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中俄、中巴只是合作夥伴關係,而中朝卻是軍事同盟關係?

2022-12-25     彧蔚

原標題:為啥中俄、中巴只是合作夥伴關係,而中朝卻是軍事同盟關係?

一個國家和一個國家之間的關係,會受到經濟、地理、政治、軍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影響,並最終產生戰略軍事盟友關係、全天候、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重要合作夥伴關係、成員國身份等幾大類。而說起和我國外交甚好的幾個國家,熟悉的人都會說起中國和俄羅斯兩國是「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國和沙特是「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等等。

但你知道嗎?相比中俄、中巴、中沙這類全面戰略協作、合作夥伴關係不同的是,在亞洲地區有一個國家,和我國之間的關係比中俄、中巴等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屬於全球獨此一份的「軍事同盟關係」,這個國家就是朝鮮。

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的是,為何中國和俄羅斯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建立了長久合作機制,但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幾經升級也只是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沒有成為軍事同盟關係?為何中國和巴基斯坦在軍事、經濟等多方面深度交流,甚至中國給巴基斯坦提供了各類軍事武器裝備,但兩國之間的關係也仍然屬於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而非軍事同盟關係?為何中國和朝鮮之間既沒有深度的軍事合作交流,也沒有經濟、貿易深度發展關係,中國和朝鮮卻能成為全球獨此一份的「軍事同盟」關係呢?

首先解釋一下之間的區別:

軍事同盟和不同層次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之間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一般來說,軍事同盟關係是建立在軍事互信的基礎上,在軍事事件上進行共同防禦,共同進攻,軍事研發,情報共享等軍事行動的一個團體,像北約、以及已經解散的華約、還有美日韓軍事聯盟這些都是軍事同盟關係。

而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只是國與國之間的一種合作關係,這種合作不僅僅在軍事層面,可能涉及到政治,經濟等。像戰略夥伴關係沒有共同進攻和共同防禦的需求,所有的軍事合作都是在某種互利的條件下進行; 而戰略夥伴關係最大的好處的就是各國有自己的利益平衡點,只要能夠達到雙方政治互信,共同提升各自的國際地位即可達成合作關係。

其實朝鮮能夠和中國達成軍事同盟關係,主要有兩方面:

1、中國和朝鮮之間建立軍事同盟關係,最早起源於抗美援朝時期,在戰爭結束後,雖然美國撤軍了,志願軍也歸國了,但對於戰爭結束後一直到今天的朝鮮半島而言,無論是朝鮮自己還是中國,仍然潛在性的在忍受美國軍事力量的威脅,比如美國從二戰結束後仍然在日本和韓國本土長久駐軍,並且在不斷時期還會增加駐軍規模。

所以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美國撤軍了,志願軍回國了,但中朝雙方仍然在1961年正式簽署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並規定雙方盡一切努力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與安全,並共同採取一切措施,防止任何國家對締約任何一方的侵略;一旦締約一方遭受到一國或幾國聯合武裝進攻時,締約另一方應立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

這項條約相比其他合作條約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其並沒有明確規定有效期和結束時間,這也就意味著雙方任意一方沒有明確提出合約終止的前提下,整個條約將永久有效,且不需要續簽延長等。所以這也是中國和朝鮮依然保持「軍事同盟關係」的原因所在,以及朝鮮為何是中國唯一一個達成軍事同盟國家的原因所在。

2、從整個中國國防防禦角度來看,朝鮮是整個中國面向太平洋方向,唯一一個能夠威脅中國陸地安全的國家。比如從軍事角度來看,不管是從最南邊的廣西北海、到最北邊的遼寧丹東地區,雖然沿途港口、碼頭、灘涂不少,但這些分布在中國海岸線附近的地點,都早已被我國海軍、海警作為主要防禦方向而牢牢把握著,不管是任何國家的軍隊都不可能在整個中國海防線的任何一點上實現突圍,畢竟要想實現突圍面臨的可是中國來自三個方向的環形包圍。

但朝鮮則不一樣,朝鮮和我國之間雖然只有一江之隔,但靠近鴨綠江的端川——安州這條攻防線長達300公里以上,如果被其他國家用于軍事進攻的話,300公里的作戰寬度足以對解放軍形成威脅。

最後要說的是,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國家性質和外交政策的基本點,就已經決定了我國不會實行軍事聯盟,所以這也是中國在建國後幾十年間,除了沒有中止當年中朝簽訂的條約外,再也沒有和任何國家組建軍事同盟的原因所在。像巴基斯坦和我國之間並沒有共同敵人,沒有這個需求也就不可能建立;而中國和俄羅斯之間雖然當下有美國這個共同的對手,但歷史上的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也是其不可能組建軍事同盟的核心要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b3edf15c5e72cfe87312b6a2658b9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