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裕:《戲曲聲腔劇種叢考》

2023-11-01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蘇子裕:《戲曲聲腔劇種叢考》

《戲曲聲腔劇種叢考》,蘇子裕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23年8月版。

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考證戲曲聲腔劇種,包括宋元南戲聲腔、弋陽腔、海鹽腔、崑腔、四平腔、宜黃腔、京腔、河北高腔、四川高腔、京劇、粵劇、福建北路戲、東河戲、江西採茶戲,探源流,論沿革,辨真偽。既有「史」的脈絡,又有地域文化的考察。對戲曲史上一些存疑問題進行了解析;對明代江西著名戲曲家湯顯祖生平及著述,作了簡明的專題論述。

作者把文獻研究與田野考察相結合,以豐富的文獻資料考證和長期地實地調查,廣泛深入地研究宋元南戲聲腔以及各地戲曲聲腔,辨析其來源、發展、沿革,涉及聲腔、劇目、劇本、戲班、劇作者、樂器、出版等豐富內容,展現宋元以來戲曲的繁盛生命力和輻射力,資料詳實,論證嚴密,具有說服力。

目 錄

卷一 南戲聲腔考

宋雜劇、雜扮與南戲、北雜劇的行當體制沿革考

溫州雜劇·戲文·永嘉戲曲·南戲諸腔

——宋元南戲發展史的四個階段

海鹽腔源流考

《南西廂記》作者崔時佩生平考

崑曲伴奏樂器考

江西弋陽腔真的「調絕」了嗎?

天下優人十九出弋陽

——江西弋陽腔未曾「調絕」補證

四平腔發源地新探

江西宜黃腔、弋陽腔戲班戲神考

卷二 湯顯祖與宜黃腔

仕途偃蹇 玉茗流芳

——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

我國最早的一篇戲曲學論綱

——湯顯祖《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解讀

《牡丹亭》與《西廂記》之比較研究

湯顯祖、梅鼎祚劇作的腔調問題

——兼與徐朔方先生商榷

越調吳歈可並論,湯詞端合唱宜黃

——清初南昌李明睿滄浪亭觀劇活動一瞥

借「拗嗓」說曲律 立崑腔為正宗

——我看晚明吳越曲家爆炒的「湯沈之爭」

湯顯祖與宜黃腔的傳承

卷三 戲曲聲腔辨析

兩種弋陽腔:高腔與亂彈

兩種宜黃腔:海鹽支派與二黃腔本名

四平腔的基本特徵及其與吹腔之關係辨

「京劇聲腔源於陝西」質疑

楚調秦腔西秦腔 不是陝西山二黃

卷四 地方戲曲聲腔劇種考

「京腔六大班」初探

「京腔六大班」再探

「京腔六大班」三探

也談京腔史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與戴和冰先生商榷

是「低級錯誤」,還是無端猜疑

——與戴和冰先生商榷

河北高腔探源

明代南京地區戲曲聲腔述考

瀘州高腔源自江西吉安高腔

江西戲曲在廣東

粵劇梆黃源流新探

福建北路戲探源

古老戲曲劇種東河戲

從婺源徽班看宜黃腔入皖的變化

卷五 江西採茶戲

從行當體制看三腳班的形成與發展

略論江西採茶戲之研究與發展

贛南採茶戲的發展歷史、藝術形態及其藝術革新

附錄

抉微索隱細考察 南腔北調探源流

——流沙先生的戲曲聲腔史研究

明代戲曲出版物之最:江西人編選、出版的劇本

後記

後 記

我是在流沙先生的引導下,於1977年開始進行戲曲聲腔劇種史研究的。當時我在南昌市京劇團任編劇。我覺得,江西戲曲活動的歷史悠久,是弋陽腔、宜黃腔、採茶戲的發源地,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上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所以潛下心來,投入戲曲聲腔劇種史的研究,並參與《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以及《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的撰稿工作。

《弋陽腔發展史稿》

後來,雖因擔任一些行政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但始終未離開文化部門,即便是在旅遊局,也還兼職文史研究工作,所以研究還未完全中斷。每逢出差或到外地開會,我總是找機會到書店買書、到圖書館查資料,或到當地查訪古戲台、看戲。

1992年,我被調到原江西省藝術研究所擔任所長,開始有比較多的時間進行研究工作,不久,就被聘任為《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江西卷》的副主編兼撰稿人。1999年,經文化部批准,我獨立擔任並完成國家藝術科學「九五」規劃課題「弋陽腔發展史稿」研究工作。

我的研究主要是以江西地方戲曲為重點,從採茶戲出發,再弋陽腔,再宜黃腔,每有所得,則陸續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

2001年由新華出版社結集出版《中國戲曲聲腔劇種考》。2008年得到曾永義先生支持,約稿列入其任總策劃的「國家戲曲研究叢書」,將該書在我國台灣再版,增入九篇論文,並將書名改為《戲曲聲腔劇種叢考》。此書在大陸不易見到。

《中國戲曲聲腔劇種考》

再則,這十幾年來又陸續寫了一些文章,覺得有必要重新整理,結集刊出。我的想法得到江西省文化與旅遊研究院領導的支持,於是有了本書的問世。

收入《戲曲聲腔劇種叢考》的39篇文章,絕大部分都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過,再次出版也保留了其歷史面目,以便讀者從中了解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和探討過程。有的文章個別詞語作了一些潤色或修訂。

由於我主要是針對戲曲聲腔劇種研究中的一些疑難問題逐個進行研究,經常參加各種學術討論會,所以,這些文章收集在同一本書中,有些內容甚至措辭都有重複之處,有些記載反覆引用,絮煩之處,請讀者見諒。有些問題尚在探索之中,錯謬之處,祈請同行專家批評、指正、賜教。

《弋陽腔史料三百種注析》

感謝江西省文化與旅遊研究院領導的重視與大力支持。

感謝本書責任編輯田遠和老同事范干忠同志為本書認真仔細校對,辛勤操勞,給予我極大幫助。

蘇子裕

2022年7月17日

作者簡介

作者近照

蘇子裕(1944— ),研究員,江蘇南京人,曾任江西省藝術研究所所長、江西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為戲曲聲腔劇種史,曾任《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江西卷》副主編、撰稿人,著有《中國戲曲聲腔劇種考》《弋陽腔發展史稿》《弋陽腔史料三百種注析》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fb7c76675bc8e217c4f778b81feed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