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錠紡紗線毛羽形成的機理,毛羽可分為過程毛羽和加捻毛羽,過程毛羽主要是指紡紗過程中,紗線與紡紗通道摩檫形成的毛羽,與紗線經過通道的張力及靜電等原因有關;加捻毛羽是須條在加捻過程中形成的,須條加捻除了幾何結構的變化外,還有在紡紗張力的作用下邊緣的纖維擠向中心,中心纖維擠向邊緣,使纖維反覆發生內外轉移,當纖維頭端被擠出並與其它纖維脫離後,因無纖維抱合而缺少張力和向心力,不再被壓向內部而留在紗體外表面形成毛羽。常見的指標是毛羽根數(單位:根/10m),控制毛羽主要是3mm及以上毛羽。
一、產生毛羽的因素
1.1 原料性能
如纖維的長度、整齊度、成熟度、抗扭強度、抗彎曲度、短絨率等。
1.2 紡紗過程中的工藝狀況
清梳開松程度、對纖維的打擊度、短絨增加度、纖維分離度、平行度等。
1.3 機械狀況
(1)紗線通道光潔度,紗線與通道接觸的面積、紗線通過通道的張力大小等。
(2)細紗紡紗三角區的大小,三角區對毛羽影響很大,據有關資料報導,紡紗三角區產生的細紗毛羽占整個紗線毛羽的80%一85%,細紗車間的飛花幾乎80%以上是紡紗三角區產生的。
(3)鋼領鋼絲圈狀態不良,使用壽命短,配套不一致,造成成紗張力差異,毛羽增加。
(4)紡紗部件,羅拉、皮圈、皮輥、導紗鉤、上下銷、集束器等都對毛羽有影響。
二、紗線毛羽的危害
(1)毛羽會影響紗線外觀的光澤性,還會降低紗線的強力和耐磨性,3mm以上的毛羽會嚴重影響後工序的生產及產品的手感、外觀和使用性能,過多時還會影響正常上漿。
(2)紗線上的毛羽分布不均勻或在織造過程中毛羽形成新的棉結,會影響染色布的外觀質量,有的會形成橫檔疵點;紡紗過程中產生的紗線毛羽差異,易造成坯布染色差異,形成橫檔疵點染疵。
(3)在噴氣織機上生產高密織物時,毛羽會使相鄰經紗相互纏連造成開口不清。經紗上3毫米以上的毛羽還會使引經失敗。用30英支細紗為例,如果紗線上毛羽長度為3毫米,則細紗直徑將增大18倍,噴氣織機開口高度為3.5毫米,因毛羽的存在會減少織機開口的有效高度,使經紗開口不清,緯紗飛行受阻,造成停台。據統計噴氣織機的停台75%與紗線毛羽有關。
(4)紗線上的毛羽在下游各工序,因受磨擦易脫落形成飛花,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也易產生新疵點,使紗線及織物質量下降。
三、控制毛羽的方法與措施
3.1 原料性能
3.1.1 纖維長度
長度長其一:會使紗線單位長度內的纖維根數就少,從而使毛羽減少;其二:纖維易被扭曲加捻使得紗線結構緊密,毛羽少。反之毛羽會增加。對比試驗見表1。
3.1.2 纖維整齊度和成熟度
纖維成熟度過大則纖維剛性增大,抱合力減弱,導致成紗毛羽增加;成熟度過小,纖維強力小且易斷,造成短絨增加,成紗毛羽增加。短絨多,相應纖維整齊度差,單位截面中纖維根數增多,導致成紗毛羽增加;纖維整齊度好,則成紗毛羽少。對比試驗見表2。
注:紗線品種為CFCJ9.72teⅹ
3.1.3單纖維強力和斷裂強度
單纖維強力大,斷裂強度增加時,加工過程中棉纖維不易斷裂,成紗毛羽少,棉纖維強力不僅與纖維粗細有關,也與纖維品種、成熟度有關,如長絨棉線密度小,纖維長度長,成熟度好,單纖維強力大,所以成紗毛羽少。對比試驗見表。
注:紡紗品種為CFCJ9.72tex
3.1.4短絨率
纖維短絨率越高,越不利於牽伸機構對纖維運動的有效控制和須條中纖維伸直平行度的改善,造成牽伸過程中移距偏差過大,使纖維變速點過於集中,導致纖維與纖維間易滑脫形成毛羽。對比試驗見表4。
注:紡紗品種為CFCJ9.72tex
3.1.4線密度
線密度越小,紗線截面內纖維根數越多,纖維間抱合力與摩擦力越大,纖維受外力作用時不容易產生滑脫,短絨易被牽伸機構控制,使纖維變速點集中,浮游纖維數量減少,使成紗結構緊密表面光潔,成紗毛羽少。對比試驗見表5。
3.1.5 配棉方法
控制回花比例,纖維經過多次打擊損傷嚴重,易使毛羽增加,回花使用量要控制在5%以內。上包前做到提前松包,讓纖維吸濕平衡,有利於控制毛羽。原料選用,根據上文對比結果看,要控制好纖維的細度、長度、整齊度等,為減少毛羽創造良好條件。紡化纖要注意油劑含量,含量少易產生靜電,引髮紗條發毛;含量高易沾污羅拉、通道引發毛條,都會增加毛羽,同時也會造成梳理牽伸不良,使半制品質量下降。
3.2 各工序工藝、專件器材對成紗毛羽的影響
3.2.1 清棉工序
重點是減少纖維損傷,保持氣流通暢,做到不堵車、不噎車。避免產生大量索絲和棉結。低含雜原料採用"降低打手速度、放大握持打擊點隔距"的工藝原則。抓棉機做到"輕抓、細抓、抓小、抓全、抓勻",有利於開松、混合和高效除雜,也有利於減少纖維損傷。開棉機要控制好入口、出口氣流,塵棒要保持光滑,無毛刺、無銹斑、棉蠟,防止出現塵棒糊花和過多的回收短絨雜質。對握持打擊設備採取"薄喂、快喂、柔和開松、強力排除"的工藝原則,減少棉結、短絨增長。多倉設備要優化換倉壓力,在保證下花順暢,供應正常的情況下,偏小掌握為宜。還要保證各單機運轉效率,尤其抓棉機和多倉混棉機,在保證正常供應的前提下越高越好,以達到均勻和連續喂給的工藝要求。
3.2.2 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的工藝思路是減少纖維損傷、排除短絨、提高纖維的伸直度和平行度。遵循"梳理轉移適度、結雜短絨兼顧、氣流參數合理、針布配套合理"的工藝原則。生條重量合理掌握,定量重,喂入棉層厚,錫林針布負荷大。定量輕,分梳度高,纖維損傷大。此外還要把握好主要速度、隔距。
α、速度要根據梳理度要求合理選擇,對錫林與刺輥速度來說,速度高,分梳作用強,造成纖維損傷大,短絨增加,毛羽多。錫刺比的確定對控制毛羽非常重要。而活動蓋板速度提高,纖維分梳度和纖維轉移率相應提高,有利排除短絨,減少結雜。
b、隔距要遵循漸進梳理的工藝原則,處理好握持梳理與自由梳理的關係,充分發揮各處隔距自身擔負的作用,平衡所有隔距之間的相互關係,保證在正常梳理狀態下,減少短絨的產生和加大短絨的排除。
c、合理選用針布,採用矮、淺、小、尖、薄、密的新型針布,它們的特點是針尖鋒利、表面平整光潔、一致性好,即能保證纖維的分梳和轉移,又相對減少纖維的損傷。
d、控制好梳棉機向的設備狀態,避免忽視設備狀態,片面追求高密度,強分梳,增加纖維的損傷。設備機械狀態和工藝上車要符合安裝基本要求,「平、直、穩、准、光」。
(未完待續)
作者:胡振龍 孫國棟 耿愛民 東營市宏遠紡織有限公司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
END
向微信後台發送「行情」,獲取最新行情
向微信後台發送「加群」,邀請您加入300個紡織群
向微信後台發送「招聘」,獲取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