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片子火了。
簡單的場景、走心的對白,為我們勾勒出了四對夫妻 真實的生活圖景。
中年人的愛情,總有著千種姿態,百種模樣。
在網絡世界和生活中,我們就能看到許多中年人的故事,有辛酸的吐槽,也有著令人羨慕的歲月靜好。
最真實的中年愛情,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或許,我們能在這部片子裡找到答案。
中年人的愛情
浪漫成了奢侈品
中年人的愛情,和年輕人的愛情,雖然同為「愛情」,卻有著不一樣的地方。
那些為愛衝鋒的戀人們,他們仿佛有著說不完的情話、流淌不完的愛意,時時刻刻都想把「愛你」這兩個字宣之於口。
就連在一起吃個飯,也要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有來有回,膩歪得不行。
在一起吃飯的中年夫妻,則沒什麼「存在感」。
桌子上擺著精緻的菜肴,他倆卻像拼桌的,你吃你的,我看我的,兩人頭上的空氣仿佛都是凝滯的。
像遵守著老一輩立下的規矩:吃飯就好好吃飯,說什麼話啊。
和20歲出頭的小年輕相比,中年人的「愛情」好像確實差了那麼點意思。
畢竟,年輕人談戀愛往往火力全開,在荷爾蒙和多巴胺的催化下,對戀人有著無窮的探索欲。
中年夫妻呢?在經歷了三年之癢、五年之癢、七年之癢後,太多話題都已經被掰開了揉碎了說過很多遍。
所以中年人的愛情,與其說「膩了」,不如說由於太過熟悉彼此,多出了一份平淡與樸實。
在小度拍攝的短片中,就展示了這樣一個生活情景。
晚餐時間,妻子從廚房端出一盤盤菜擺上餐桌,丈夫沒眼力見不收拾桌子,被妻子數落:
「你把東西拿開一點。」
聽到了妻子的話,丈夫依然對手上的說明書戀戀不捨,從喉嚨里擠出一個「嗯」,表示我知道了。
很多三口之家的日常都是如此,熟悉的飯菜,簡單的對白,填滿了一個又一個平凡的日子。
相處久了的夫妻,或許覺得這種「惜字如金」的交流方式沒什麼。
但很多時候,這樣的交流也會成為夫妻間誤解和爭吵的導火索。
小餐館裡忙前忙後的妻子,問丈夫綠豆沙是哪桌的。
問了幾遍,他頭也不抬,一聲不吭地處理著食材。
看見老公無動於衷,她氣不打一處來,喊著他的大名:
「萬九夫,你聾了,聽不到嗎!」
夫妻之間有吵吵鬧鬧、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
如果非要找到一個原因,那大概就是中年夫妻的感情,早就不只有風花雪月,他們也要一起對抗著來自生活的刀光劍影。
生活的太多褶皺,等著他們逐一抹平。
有時相顧無言,偶爾互嗆幾句,家長里短和柴米油鹽才是夫妻常態。
或許,浪漫只是奢侈品,平淡才是中年愛情的主旋律。
但誰說愛情
只能有浪漫一種模樣
我們看過太多愛情電影,以「浪漫」為尺度丈量著愛情這座小山。仿佛不浪漫得驚世駭俗,就配不上愛情二字。
但離了浪漫,愛情就不值一提了嗎?
至少對於中年夫妻來說,衡量愛情的標準早就不只浪漫一條了。
它可以是包容,可以是惦念,又或者,僅僅是一份簡單安心的陪伴。
電影《綠皮書》中,主人公給妻子寫了一封信:
「當我想起你,我會想到一幢房子,裡面華燈初上,人人安居。」
這封信字句樸實無華,更談不上有多浪漫,卻讓看了信的妻子淚流滿面。
中年愛情的美好,有時候只有夫妻倆自己知道。
短片中,被妻子追問煩了的丈夫,把廚具一放,動靜大到客人紛紛回頭張望。
本以為丈夫要發火了,可他終於還是解答了妻子的疑問:「給你的。」
妻子抱怨著:「我不喝,甜死了!」
丈夫又補了一句:「沒放糖的!」
看上去兩人在「無效溝通」,還可能引發爭吵,但實際上他一直在關心著妻子的辛苦,給她做了一碗解暑的綠豆沙。
心裡記得妻子不愛吃甜食,還特意沒放糖。
所以你看,有的中年夫妻表面上互嗆不讓步,實則在悄悄撒糖,外人如何能看懂?
中年愛情看著平淡無趣,但就算無糖,也很甜。
很多中年愛情,都經歷過熱烈和浪漫,最後又歸於平淡和務實。
但這不能說明什麼,中年夫妻的感情,正是褪去了激情、關閉了濾鏡,真愛才日漸顯露出來。
短片中,丈夫向妻子謊稱在加班,實則一個人在路邊攤喝悶酒。
他寧願自己喝酒,也不願意告訴妻子實話,讓人覺得這段中年夫妻的愛情岌岌可危。
實際上, 丈夫並不是不想面對家人,他只是不想讓妻子擔憂,不想讓她看到自己如此落魄的一面。
妻子撂下電話,邁著焦急的步伐,眼瞅著要找丈夫「算帳」。
可她到了之後,只是拿了兩瓶啤酒來到他的對面,摸了摸丈夫的頭說:
「一起加個班唄。」
中年夫妻的生活就是如此,大多數時候都很「現實」。
但在對方需要時,一句「有我在」,就已經勝過了世間的千言萬語。
在中年愛情眾多不同的面貌中,我們都從中看到了「陪伴」二字的重量。
他們一同扛過風霜雨雪,一同踏過坑坑窪窪,卻始終不離不棄;
他們在陪伴中戰勝了瑣碎,在一次次爭論中磨合,懂得了如何去愛對方。
就算生活不盡人意,也在彼此的陪伴下,寫滿了相愛的證據——
下雨時,往愛人包里塞的一把雨傘;
生病時,對方為自己細心準備的藥盒;
在對方低落時,一個擁抱、一句鼓勵……
不管生活再艱難,他們都能從一份堅定不移的陪伴中,收穫感動、重新出發。
這份時時刻刻的陪伴感,也正是小度一直想要為大家帶來的。
不論何時,只要呼喚「小度小度」,它總會耐心地回應著你:
"我在。"
正如無數中年夫妻,他們一起扛過了歲月流年,平時看似不顯山不露水。但只要你需要我,我一直陪在你身邊。
最好的中年愛情
是讓陪伴變成一種習慣
中年夫妻一起走過了滄桑歲月,歷經了平凡瑣碎,不知不覺間成了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
兩人的時刻相伴,也逐漸成了一種不易察覺、割捨不掉的習慣。
每天早上醒來,會看一眼對方是否在身邊;
下班晚了,拿起手機給對方發個簡訊,就像渴了就去喝水那樣自然;
就連生悶氣到樓下散心,一想到對方可能會擔憂,不自覺就朝著家的方向走去。
中年夫妻,是愛人,也是家人。
也許他們之間少了熱烈浪漫,但這份陪伴在彼此身邊的習慣,卻比什麼都來得實在。
為家人帶來時刻的陪伴,也是小度一直以來在做的。
也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明白陪伴在家人身邊,是多麼重要。
小視在刷小紅書時,看到了一個很火的帖子,它就是一個關於「陪伴」的故事。
博主是個年輕女孩,她工作很忙,不能常常去探望姥爺,這讓她的姥爺仿佛成了「空巢老人」。
她想了很多辦法,希望儘可能陪在姥爺身邊,最後她選了小度智能屏,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安裝了一台。
平時在單位閒著沒事,她就打開手機,透過小度攝像頭看看姥爺的動態,也會直接打開語音陪姥爺聊聊天。
手機另一端的姥爺,常常喊著小度給他放音樂、播新聞,生活狀態也越來越好了。
直到年末的一個上午,她的手機收到了一條「求救簡訊」,她立即打開攝像頭,看到姥爺家漆黑一片……
「姥爺出事了!」
她立馬聯繫家人,以最快的速度把姥爺送去醫院。
診斷結果顯示,姥爺是腦供血不足加上發燒感冒陷入了昏迷,再晚一步,後果將不堪設想。
好在姥爺習慣了小度的陪伴,在危險發生時下意識喊了「小度救救我」,自動觸發了急救功能。
想不到,陪伴在家人身邊的小度,竟然還能「救命」。
也多虧了博主想要一直陪伴姥爺的心意,才讓家人化險為夷。
其實,和家人在一起,從來不需要什麼彎彎繞繞,細水長流的陪伴,就足以讓人感到踏實和心安。
小度就是這樣默默地守護著家人。
在你害怕家人孤單的時候,用小度就能「回家看看」,哪怕再小的生活瞬間也能一起分享;
如果你擔憂著家人的安全,不用擔心不能24小時在家人身邊照看,小度可以幫你兜著;
在家人需要一份舒適的陪伴時,只要喊一聲「小度」,就有一個聲音孜孜不倦地陪伴在身邊。
這種時刻相伴的習慣,就是家人之間最好的表達了。
陪伴之所以美好,是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
表面看上去樸實無華,卻勝過了世間的萬語千言。
就像小度在《中年愛情圖鑑》中傳達的那樣,陪伴就像一個催化劑,讓看似平凡的生活,處處充滿了溫暖和小確幸。
不管生活歷盡多少波折,嘗過了多少酸甜苦辣,最動人的不過是一句——
我在,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