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無花果
編輯| 把青
都市、職場、霸總、年上戀,可以說《一路朝陽》的每個元素都在如今觀眾的「雷點」周邊打轉,李蘭迪和王陽的22歲年齡差不僅讓演員本人忐忑,也讓觀眾第一時間戴起有色眼鏡準備審視。
但該劇不僅在開播以來在台網均收穫不錯的成績,收視率開播以來連續多日突破1.4%,酷雲最高峰值突破1.92%;優酷站內熱度破9000,各網絡平台連續多日熱度登頂,在目前在播的現代劇中遙遙領先,豆瓣開分也拿到7.7的分數。
新時代灰姑娘李慕嘉(李蘭迪 飾)前有願意賞識和提拔她的上司做前鋒,後又有房地產大佬做後盾,「大嫂」高葉的颯和年上戀的誘惑引發up主們集體「真香」;同時,王菊的演技繼《愛很美味》之後再次被點贊,她飾演的不是為了男人,就是為了買房而瘋狂的田蓉幹勁十足,為了在北京立足,不惜堵上全部家當以炒房為事業,以至於《一路朝陽》一度被網友稱為是「田蓉賣房記」。
作為都市劇這個大類型,《一路朝陽》不甘於只在職場劇或者言情劇里打轉轉,而是輻射到了初代北漂成長為中產的進階過程,以及地產行業的十年興衰史,順帶重新講述了現代灰姑娘變成六邊形戰士的故事。與此同時,這種包羅萬象的意圖也帶來了不同聲音,例如對於霸總的解構、人物轉變的突兀、職場的殘酷性等等,都是近幾年令不少現代劇頻頻中招的高危線。
而瑕不掩瑜,同樣是熟悉的北漂題材,相比2年前講述90後北漂心酸故事的《我在他鄉挺好的》,《一路朝陽》聚焦的更像是十五年前房地產行業興起時的第一批中產的崛起,勇氣、魄力、強適應性、把握時機才是她們的關鍵詞。
極速裂變型女主的新走向
《一路朝陽》的故事背景是2007年到2019年,當時能自拍的翻蓋手機已經非常高級,50萬可以搞定北京一號線周邊的房子首付,100萬-150萬就能買到四到五環的房子,炒房、租房開始盛行。在劇中能看到,剛畢業的李慕嘉和田蓉便宜租到的房子是被中介兩頭騙,老破小的原始裝修風格和兩張擠著的單人床,都體現著北漂一族的窘迫。
憑藉一腔赤誠踏進金牌律所的李慕嘉過得並不輕鬆,一個月的破格試用期,讓她時刻擔心不努力就會被裁掉,「每天坐在工位十幾個小時,當炮灰當快遞當救火隊員,上班的時候小心翼翼,要接受被刁難被呼來喝去,生怕出一點差錯,為了不被甩下去還要翻字典學英文……」這些行為的底層邏輯是李慕嘉立志要靠自己在北京立足。看《一路朝陽》前期的劇情,能讓人立馬聯想到《我在他鄉挺好的》所呈現出的類似外鄉打工者的心酸狀態。
但李慕嘉不是喬夕辰,她的與眾不同之處是與大城市相契合的高速進化性。她懂得利用大城市的規則把虛空的自己武裝成一個戰士。李慕嘉初見黎光把他誤認為是酒店經理,為了答謝其幫忙遞文件,李慕嘉付給黎光20元小費,被大佬認為以後「沒準是個人物」;為了買入職「戰靴」,李慕嘉可以當著店員的面提升信用卡額度,得知男友也給自己買了鞋,她的回應是「正好,換著穿」;被上司點名討厭溜須拍馬,她也要隨時把水果、咖啡準備好以備不時之需。
李慕嘉對陌生的一切選擇全盤接受並適應,包括上司吳劍秋的建議,「一定要做那些別人無法取代的事」,「覺得委屈?那就趕緊讓自己強大起來,強大到不用受這份委屈」。李慕嘉來到知名律所金達的時日不長,但她在吳劍秋身上學吹角連營、英勇進攻,在黎光身上學耐心防守,以退為進,把自己變成海綿瘋狂吸收經驗。與房二代李萬兵的「相信」法則異曲同工,面對比自己強的人,李慕嘉選擇去相信並迅速成長。
追求當下可以追求的並緊緊握在手裡,這一點上王菊飾演的田蓉和李慕嘉是同一種人。只不過前期的田蓉為了男友的學霸光環而卑微維持一段不對等的戀愛,原本秉持著「家庭里要一個主外,一個主內,一個掙錢,一個負責伺候掙錢的」的理念,卻瀕臨失業和失戀。相比之下,李慕嘉始終在愛情面前保持著理性與克制,不沉湎過去的美好也不全然為霸總沉淪。好在田蓉並沒有過多惆悵,而是迅速調轉船頭,放棄律師行業,專攻房地產,成為手握四套房的小型女地主。
彼時地產熱潮正席捲中國,田蓉為了買房掏空家底、還房貸借錢、在自己的房子裡睡陽台,隨時隨地把買房事業安利給周圍人的樣子極為「上頭」。這也成為田蓉這個角色身上的爭議點,作為法律專業、房產中介里的唯一大學生,她的努力方向逐漸偏離常規軌道,她的富貴險中求既是本劇極大的看點,也是大部分人所無法效仿和產生共鳴的。
一個戀愛腦的徹底蛻變,在此前的劇集中並不多見,卻在田蓉身上得到了「逆人性」般的發揚光大。仿佛僅僅過去一個月,「許沁」就進化成了究極體,爆發了體內的小宇宙。小人物的「一路朝陽」變成了主臥朝陽,次臥也朝陽的完美中產生活。更加逆人性的,還有田蓉為了留住老客戶倒退五萬押金,李慕嘉為了工作及時「斷舍離」。
《一路朝陽》現實主義的地方在於,劇情對於地產行業的動向和社會觀察貼近現實,又表現得饒有趣味,在田蓉、黎光、李萬兵這些人身上可以窺見當時買房風口的眾生相。而近期的劇情中,北京發布限購政策後,房地產降溫,房價下跌,炒房者一夜之間淪為「房蟲」,但也是在此時,田蓉遇到了對其窮追不捨的房二代李萬兵,李慕嘉也與40+的房產大佬黎光談起了戀愛。
帶有夢幻色彩的都市言情部分與現實的殘酷性此消彼長,共同鑄就了這部帶有職場色彩,但又不完全著力描繪職場,涵蓋了商戰、愛情、生活的都市劇。從其一路看漲的收視率來看,這種混搭風不失為一種「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都市劇。
殘留的霸總情懷,真香還是逆反?
如果是十年前,王陽飾演的黎光已經是位難得的合格霸總,溫柔、體貼、周到,懂得在恰當的時機讓女主發光發熱,但若是以當下女性主義的評判體系下,黎光這類爹系男友能夠討喜就全憑演員的個人魅力了。黎光在商場上的布局手段和看待女主時的審視目光,他悄無聲息解決了女主母親的手術問題,以及為了讓女友翹班陪自己而搬出金字塔理論、讓女主錯過了買房資格等等,都意味著黎光對待李慕嘉仍然是甲方對乙方的實力碾壓,是無法做到平視的。
儘管「叔圈頂流」王陽飾演黎光前給角色設置了三個支點,分別是克制、卑微和男女情,去消解這種身份和年齡的障礙;為了讓這段戀情合理化,編劇借黎光之口也給了許多理由,例如「看見她就想起了自己的女兒」, 「喜歡看她努力的樣子」,「李慕嘉不是只會等待南瓜車的灰姑娘,灰姑娘只有一個技能,就是等王子來,但李慕嘉有很多技能」等等,卻仍然無法抹平劇本實打實呈現出的巨大差距。
對於這類霸總的愛,觀眾目前分為兩個陣營,一類是還殘留著霸總夢,開開心心嗑起年上戀;另一類習慣給霸總蓋章「油膩」,實際上是對兩者在現實層面的不對等、以及女性的被動承受不公待遇的下意識警惕。
正如在李慕嘉和田蓉吐槽的那一段中,她承認「很難平衡自己對待黎光的態度,不知道如何才能不讓其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則更貼近李慕嘉的真實想法。排除劇里給黎光和李慕嘉的官配光環和王陽努力「去油膩」的表演加持,恍惚還以為看到了《不完美受害人》里的劉奕君和周迅,不知道看似深情優雅的霸總下一步又會惹出什麼么蛾子。
也不怪觀眾近些年對「霸總」的關照「去魅」,聯想到霸總現實中的婚姻或是劇中比比皆是的富豪離婚案,他們的另一半通常舉步維艱,進一步是隨時準備和丈夫撕破臉的女戰士,退一步則是被欺壓到毫無地位和尊嚴可言的忍者。不做到勢均力敵和齊頭並進,王子與公主的婚後生活真的很難說。如果非要涉及這類灰姑娘劇情,在情感的遞進和升溫上也需做足功夫。
比起男女主各自心懷隔閡和彆扭的相處,田蓉和房二代李萬兵這對倒顯得清爽許多,至少李萬兵有了一個田蓉可以讓他繼續「躺贏」,繼承其父炒房「家學」的完美理由,也算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了。
好在,愛情戲只是其中的一味佐料,並不構成絕對的故事推動力,沒了黎光,李慕嘉還是那個上進、卷到周圍人汗顏的李慕嘉,沒有李萬兵,也不影響田蓉在房地產圈繼續摸爬滾打。在都市劇這個限定範圍內,愛情實在不是唯一的突破口,比起灰姑娘是怎麼嫁給霸總的,還是想看更多白手起家的女老闆的發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