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華為考評、任職資格管理以技術能力為導向,「沒有商業成功的技術導向有什麼用?」他反問道。
任正非指出,除了注重商業成功,公司還要在選拔幹部上作出改變。因此,未來華為必須堅持以責任結果為導向,選拔、晉升員工要打破「做低端產品的人就低端,做高端產品的人就高端」這個僵局。
一、結果的3大要素:
1、有時間。
精確到年、月、日、時。
2、有價值。
能夠跟公司交換籌碼,可以支撐公司戰略。
3、可考核。
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沒有可衡量的標準。
執行結果的死穴是:含糊。 執行結果的關鍵是:明確。
二、蒙蔽結果的3大假象:
1、態度不等於結果。
態度和結果是兩個獨立的系統,在企業中,我要重表揚勇於 承擔責任的員工,同時,也要處罰不能提供結果的員工。
2、職責不能等於結果。
職責只是對工作邊界範圍的抽象概括,沒有結果意識,崗位職責只是一紙空文。
3、任務不等於結果。
心中有結果,工作才會有效果。完成任務,只是對過程程序負責,收穫結果才是對結果和價值負責。
結果思維:黑貓白貓抓到耗子才是好貓。
三、結果從何而來?
1、空間上來自崗位職責。
責任的描述是崗位職責,崗位職責的細化是指標,指標在執行中體現的是結果的定義。
職責——指標——結果
2、從時間上來自工作計劃。
管理者的水平決定了團隊的水平,想要成為合格的高管,就要主動學習更多更有效的管理知識。
四、結果管控的2大工具:
1、月計劃月結果。
2、周計劃周結果。
戰略結果來自於月計劃,月結果。
作用:
1)計劃表是戰略目標的分解,結果表是戰略目標的積累。
2)計劃表是檢查和評價的依據,結果表是事實數據的體現。
3)讓團隊養成以結果為導向的工作習慣。
總結:明確的結果定義是執行的起點
跟大企業學管理,除了學形,還要學神。合格的管理者,都會結合成功企業的管理經驗,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系統的管理體系。藉此,推薦一款個人成長課,涵蓋「運營、 營銷、管理、激勵、領導力、股權、戰略、商業、文案」等,實用落地。
如果感興趣,請點擊下面的"了解更多" 連結,助你2019,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