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墳邊長竹須遷墳,墳前兩物成富人,「兩物」是啥?有何道理

2023-06-03     瀾風說

原標題:俗語:墳邊長竹須遷墳,墳前兩物成富人,「兩物」是啥?有何道理

喪葬文化素來在華夏文明當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古人認為死者為大這是生命的敬畏,若無生命的存在人類那些傳奇史詩將不復存在,沒有生命這個世界上便不再會有人類的足跡。

是誰給了人類寶貴的生命迄今為止仍是未解之謎,華夏文明中賦予炎黃子孫鮮活生命的人乃是女媧。

除去神話所帶來的故事與人物之外,也讓人們逐漸意識到生命的來之不易,通過神話故事讓天下萬民對民族起源產生濃厚興趣,殊不知這份興趣背後堆積著民族對生的希望。

生命之源需要全方位呵護同樣意識到敬重生命的原因,唯有從根源上懂得為何人類必須去尊重生命,那麼才會真心實意地為了保護生命常在做出決定。

反觀白事若不是喜喪更沒有多少人會懷揣著激昂心情參與其中了,但逝者已逝生者若不為他們著想,逝者在天之靈想必會倍感落寞,所以讓逝者的靈魂得以安息則是生者的任務。

不論是墳墓周邊的環境還是物品都代表著某種寓意,雖說這種沒有依託於科學觀念的理論聽來很是迷信。

然而封建時代社會依靠著農業才有資格登上亞洲之巔,農業社會的百姓依仗著老天爺的態度吃飽飯。

天災或是人禍都可能對農產業造成巨大打擊,這種衝擊力一旦形成再難被抵消,即便是萬人之上掌握著生殺大權的朝廷。

面對自然災害所帶來的苦難都只能咬牙忍耐,那時候並沒有可以精準預測天氣的儀器,就算有了能夠大概提前預知地震來臨的東西。

看的乃是氣候肯不肯定成全百姓獲得大豐收,百姓們自知無所不能的朝廷也無法根治這種難題,畢竟人非神仙轉世如何能預測準確未來氣候是好是壞。

有太多時候本來碧空如洗出行的人們心情明朗,然而幾分鐘之內突然下起瓢潑大雨,再然後天氣則又會變回之前晴朗的模樣。

古人們會對著上蒼祭拜是出於環境的壓迫,使得他們不得不去相信若乞求上蒼高抬貴手,保佑莊稼不再會受到災害的侵襲。

而這種習俗在定型後慢慢被移用到喪葬文化里,古人似乎熱衷於揣摩天意,假若墳邊意外浮現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現象,古人必定會認為這是上蒼下達的旨意。

對比於其他植物竹子的衝擊力明顯要更高,放任竹子肆意生長不去管理會有可能損害到周邊物品,植物也好還是人們的日常用品也罷。

只要不是那些堅硬無比的物品一般都會被竹子傷到,原理很簡單竹子從地下火速長出來,會刺穿一些稍稍柔軟的東西,其次便會中傷擋住竹子野蠻生長的東西。

看到了竹子的存在會第一時間清理掉,因為墳墓若被破壞可是能影響到好運勢的,古人可以不在乎性命卻不能放下個人運氣與家族運勢。

此情此景下竹子的存在便被襯托得十分多餘,竹子一現身遷墳就是古人的唯一出路,勢如破竹這個成語絕非憑空捏造。

而野生靈物自帶著靈氣被古人視作好運的象徵,比如野生靈芝本身就價值連城,同樣又昭示著家族運勢將迎來逆轉。

靈芝在上古神話中向來是作為神藥的原材料而出現,加之自身作用與價位一直屬於萬里挑一,古人會對野生靈物有了這樣的看法不足為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d773bf98e054a9081cbb49a70bd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