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來說,上大學是一種解脫,終於逃離高考的"魔爪"。
但對家長來說,義務教育的紅利早就吃完,孩子長大也有更多的需求,"生活費"成了選在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誰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引發家庭矛盾。
大學開學不久,孩子們興沖沖拖著行李走進大學,許多父母一邊幫孩子鋪床,一邊在思索該給孩子多少錢過生活。
對於不同地域的大學生,生活費水準完全不同。
一張全國多省份2020年大學生生活費統計表格,迅速火遍網絡。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心都給你化掉。
孩子讀書,給多了家裡受不了,給少了孩子肯定鬧。
從表格中看出,甘肅大學這塊,是孩子生活消費最低的地方,一個月只用得到700塊。
反觀北上廣地區的學生,生活費水平異軍突起,好像要爭個高下,跟其他許多省份比起來,這三個地方的學生生活費,確實高得嚇人。
難怪有人說,北上廣的學生,貴族肯定多。
那可不,不是"貴族",哪開得起這麼高的生活費?
大學生生活費,多少是個頭?
還記得那個因為父母不給她4000/月的生活費,在網絡求助的大學女生嗎?
她說自己就讀於的大學,位於一線城市,也就是所謂的北上廣深,她覺得自己的開支,一個月沒有4000塊,根本活不下去,才尋求網絡幫助。
該女生被很多人批評,有人說她,根本不考慮父母的收入,父母年紀大了,一個月有沒有4000塊還不知道,都給她了,父母不要活了?
確實,這個女孩的要求,高於北上廣平均生活費一倍以上。
從2019年對比2020年的大學生生活費統計看,這一年大學生生活費水平沒有顯著上漲,仍在2000元一個月左右。
如果都像這樣的女孩,向父母獅子大張口,生活費哪裡有個頭?
況且,貴族家庭和貧民家庭的孩子,在可以使用的生活費上,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我們這樣做個假設。
一個寒門學子,辛辛苦苦從貧困地區考進北上廣,進入了貴族圈,身邊都是大手大腳花費的人。
他會怎樣?
北大驕傲俞敏洪,曾經在採訪中說:農村出身的孩子,容易攀比計較。
心理上,追求更高的物質生活,所以會向父母索取更多。
所以,貴族和貧民學子之間的差距,不僅在父母。
貴族和貧民學子之間的差距
當然,我們是無法選擇出身的,有的人確實是出生就含著金湯匙,是富二代,無論在北上廣或者甘肅,都有足夠的生活費,甚至更豐富的資源可以調用。
有人會覺得,這是父母的問題,所謂貴族和貧民,拼的就是父母的背景。
但其實,所謂貴族和貧民學子之間的差距,遠遠不僅是父母
曾在微博上引起一片譁然的事件——女兒捲走父親百萬身家,拉黑全家。
一個學霸,在爸爸把她送去加拿大之後,知道父親的取款密碼,把爸爸積蓄的300多萬存款,全都捲走,然後拉黑了全家,自此消失在茫茫人海。
積蓄300萬,對於許多普通家庭,或者說一些所謂貧民家庭來說,真的可以算是貴族了。
貴族的父母,上的都是最好的學校,養出了學霸女兒。
又怎樣?
一個對父母如此狠毒的孩子,未來會好的了嗎?很難相信,風水輪流轉,貴族變貧民,有時候就在一善之間。
所以,貴族和貧民學子之間的差距,不僅在父母。
更在自己的觀念。
回頭看看俞敏洪,寒門出身,如今建立了新東方的商業帝國,被他影響的人和事,不計其數。
貴族?
貧民?
很難講的。
結語
作為當過大學生的我來說,生活費當初幾乎沒有向家裡要,越是生活在北上廣,其實對大學生來說,機會越多,假如想要過生活費4000一個月的日子,拿出真本事,兼職也好、創業也罷,哪怕是當家教,打零工,只要想做,就能滿足。
但躺在父母的恩澤里,被人貼上貴族、貧民的標籤,未來成就或許也是有限的。
你覺得應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