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閱讀1067本英文書,看6歲硬核少年的英語學習之路

2019-07-12     勵步英語青島校區

美國教育部網站上寫著教育部長的話:「能夠閱讀的孩子,是能夠學習的孩子,而能夠學習的孩子終將會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成功。」

今天我們採訪到一位來自三亞的小學員Mickey麥皓軒,在勵步學習三年,目前這位小書蟲已經讀了1067本書,FCS解鎖到Stage11.

每一個橫空出世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舉托,今天我們採訪到了Mickey的媽媽,來看看她背後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育兒經呢?一起走進他們的成長故事吧!

Mickey是不到3周歲的時候來到勵步,現在已經學習了三年,在勵步雲學習閱讀堅持打卡有541天了。

截止到目前為止他已經讀了1067本書,FCS解鎖到stage11了,用Wonders教材測試,他的能力已經達到小學3年級水平。

「Mickey是一個擁有英文思維的小孩,很多的外國人都說他是不是有一個外籍家長,其實我們是純中國血統哦~!接下來我將分享Mickey的閱讀成長經歷,如果能對各位家長有所啟發,便已足夠,也期待能與更多的家長交流。」

——Mickey媽媽

4歲前,每天堅持親子閱讀

4歲後,孩子完全獨立閱讀

先來分享一個小故事,Mickey3歲的時候,我第一次帶他去香港迪士尼玩,在迪士尼凱奇場館的時候,因為Mickey不會英語,被拒絕進入。

當時我很震驚也很無奈,仔細想想,我們經常說想要讓孩子去看世界,可是你想去看世界,要用什麼看?我想英語就是看世界的很重要的一把鑰匙,就這樣,開啟了Mickey的英語學習之路。

我認為學習一門語言,需要尊重語言學習以及兒童成長的客觀規律,用母語的方式和中文學習的模式來思考英語啟蒙的方法。通過日常生活中原汁原味素材的輸入,比如聽力、閱讀、以及情景對應的課程,幫助孩子建造第二母語的游泳池。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我對Mickey英文學習第一個規劃。Mickey進入勵步後,開始了英文繪本閱讀。我當時定的計劃是:每天陪伴孩子一起讀書,讓他產生對書本的親近感。

陪伴孩子閱讀,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所在。父母不能把所有的任務丟給孩子一個人,家長付出的努力可能遠比你所能想到的要多很多。

一方面,當孩子遇到不懂之處時,家長可以及時提供支持,讓孩子越讀越有信心;另一方面,雙方以書為媒介,分享彼此的想法,借書讓教育自然而然發生。

所以,在Mickey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每天晚上到了閱讀時間,我會放下所有的事情,陪孩子一起讀書。

在閱讀的過程中,Mickey像其他小孩一樣,也出現過畏難情緒。在最初接觸FCS勵步雲學習里Book Room的書的時候,Mickey繪本跟讀分數總是不高,每次讀都會哭鬧。

我的方法就是陪伴,在孩子出現畏難情緒的時候,對他做有效的引導,陪他一起度過難關。我會告訴他這件事必須你自己來,媽媽沒辦法替你讀,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你才能解鎖下一關。

我也會問他:「你是不是要放棄?」

他會搖頭說:「我不能放棄。」

就這樣,我和孩子一起堅持了半年,他養成了獨立閱讀的好習慣。從剛開始的每天2本,到後來的每天3本,慢慢的他能夠獨自完成閱讀的時候,他就開始自己拿書看了。4歲以前,是我們在堅持,4歲以後,就變成了孩子自己的堅持。

現在,每天閱讀已經成為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Mickey已經完全愛上了閱讀。除了勵步雲學習裡邊的書,我也會買很多紙質版的書給他。

我們家有三個書架,一千多本原版的英文讀物,他讀過的書有:ReadingA-Z系列、培生系列、牛津閱讀樹系列、世界地理等,非常多。

注重培養孩子的英文思維

生活中將語言和生活情景相對應

總有人說,中國人在國內學英語和國外學英語不一樣,因為沒有語言環境。但語言環境是什麼,說到底,就是情景對應。

重視孩子在家庭和課堂中的情景對應的積累,通過系統而又科學的英文學習,多閱讀原版英文繪本,多聽原版兒歌、多看原版動畫片等,這些都是前期給孩子積累英語語音信號、建立英語思維和語感的有效途徑。

我認為單詞也好,句型也好,還是繪本也好,都要在情境中才能學會運用。背下來100個句型不如通過閱讀和課堂積累100個情境管用,如果將英語學習生活化、場景化,變成跟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樣更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建立起英語語境,Think in English.

所謂英語思維,我的理解就是見到英語,能不經過大腦的英漢翻譯過程就直接反應出英文意思。怎麼反應呢?這需要大腦中有與事件情境相對應的大量現成的英文表達。確切地說,見到到某個場景或者圖像,腦子裡馬上就會反應出這個圖像或場景的英文表達。

比如,看到月亮這個圖像,一個具有英語思維的孩子會直接想到Moon,而不會用「月亮」這個中文詞來做過渡橋樑。

說了這麼多,總結起來就是:培養孩子的英文思維能力,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情景對應,是提升孩子英文能力的關鍵。舉2個生活中的小例子:

Mickey在勵步Stage1的時候,有一天給他穿鞋,他揮手對我說「Goodbye!」這其實是他上課的時候,老師經常做的一個動作,他學會了。

在Stage2的時候,我有一次帶他去動物園,他看到長頸鹿對我說:「這個House是Giraffe來遮Sun的」,我當時一懵,半天才反應過來他說什麼,原來是他用中英文在一起輸出他的想法!

還有一次,他去姥姥家吃飯,跟姥姥說:「這個太Spicy,我不能吃」。我當時問他你從哪聽來的這些?他告訴我,他說我是在勵步直播課上看到的。

從那以後我就知道,其實孩子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他在不斷的累積,這種積累並不是我們那個時代的死記硬背,而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將場景用於課堂,再將課堂內容返還給現實情景。實踐證明這種方法運用在Mickey身上是很有效的。

用腳步丈量世界,讓心靈收穫成長

真正的成長在路上

美國有三個這樣的流行詞,分別是「World-schooling, Ed-venturing, 和Life-learning。」

World-schooling,意思是把世界當成學校和課堂。

Edventuring,由教育和冒險兩個詞組合在一起,意思是在探索和冒險中接受教育。

Life-learning,意思是在真實的人生中去學習。

三個詞結合在一起說的其實表達的一個意思:在真實的世界中旅行,是孩子接受學習的過程,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其實這和我們古人所強調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想法不謀而合。

每一年我都會帶Mickey出國旅行,一是為了帶他認識世界,二是可以測一下他的英文表達能力。在Mickey到了Stage3的時候,他已經可以完全無障礙跟外國人溝通。

當時也是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讓我震驚。我們走在大街上,路邊有路演的街頭藝人,想要跟小朋友一起當場表演節目。

當時有很多外國小朋友報名,我也是奔著看熱鬧的想法,去看了下,當時那個藝人就問我:「Mickey會不會英文?」我當時在挺猶豫的,但是我回答了Yes,我就想看他能不能有機會。

沒想到Mickey完全不怯場,全程全英文跟街頭藝人表演了一個多小時,甚至當時有一千多人在觀看他們的表演。當時我真的是為兒子自豪,並且感嘆,如果沒有以往的這些積累,他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和經歷。

蘇軾說過:「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現在很多見到Mickey的人都會驚訝於他的英文表達,其實都是他一直不斷地學習和輸入原版英文的結果。

最後,關於孩子英文閱讀習慣培養,我有這麼幾個小建議供大家參考:

Mickey媽媽閱讀小貼士:

Tips1:閱讀很重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更重要。

Tips2:家庭環境的布置很重要,將書架放在小朋友最常被使用的地方。

Tips3:父母的付出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但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一定要用心陪伴,不要讓孩子感覺他是一個人在戰鬥。

Tips4:閱讀是一個堅持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但一定要有恆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uXVC2wBmyVoG_1Zv0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