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行業短時間內仍將呈現區域壟斷性和龍頭集中度提升並存格局

2023-10-10     普華有策

原標題:水務行業短時間內仍將呈現區域壟斷性和龍頭集中度提升並存格局

水務行業短時間內仍將呈現區域壟斷性和龍頭集中度提升並存格局

水務行業是指由原水、供水、排水、污水處理、節水及水資源回收利用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等共同構成的產業鏈。水務行業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最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務行業之一,日常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水務行業。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務行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已經成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水務行業相關企業一般同時涉及產業鏈中一個或多個部分。

1、我國水資源整體概況

根據聯合國官方網站顯示,地球上水資源總量大約是 14.5 億立方千米,其中淡水資源是 3,625 萬立方千米。我國的水資源總量較為豐富,居世界第六,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均不足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四分之一,列世界第 110 位,已被聯合國列為 13 個貧水國家之一 。不僅如此,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勻,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國土面積占全國的 63.5%,但水資源僅占全國總量的 19%左右,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集中了全國水資源量的 81%,由此形成了南方水多、水量有餘,北方水量不足的局面。此外,水資源的時間分配也不均勻,大部分地區 60%-8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節,從而很容易造成洪澇乾旱災害頻發。

我國水資源總量位於世界前列,但人均水資源量較低。根據水利部發布的《2022年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截至2022年,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7088.1億立方米,2022年全國供水總量和用水總量均為5998.2億立方米。

從用水結構來看,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為我國用水總量的主要構成部分,其中,農業用水總量占比超過50%,主要由於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耕地面積廣且相關用水量較大所致。

2、水務行業特徵

(1)周期性

水務行業屬於基礎的民生行業,需求穩定,對經濟周期波動的敏感度較低,自身盈利能力受能源、基礎性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性影響較小,其主要周期性體現為投資建設的周期性。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水務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一定的超前性,當一個區域的人口或經濟達到一定水平後,當地政府會按照遠期規劃目標對現有產能進行改擴建或是建設新的供排水處理設施。

(2)區域性

水務行業的區域性較為明顯。水務企業在獲得政府特許經營權後,在其運營區域內一般具有壟斷性和排他性。跨區域經營需取得對應區域的特許經營權,且企業通常只能在供排水管網覆蓋的範圍內提供服務,因此,水務行業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徵。

(3)季節性

水務行業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通常來說,夏季居民生活用水量和排水量相較於冬季較多,但差異並不十分顯著。

3、水務行業技術水平及技術特點行業

(1)自來水生產行業技術

我國自來水廠技術工藝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自來水供應技術的理論主要是建立在傳統的以粘土膠體微粒和致病細菌為主去除對象的基礎上。但隨著我國各地區水體污染的加劇,源水水源不斷惡化,直接影響社會生產以及人民生活。為了提高居民生活用水質量,我國對自來水廠供水水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自來水生產技術可以主要分為預處理、常規處理和深度處理技術。自來水預處理技術主要應用於對有機物污染比較嚴重的水源,在進行自來水常規處理前預先用物理、化學、生物的方法對水源進行處理,常見的預處理方法有氧化法(包含化學氧化法:氯氣氧化法、高錳酸鉀氧化法、以及臭氧氧化以及生物氧化法:生物濾池、生物塔濾,生物接觸氧化等)和吸附法(粉末活性炭吸附)等。

常規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混凝沉澱技術、過濾處理、濾後消毒處理等環節。常規處理的目的是去除水源中的懸浮物、膠體和病原微生物,但隨著人們對用水水質要求的提高,傳統的工藝受到了挑戰。有機污染物、有害微生物、微塑料、等有害物質在常規處理中很難得到很好的去除,需要進一步對源水進行深度處理。

深度處理工藝一般是在常規處理工藝之後進行,以保證常規處理工藝無法凈化掉的部分雜質能夠通過進一步的處理被消除,從而大幅提高出水水質。該過程運用的主要技術包括離子交換技術、電滲析技術、膜分離技術、電化學吸附技術、超濾技術等。

(2)污水處理技術

污水處理技術就是通過採用各種技術和手段將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進行分離去除,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使得處理後的污水達到排放或再利用的標準。目前我國污水處理方法包括常見污水處理工藝和深度處理技術。常見得污水處理工藝有活性污泥法(包括 UASB、AAO、SBR 等)、生物膜法(包括厭氧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法等)等。深度處理工藝的工藝流程有多種工藝和組合方式,如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澱、離子交換、過濾、反滲透、臭氧氧化、電滲析等。具體選擇何種工藝通常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水水質、處理水量、出水水質要求等因素決定。

近年來,水務行業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較為迅速,GIS、SCADA等系統在水務行業逐漸得到了推廣和應用。該類系統通過大量的數據採集和分析,實現實時在線監控管網,有助於提高行業的經營管理系統化、標準化、自動化,提升行業服務水平。

4、水務行業市場化程度和行業競爭格局

(1)行業市場化程度

我國的水務行業長期以來具有地方壟斷性強、規模化不足、產權結構單一、行業集中度低等特點。目前我國水務行業已形成了以國際水務集團、國有水務企業和民營水務企業為主要參與主體的格局。為提高水務企業的經營效率,改善服務質量,緩解政府投資壓力,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我國政府從 2004 年起便開始推動我國水務行業的市場化改革。隨著《關於加快市政公用市場化進程的意見》《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的出台,推動和加快了水務行業市場化進程,水務行業投資模式逐步向多元化轉變,社會資本方的介入一定程度提升了行業市場化水平,行業地位突出、技術水平較好的水務企業會逐步進行異地擴張,水務市場初步呈現多元資本跨地區參與的趨勢。

(2)行業競爭格局

中國水務行業競爭的主要形式表現為國有水務企業、民營水務企業以及少數國際水務企業跨地區或區域性的市場經營之間的競爭。以威立雅、蘇伊士為代表的外資水務企業憑藉其品牌、運營優勢在市場化早期進入中國水務市場,藉助其市場先導地位,取得了一些規模項目。國有企業通過改制、併購或區域性開拓等方式快速擴張,成為當前水務市場的主體力量,市場占有率高。同時像聯合水務在內的一批民營企業迅速崛起,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興力量,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1)跨國水務公司

跨國水務公司大多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以及先進的行業管理經驗,早期受限於國家政策以及對我國國情的熟悉程度不足,其主要通過合資運營方式參與我國水務市場。目前,隨著政府放鬆外資市場准入的管制,部分企業開始全資、獨立經營。典型跨國水務企業包括蘇伊士環境集團、威立雅環境集團等。

2)國有水務公司

現階段,國有企業是我國水務行業的主力軍。相比跨國水務公司,國內部分大型國有水務公司亦具備較強的投融資能力及資金實力,且對國內市場更為熟悉。典型的國內水務公司包括北控水務、深圳水務、重慶水務、首創集團等。

3)民營水務企業

國內諸多水務民營企業依靠技術領先、體制機制靈活等優勢,運營效率較高,盈利能力較強,不斷鞏固和延伸區域性和全國水務市場,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代表企業包括聯合水務、海天股份等。

水務行業需要長期經營的經驗摸索和技術沉澱,也對新進入者形成了較高的技術壁壘。由於行業准入門檻高,短時間內仍將呈現區域壟斷性和行業龍頭集中度提升並存的競爭格局。

5、水務行業的經營模式

水務行業屬於市政公用行業,當前我國水務企業經營模式主要有 BOT 模式、BOO 模式、TOT 模式、DBO 模式、PPP 模式、ROT 模式和 O&M 模式。

6、水務行業的主要壁壘

(1)資質壁壘

水務運營的安全、質量直接關係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各地政府對水務行業企業的投資主體、建設規劃、運行規範、設施標準、定價標準、安全與環保標準等方面均進行嚴格的審查和資質監管。企業進入水務行業需要通過政府相關部門的資格審查並取得相應的運營資質,方可被允許從事自來水供應、污水處理、水務工程建設等相關的經營活動,從而導致新進入行業者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具備足夠資質參與水務行業投資建設和運營。

(2)特許經營壁壘

目前,水務行業作為市政公用事業,其投資運營普遍採取特許經營的模式。通常情況下,特許經營權授予的建設和運營期間為 30 年,由於前期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一家企業在獲得特許經營權後通常會對企業所在區域市場進行長期經營,因此在特許經營服務區域內,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排他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點,因而具有特許經營壁壘。

(3)資金壁壘

水務行業通常屬於重資產經營模式,具有資本密集型的特點。水廠及其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回報周期長,需要行業內企業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和穩定的運營能力。同時,由於水務行業屬於市政公用事業,自來水價格和污水處理價格受到政策管制,需要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居民承受能力,短期內大幅增長的可能性較低,對新進入該行業的企業有較大的資金壁壘。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諮詢《2023-2029年水務行業深度調研及前景預測專項報告》,同時普華有策諮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諮詢、項目可行性報告、項目後評價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諮詢等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b35d173da5a006bf698b41b36d2ad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