,已經很直面的看出了年代感。




雖然古街現在出現很多翻新的房屋或者商鋪,但是以前民國時期的建築還是保留下來了。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家百貨文具書刊店,店鋪已經不再開了,但是依然保留著民國時期的風格。以為在電視劇才能看到的場景,在黃閣古街也能看到。

泛黃老舊的外牆,由於經歷了多年的風吹雨打,外牆開始變得泛青和黑色了,有些已經脫落,樓體大致被保留下來了,在現代建築的圍繞下,格外顯眼。




對比起南沙一些小區環繞的地方,黃閣古街仿佛就像「另類」的存在,不失繁華之餘,還能看到歷史的痕跡,實在難得!政府部門也保留了這樣的文物痕跡,像有些商鋪已經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現大部分商鋪改建或重修,保留的商鋪既有民國時建築和商業民居,也有解放後各時代商業建築,仍可見當年這條古街興旺的景象。

還保留著番禺沒有撤市的商鋪名字

現在古街裡面仍然有很多小檔口,開了幾十年的髮廊,裁縫店,豬肉檔,雖然過了多年,但是仍有當時的一份味道在。

村裡的老人介紹說,當時先祖宋朝時為了躲避戰亂,從南雄移民過來。當時的黃閣是一片荒地,他們在黃閣古街這裡開荒建村,定居下來。


紮根在黃閣古街里的祠堂和炮樓


麥氏大宗祠

在古街蓮溪村一端的麥氏大宗祠,便是祭祀這位麥氏家族開村祖先麥必達的。


麥氏大宗祠氣勢雄偉,工藝精湛,有石獅、石鼓、木雕、磚雕、壁畫等工藝,是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瑞輝麥公祠

除了麥氏大宗祠外,古街上還有一個備受族人尊重的古祠堂,祭祀的是族中最有名的人物麥公進。


據黃閣鎮史料記載,麥公進隨父赴廣西桂林平亂,作戰英勇,屢建奇功,回京受封,官至副將軍,享年108歲。為了紀念這位英勇的先人,黃閣人在古街上為其建立祠堂。


瑞輝麥公祠作為南沙黃閣麒麟文化展示館,裡面擺放著麒麟表演的道具、衣服、兵器等,代表四大村的麒麟威武地懸掛在樑上,門口還擺放著威嚴莊重的麒麟,十分威武!

黃閣麒麟舞始於明代,是黃閣鎮古老的民間藝術,800年的傳承確實名不虛傳!


除了兩座比較大的祠堂,在幾百米的蓮溪大街和它旁邊的小巷裡,竟然藏著不少的文物古蹟:有大街上字跡斑駁的「亮采麥公祠」,隱藏在小巷裡的「麥氏南方堂」,夾在民居間的「少山麥公祠」,甚至與理髮大叔朝夕共處一地的「廣升樓」等等。

天后古廟

據悉,1927年時候的黃閣天后古廟比現在的南沙天后宮還要大,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黃閣天后古廟被拆毀,現在的黃閣天后廟是後來村民們自發募捐重建的。


天后古廟長年香火鼎盛,黃閣的村民每逢節日都會在這裡祭拜還神,這種風俗早已成為一種習慣了。


古炮樓見證黃閣近代史

說到黃閣古街附近的特色建築,要數炮樓。這些炮樓均有百年歷史,是當時為了防賊抗賊,當地曾經有過數十間炮樓建築,其中海頭炮樓是拆剩留下最完好的

海頭炮樓始建於1919年,歷經百年風雨,堅固依然。當時正值清末民國,整個社會風雨飄搖,這個大的炮樓主要是為了防範盜賊、劫匪等外部侵略

牆頂四周沿著內牆砌有走廊,外牆築有防身墩和槍眼孔。炮樓還有炮眼瞭望台,專門用於監視外敵。整座炮樓建築堅固、美觀,充滿歷史的古樸氣息。


除了保留完整的海頭炮樓,還有公山炮樓等,都是南沙登記在冊的文物。炮樓周圍長出了綠色植物,整個炮樓周圍因為這些綠植,又增添了一些生機。

「數」說古街的小人物小故事

在現代商鋪林立的南沙,能夠找到堅持幾十年的店鋪,實在是很難得。因為他們風雨不改,只為守著小小的一份家業,又或者是謀著小生計


不止30多年的供銷社日雜商店

對於不少90後、00後來說,「供銷社」是一個陌生的詞彙。供銷社最淺的一層意思是指在農資、農機銷售,或者供村民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等。跟現在的超市很像,但是範圍又很大。

而黃閣供銷社更是陪伴著許多黃閣人的成長。在小編懂事以來,甚至是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每次經過,都忍不住感嘆:哇,原來這家店還在,很多年了,都記不清時間了


由於現在村裡面都逐漸改造,供銷社都經過翻新,不過有些還是保留了下來,依然能看到老舊老舊的感覺。


香爐、瓷器花瓶、瓦煲、鐵鍋等器皿,都能夠在這裡買到,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賣日常雜貨的店鋪不少,但是有感情的卻少之又少。

無論周圍怎麼變,不變的還是你——黃閣供銷社。

36年的單車鋪

在古街附近,有一家單車鋪特別顯眼,已經開了整整36年。老闆陳伯頭髮都已經花白,但是仍然有著好手藝,家裡單車需要修修補補的街坊都會找到這裡幫襯他。


一堆堆七零八落的單車零件,門口還擺放著一排排待修補的單車,這些小細節,都反映著街坊們對陳伯的信任。

嫻熟的手藝,認真幹著幾十年如一的工作,這大概是陳伯最得意之處了。

每天準時準點,陳伯的老友記都會聚在這個小小的鋪位,聊聊天下事,聊聊人生。一邊修著單車,一邊與老友記談天說地,這大概就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光了。


現在很多人對單車的需求越來越少,一般幫襯都是學生居多,在我們探訪的過程中,偶爾會看到街坊帶著孫女過來修自信車,賺的不多,卻始終堅持。

南沙這裡居然有八百多年歷史?據說這是廣州南部的「上下九」!

24年的涼茶鋪

涼茶鋪可以算得上是古老的產物了,黃閣的涼茶鋪很多,不過一般都是店鋪為主,像小攤檔的就越來越少了。涼茶用保溫壺裝著,一瓶瓶擺在桌上,5元的價格就可以喝到啦。

涼茶鋪阿姨還會在涼茶裡面加上一小勺鹽,目的是為了防止有些街坊受不了涼茶的「涼」,實在是很貼心了。

平時來光顧的街坊也是附近的老街坊了,他們都表示,已經喝習慣了,功效也很好,也不想去其他店鋪了。


檔口小,賺到不算多,其實還是為了那份熟悉的味道與配方。

黃閣古街處處充滿歷史痕跡

大家有空不妨來探訪探訪

小編相信,在南沙還肯定這樣充滿歷史痕跡的地方

一個人的能力有限

各位街坊知道的不妨下方留言給我們

一起發掘南沙的歷史文物痕跡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WqC2wBmyVoG_1ZUxH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