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01
這是這兩天在網上刷屏的一幕:
某地組織集體核酸檢測,忙碌的防疫人員,突然被拉來列隊欣賞紅裙女孩表演拉丁舞。
旁邊,有音響配樂,還有專門的攝影師在跟拍。
醫護人員,立正欣賞,末了還要配合地鼓掌。
據說讓孩子跳舞、專人拍攝,意為對「大白」們表示感謝,傳遞正能量。
可這感謝,不是讓累了一天的他們,趕緊脫下又悶又熱的衣服去休息,而是配合完成鏡頭前的「感恩表演」。
尷尬,差點溢出螢幕。
但這畫面,卻在最近成了流行。
網上突然就興起了讓小朋友為防疫人員「跳感謝舞」的熱潮。
大家正排著隊,有家長就領來孩子,讓ta站到「大白」面前開始跳舞。
也不顧後面還有多少人在等著。
甚至到後來,偶發現象變成了群體式的表演。
不止一個孩子,而是一群。
小區、街道,乃至校園。
當「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的統一背景音樂響起。
防疫人員們就不得不放下手頭工作,耐心等著孩子跳完。
而這樣的「感恩」,其實是麻煩。
防疫人員有些一天要做幾萬例核酸採樣,天氣也越來越熱,結束後汗流浹背,手都抬不起來。
好不容易能休息,卻要老老實實站著,不好意思離開。
在一線抗疫的@江寧婆婆就發文呼籲:
「不要來唱歌跳舞。唱歌會加大呼吸力度,口罩邊緣也會變形,有風險。
跳舞更不必說,就那麼大點地方還要騰出一塊給你跳,一米線怎麼辦,保持距離怎麼辦。
心意領了,真沒必要。」
這件事,為什麼慢慢變得讓人反感?
不是因為跳舞的孩子不好。
孩子是好孩子,最開始肯定也是一兩個善良的小朋友自發地,用自己僅能夠的方式,向防疫人員回報善意。
是大人讓它變了味。
當感恩舞的視頻在網上火起來,不管孩子願不願意,也不問醫護願不願意,便安排好相同的音樂、形式,如法炮製。
當你的溫暖,只是想彰顯自己的時候,那只是一場自我感動。
當你的善意,完全不在意別人能否承受,真的只會讓人更窘迫。
02
早年間,因為工作原因,我去過一間自閉症兒童學校。
為的,是報道愛心人士對這些孩子的關注和幫助,讓更多人了解自閉症,讓孩子感受陌生人的溫暖。
我欣然前往,覺得這是件大好事。
但當我到了會場,只覺得心酸。
那些自閉症孩子,被晾在一旁,有的在發獃,有的在哭鬧。
而「愛心人士」們在談笑風生,互相遞名片,好不熱鬧。
到了拍照環節,他們又像換了個人,滿臉慈愛,陪著孩子們看書、做遊戲。
可孩子反而被突如其來的關注嚇到了。
有的茫然地望著面前的大人,有的驚恐地掙脫逃開。
我按快門、寫報道的手抬了又放下,心中無限羞愧。
我到底給這些孩子提供了什麼幫助?我只知道,我和那些談笑風生的人一樣,用我廉價的善意,「利用」了這些孩子。
大張旗鼓的自我標榜,其實也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冷漠。
當他們離開,除了平添一道傷疤,什麼也沒有留下。
03
某個慈善項目交流會上,曾展出過一張照片:《牽手》。
兩個相似年紀的小女孩,站在一塊寫著「手拉手助學」的黑板前,供記者拍照。
右邊捐助的女孩,仰起臉,自信又自豪地笑著。
可左邊被捐助的女孩,卻深深地埋下頭。
仿佛做錯了什麼事,難堪得無地自容。
這幕名為「牽手」的畫面里,被捐助的孩子,只伸出了一根手指。
那因年少的自尊而生出的自卑、羞恥,一目了然。
有檔綜藝上,一位慈善家對著台下觀眾侃侃而談。
說著那個貧困的姑娘,曾經的生活是怎樣的困窘,說著自己是怎麼行善,資助她上學、度過難關。
當主持人將話筒遞給那個被資助的女孩,想讓她描述家裡的窮困情況時。
女孩緊緊攥著衣角,臉漲得通紅。
怯生生說了句:「其實,我家沒有那麼窮......」
誰都有不願公諸於眾的窘相,不希望曬在大庭廣眾之下的困苦,不想為外人道的難堪。
你的善意,若是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強行將受助者推到聚光燈下。
那只是壓力、難堪和負擔。
04
關於向防疫人員表達感恩,其實有另幾個不同的故事。
去年11月,河北疫情。
馳援辛集市的醫護們離開的時候,一個年輕的女人,默默獨自站在路邊,目送著他們。
車輛飛馳開過,人們並不能注意到她的身影。
但她一遍遍揮手、鞠躬。
路人偶然拍下這一幕發到網上,女人才驚訝地接受採訪。
她說,不知用怎樣的方式才能表達謝意。
只能悄悄地目送,真誠地祝福。
湖南攸縣,防疫人員在中學裡進行核酸採樣到深夜。
有個女孩趁他們不注意,偷偷在桌邊放下一個袋子便走開了。
直到結束收工,防疫人員才發現。
打開一看,是牛奶和麵包,還有一張字條,寫著「天使們辛苦了」。
這些無聲的溫暖,更讓人動容。
不把對方當表演的工具,只想給予樸實的溫情。
「我們這個國家從不缺善良,但稀缺這種不動聲色的善良。」
真正高貴的,正是這樣不露痕跡的慈悲。
05
看過一個男孩的留言。
當年他考上大學,湊不夠學費,全家一籌莫展。
有朋友喊父親打麻將,父親拿著僅有的1000塊錢去了。
第二天,學費竟然就湊齊了。
幾年後,父親突然又要和朋友打麻將,這一次,他帶了3000塊錢。
一分沒剩,全輸光了。
其實父親平時根本不打麻將。
後來他才知道,父親和他的朋友們,早就知道對方的難處。
才有了那兩場,必將會「輸錢」的牌局。
2019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悄悄給學生打了一筆錢。
給203個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每人發了720元餐補到飯卡上。
為什麼是悄悄?
其實申請貧困生補助,是需要進行公開評審和公示的。
但很多家境貧寒的孩子,人窮志堅,愛惜自尊和隱私,寧願縮衣節食。
於是,學校用高科技,分析了在餐廳刷飯卡消費的18多萬條數據。
把那些在食堂每餐消費金額遠低於平均水平的學生,悄悄列為了資助對象。
不公示,不宣揚,直接打款。
這才是真正難得的善良。
在伸出援手的時候,不揭傷疤,不戳穿他人的窘迫,不炫耀自己的功勞。
心照不宣的沉默,是最溫柔的體貼。
06
2008年,100位明星為北京奧運會錄製演唱了《北京歡迎您》。
當時,能為奧運會獻唱,無疑意味著一個明星的實力和人氣。
這首歌,也紅遍中國,大街小巷人人傳唱。
但這100個明星里,兩岸三地的,年輕的資深的,當紅的不紅的,都有。
卻惟獨沒有劉德華。
原來,劉德華不是沒受邀,而是選擇不去。
他去做的,是另一件事:為那一年的殘奧會,創作宣傳曲。
劉德華自掏腰包,花了150萬元,製作出一首歌,《Everyone is No.1》。
詞曲,都是他親自參與創作。
MV,也是他本人扮演殘奧會運動員。
為了把「殘疾」的角色演好,他每天用繃帶纏住、吊起左腿7小時。
有個網友說,那年他才8歲,看這支MV的時候,真的以為這個名叫劉德華的人,是個殘疾人。
而這件事,如果不是去年東京奧運會時,博主@知書少年果麥麥偶然發現並講了出來。
也許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這才是真正難得的善良。
無名可顯,不願張揚,不為了刻意給誰看。
但行好事,不問前程。
07
我們中國人,有骨子裡的溫良。
樂善好施,積德行善。
但我更喜歡《道德經》里的那句話:善行無轍跡。
善良是無痕的仁慈,而不是表演的工具。
別人的難堪,不該是我們彰顯美德的墊腳石。
一個人的高尚,也不該大張旗鼓踩在他人的體面之上。
其實絕大多數真心的溫情,發生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而我們最該感謝的,恰是這些不動聲色的善良。
-END-
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限時228頁的英語高頻常見句子綜合練習寶典
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小學到高中各學科同步精品課回覆:雲平台)
限時這套BBC兒童新聞節目,學英語看世界簡直太贊了
限時19套詞族共1400多頁,搞定自然拼讀中全部詞族
每天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
商務合作 QQ:2083493136
每天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
商務合作 QQ:208349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