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戚燕青
俗話說: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此時氣溫驟降,晝夜氣溫在增大,此時養生需做好「三宜三忌」:宜健脾、宜動養、宜潤肺;忌悲秋、忌受寒、忌乾燥。
潮新聞·錢報健康小站、杭州市上城區湖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李霞醫生介紹,霜降時節是進補調養脾胃的關鍵時期,但要注意,人體腸胃功能適應季節轉化需要一定時間,故不建議馬上大補特補,應以平補為主:山藥、芡實、栗子等是健脾的佳品,也可適當吃些薏米、紅棗、核桃仁、扁豆、黑豆、牛肉、兔肉等性溫而不燥的食物,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圖源:圖蟲
作為整個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時已不適合「秋凍」,氣溫驟降,寒邪凝滯關節,使得氣血運行不暢,人體關節部位最怕受涼,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四肢保暖,愛美的年輕女性最好把腳踝遮起來。
秋冬季節空氣乾燥,易犯咳嗽,也是慢性支氣管炎高發期,潤肺還是主旋律。此外,由於皮膚新陳代謝水平逐漸下調,汗腺分泌減少,易出現皮膚乾燥、過敏、瘙癢等不適,切記做好保濕。
所謂「秋收冬藏」,臟腑氣機在深秋以「收斂」為主,生機內藏,人體精神情志趨於抑制,思維遲緩,易陷入抑鬱情緒,登高望遠或賞紅葉都是不錯的應季選擇。
除調整生活作息外,李醫生還向大家推薦兩款養生藥膳。
一、板栗胡蘿蔔燉牛腩
材料:板栗10個,胡蘿蔔100克,牛腩250克,生薑、大蔥、八角、香葉適量。
做法:將板栗與胡蘿蔔洗凈後切成滾刀塊備用,牛腩切塊放入冷水中焯出血沫,洗凈後與板栗、胡蘿蔔、生薑、大蔥、八角、香葉一起燉2小時即可,有益氣補血、溫陽補腎之效。
二、木耳百合烏雞湯
材料:烏雞半隻,甜百合20克,大棗4粒,木耳30克,鹽、薑片、香蔥、香菜末各適量。
做法:烏雞洗凈切塊,焯水後撈出,將木耳、大棗、甜百合洗凈浸泡;湯鍋內加適量清水燒開,放入烏雞、薑片慢火煲2小時,再放入甜百合、木耳、大棗煲40分鐘,加鹽調味,撒少許香菜、香蔥末即成,可滋陰養血、潤肺養胃、美容養顏。
「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c9f3621042a1965a704e37289664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