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多舉為精準扶貧開「良方」

2020-04-21     瞰亳州

  渦陽縣縣委、縣政府多舉措破解貧困人口收益難以持續提高的瓶頸,既「治標」又「治本」,為精準扶貧開出了「良方」。

  運用「三變」模式,發展「四帶一自」,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村增實力。渦陽縣政府運用農村「三變」改革模式,流轉土地、利用傳統蔬菜種植技術,發展反季節蔬菜生產、壯大集體經濟,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推廣和完善園區帶動、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種養大戶帶動和貧困戶自主種養的「四帶一自」利益聯結模式,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內生動力。合理選擇訂單聯結、股份聯結、勞務聯結、服務聯結、租賃聯結等方式,實現互利多贏,完善項目實施主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努力實現產業增效益、農民增收益和集體增實力。

  建立資產收益分享機制,確保股權量化方案落到實處。渦陽縣通過建成「一村一品」、光伏電站和溫氏養豬場,以項目實施主體帶動農戶從事多種形式的農業合作生產經營,確保農民就近就業,得到技術指導、享受收益分紅、產品回購等多種收益成果。各項目股權量化方案,年保底收益原則上不低於7%,通過村級「四議兩公開」接受村務監督委員會和社會監督。

  建立資產收益分享機制,確保權益公平公正。建立公正合理的資產收益分享機制,根據貧困戶的貧困程度,向無勞動能力、弱勞動能力人口傾斜。參照一般貧困戶、低保貧困戶、五保貧困戶個人持股數2:3:5的比例,計算出每個股東應持有的股權數,形成收益權分配台帳。村集體與實施主體簽訂資產收益合同,明確股東權責,並按照收益權分配台帳向貧困戶頒發記名收益權證。按照扶貧政策的有關規定貧困戶作為股東脫貧後,不再享受股東分配的政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kh3nHEBfwtFQPkdYcf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