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四年後,火星洞察號迎來了它的退休生活,會是怎樣的?

2023-12-15     天文在線

原標題:工作四年後,火星洞察號迎來了它的退休生活,會是怎樣的?

「謝謝你,曾經與我在一起」——洞察號失聯,NASA宣告任務結束

洞察號陷入沉默:自2018年11月26日著陸以來,洞察號一直在研究火星的地表和內部。無法通信後,NASA將其退役。圖片來自NASA / JPL-Caltech

「洞察號」火星任務團隊得出結論:「洞察號」這一太陽能著陸器在火星上飛行四年多後已經耗盡了能量。因此,NASA已經將其退役。

洞察號在研究火星四年多後陷入沉默

在火星上收集四年多的科學數據後,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任務已經結束。

噴氣推進實驗室位於南加州,其任務控制人員在連續兩次嘗試後無法聯繫到著陸器,因此他們得出結論:太空飛行器的太陽能電池已經耗盡了能量。

「我的功率真的很低,所以這隨時可能是我可以發送的最後一張圖片。不過不用擔心我,我在這裡的時間既富有成效又平靜。如果我能繼續與我的任務團隊交談,我會的——但我很快就要離開了。謝謝你,曾經和我在一起。」

——美國宇航局洞察號

2022年12月19日

洞察號陷入沉默,沒有收到進一步的通信

美國宇航局此前曾決定,如果著陸器錯過了兩次通信嘗試,則宣布任務結束。為以防萬一,該機構將繼續監聽著陸器的信號,但此時不太可能聽到它的聲音。洞察號最後一次與地球通信是在12月15日。

美國宇航局華盛頓科學任務理事會副局長托馬斯·祖爾布恩說:「我觀看了這次任務的發射和著陸,雖然與太空飛行器的告別總是令人難過,但洞察號所執行的科學任務令人驚嘆。它測繪火星甚至地球等岩石天體的數據對整個世界來說都頗具震撼。

洞察號任務研究了火星內部

洞察號也研究了火星的內部結構。著陸器數據提供了有關火星內層的詳細信息,如火星地表下強磁消散後的殘餘物、地震活動和一部分天氣。

其高度靈敏的地震儀探測到了1319次地震,其中包括由流星撞擊引起的地震。最大的地震源自去年年底發現的巨石冰塊。

這種撞擊有助於科學家確定行星表層的年齡,地震儀的數據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研究行星地殼、地幔和核心的方法。

洞察號地震儀的首席研究員、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菲利普·洛格農說:「自阿波羅任務後,洞察號讓地震學第二次成為地球以外任務的重點。阿波羅任務中的太空人將地震儀帶到了月球,為我們開闢了新天地,我們的科學團隊為此該感到自豪。」

地震儀是最後一台有動力的儀器

地震儀是洞察號最後一個保持通電狀態的科學儀器,因為著陸器太陽能電池板中積聚的灰塵會影響能量的吸收,這一過程在美國宇航局2022年初延長任務之前就開始了。

管理該任務的噴氣推進實驗室主任勞里萊辛說:「洞察號名副其實。作為一名研究火星一輩子的科學家,看到它所取得的成就非常興奮。這要歸功於整個團隊,他們的幫助使這項任務取得成功。是的,說再見很傷心,但洞察號留下的寶貴遺產將一直留存,為我們的科研提供信息和動力。」

火星任務面臨挑戰

所有火星任務都面臨挑戰,洞察號也不例外。著陸器的突出特點是「自錘釘」——綽號「鼴鼠」,其作用在於可以向下挖掘16英尺(5米);後面拖著一個裝有傳感器的繫繩,能夠測量行星內的熱量,使科學家能夠計算火星形成剩餘的能量。

鼴鼠專為其他任務中的鬆散沙質土壤而設計,因此,遇到洞察號周圍的結塊土壤石,很難獲得牽引力。最終,科學家們將該儀器中16英寸(40厘米)的探測器埋在地表以下,沿途收集有關火星土壤物理和熱特性的寶貴數據。這對於任何未來試圖在地下挖掘的人類或機器人任務都很有用。

鼴鼠的手臂和小鏟子的作用主要是在火星表面設置科學儀器,隨著電力開始減少,它還有助於清除洞察號太陽能電池板上的灰塵。他們可以在颳風的日子裡將鏟子中的污垢灑到面板上,讓掉落的顆粒輕輕地掃除面板上的灰塵。

經過四年多的時間,歷經1300次火星地震,收穫無數的科學發現,洞察號著陸器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

「洞察號可能即將退休,但它的遺產——以及它在火星深處的發現——將繼續存在。」

——美國宇航局

2022年12月21日

和洞察號說再見

該任務的首席研究員布魯斯·班納特評論說:「在過去的四年里,我們一直認為洞察號是我們在火星上的朋友和同事,這句「再見」真得很難說出口。但它已經確實也該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了,它當之無愧。」

BY:EarthSky Voicesand

FY:董美慧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eb24830416d22f2c20e1252f01a7b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