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衡量一個地方實力和活動的重要指標就看其創新能力。
日前,第二屆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2019)在北京召開,會議首次公布縣域工業創新排行榜,南湖區榮列2019年中國創新百強區榜單,全省為11席。而2018年,南湖區也成為全市唯一榮列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的地方。
一個按實運作不足20年的年輕城區,為何能兩度入列全國創新類榜單?在與全國各區的激烈比拼中,南湖區又憑藉什麼勝出?
國際高端人才「擇枝」南湖
上半年,一舉吸引4位諾貝爾獎、圖靈獎獲得者設立產業化項目、工作室。以嘉興科技城為「巢」,已累計引進頂尖人才23人,國家級、省級高端人才117人……外界對南湖區今年初以來吸引高端人才的力度,採用了「驚艷」兩字。
南湖區科技局局長張富強認為,良好的創業創新氛圍,是這些國際「鳳凰」「擇枝」南湖棲息的重要原因。
作為G60科創走廊的重要科創平台,嘉興科技城擁有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平台。其中,近兩年新引進的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更集聚了國內著名的柔性電子專家馮雪等70多名高端人才,將打造成為中國柔性電子產業的技術策源地。而浙江未來技術研究院的目標,則瞄準了全國虛擬現實與可視化產業集聚地。
高端科研院所、科研專家與本地企業攜手創業創新,已成為南湖區區域創業創新發展的一大特色。目前,嘉興科技城已建起省市重點實驗室14個,各類研究所、工程中心21個,與1500多家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開創了「政產學研金介用」一體化「北斗七星」創新體系。
肥沃的科技創新土壤,讓南湖區結出了累累碩果。南湖區連續10年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均為全市第一、全省前列,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規上企業比例排名全市前列。今年前三季度,南湖區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與此同時,全區網上技術交易更是活躍,目前交易額已接近9億元,比去年同期翻番。
數字經濟「風生水起」
今年5月,省政府發文,因實施省「一號工程」數字經濟、培育新動能方面成效突出,南湖區被列為數字經濟激勵縣,全省僅5家、全市唯一。
近年尤其是今年初以來,南湖區數字經濟可謂「風生水起」:今年2月,作為全省擴大有效投資集中開工活動嘉興分會場的唯一主角,總投資達110億元的12英寸大矽片項目正式動工,該項目的投產將打破國內大矽片基本靠進口的局面。今年9月,總投資15億美元的敏華未來汽車智慧產業園項目又正式開工,擬打造成為該領域全國範圍的引領者。而就在上周,總投資25億元的氮化鎵(GaN)射頻及功率器件產業化項目又正式簽約,可望成為中國第三代半導體晶片產業示範標杆。
區經信商務局數據顯示,在全省2018年度數字經濟綜合評價中,南湖區列全省第11位,保持全市第一。信息化發展指數列全省第13位、全市第一,兩化融合指數列全省第一梯隊。以數字經濟為核心,連續十一個季度,南湖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更是一路領跑全市。目前,南湖區已集聚數字經濟直接關聯企業500多家,出現了聞泰通訊、斯達半導體等百億企業、行業隱形冠軍。
搶占新興產業「風口」,在區塊鏈成為當下熱詞的時候,南湖區早已提前布局。今年4月,由圖靈獎獲得者惠特菲爾德·迪菲團隊領銜的嘉興區塊鏈技術研究院落戶嘉興科技城。業內人士評價:「此舉在推動區塊鏈和密碼學方面的頂尖人才、項目、技術落地上,必將產生重要意義。」而今年4月,嘉興南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嘉興科技城)更被列為長三角集成電路專委會牽頭單位,加速打造「中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