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開始吞下
當年「蛇吞象」的苦果
7月23日獲悉
浙江省高院近日二審判決
趙薇敗訴!
這次判決之後
後續還有數百起甚至更多索賠
在等待著她……
據最新消息
目前相關案件
訴訟金額已達5700多萬元!
2017年11月,祥源文化,也就是當時名為萬家文化的上市公司,及趙薇控股的龍薇傳媒,因在控股權轉讓過程中信息披露違法,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並予以行政處罰。
據媒體報道,當時,因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趙薇黃有龍夫婦遭到證監會市場禁入處罰。
2018年1月,一起普通投資者訴祥源文化、趙薇索賠案訴至杭州中院,從此拉開了投資者索賠的序幕。
2018年1月,祥源文化、趙薇被普通投資者告上法庭,要求賠償。趙薇作為上市公司收購方的實際控制人被投資者告上法庭,這在A股市場上是第一次。
2019年1月17日,杭州中院一審判決:祥源文化支付投資者賠償款、利息合計54535.83元,趙薇屬於其他作出虛假陳述行為的自然人,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一審判決後,祥源文化、趙薇不服判決,提起上訴。7月16日,浙江省高院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認定祥源文化、趙薇的信息披露行為構成證券「虛假陳述」,應向投資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祥源文化訴訟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5月18日,公司共計收到544起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訴訟金額共計5700多萬元。
目前還有數百位投資者起訴材料已提交杭州中院,目前處於訴前調解階段。
就此次判決的相關問題,央視記者聯繫了趙薇的代理律師,但對方沒有回應。
據央視財經24日最新消息,當天,又有21名普通投資者收到了杭州中院送達的判決書。這已經是第三批收到判決書的原告投資者。律師表示,倘若上市公司不能及時支付賠償款項,趙薇有義務支付,這就是連帶賠償責任。
河南一位投資者表示,光在祥源文化損失都20多萬元,法院在這方面的立場是維護了廣大投資者的權益。
然而這些並不是結束,在萬家文化這隻股票上損失了金錢的更多大小股東們很可能也會加入這場訴訟,群體訴訟很可能大面積地到來。那麼,以趙薇夫婦的資產,他們能應付如此多的賠償麼?
對於趙薇如今的處境,《三聯生活周刊》這樣寫道:
今年的《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已經沒有趙薇的身影。在她財富縮水,事業艱難時刻,一紙判決對她而言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一代明星、名導和股神,財富和事業的雙重縮水已不可避免。
大部分人最早認識趙薇,可能源自那部《還珠格格》,此後,她作為娛樂圈人氣明星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同於一般明星,和資本大佬黃有龍的結合使趙薇走上了資本玩家的道路,她早已跨界。
據《三聯生活周刊》透露,2014年12月,趙薇夫婦斥資25億元買入阿里影業9.18%股權的大股東。到2015年4月份時,阿里影業較上市之初股價大漲,趙薇夫婦身家共計暴漲約36億元。趙薇被人稱為"女版巴菲特"。可實際上,隨後一年多,趙薇夫婦不停地拋售套現,沒有一點價值投資的影子,無非就是投機賺快錢罷了。
到2015年,趙薇和黃有龍夫婦以50億元身家晉級「新財富500富人榜」,成為首個入榜的明星。
此後,趙薇夫婦二人越來越高調地以資本高手的面目出現。
黃有龍忙於在海外不停地註冊公司,除了「神秘」,還以呼風喚雨的能量自帶流量和話題。他們的收購,也因為「點石成金」吸引了投資者的跟風追捧。
趙薇夫婦的投資之路中止於2016年底對萬家文化(後改名祥源文化)的收購。
據央視新聞2017年11月報道,龍薇傳媒2016年11月成立時,註冊資本200萬元,尚未實繳到位,未開展實際經營活動,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都為零。
龍薇傳媒在此次收購前1個月成立,期間也未進行資金的充分籌備,在境內可支付資金有限、金融機構擬融入資金缺乏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採取高槓桿收購方式,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同時,在履行能力、履行結果不確切,收購行為真實性、準確性不能保證的情況下,龍薇傳媒貿然公布收購信息。
證監會認為,龍薇傳媒的行為造成萬家文化股價大幅波動,引起市場和媒體高度關注,嚴重影響了市場秩序,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信心,影響了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
據當時證監會處罰書透露,龍薇傳媒在自身境內資金準備不足,相關金融機構融資尚待審批,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且貿然予以公告,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
央視財經梳理了收購事件的時間表:
來源:湖北日報(綜合自央視財經、央視新聞、上游新聞、三聯生活周刊、中國金融管理委員會)
編髮:黃偉
出品:湖北日報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