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綜藝復盤,我們再來談談「吳彤綜藝」

2023-03-31     娛樂獨角獸

原標題:Q1綜藝復盤,我們再來談談「吳彤綜藝」

作者| 糖炒山楂

近日來,一批圍繞著行業「推倒重來」「沒有春天」的論調引發了熱烈討論,綜藝市場將行至何處,所有人都在且行且看。但我們始終信奉一個原則:當所有迷茫都被底層創作邏輯變成一道市場題時,往往更容易看到真相。

回顧Q1綜藝,或許市場的熱鬧程度在「體感」上確實不如往年,但同樣能夠看到《無限超越班》《種地吧》《我們的客棧》等更多新品類綜藝正在扛起市場大旗。這也是市場的生機所在。

要談Q1綜藝,一個繞不過的人物是吳彤。作為國綜「最紅」導演之一,他也因為《我們的客棧》《無限超越班》兩檔熱門綜藝再度成為話題中心。當然還有熟悉的爭議性:喜歡的人認為他的節目笑點密集、是快樂源泉,不喜歡的則指責剪輯凌亂、套路感極強……

是吳彤困於我們所說的「三板斧」,還是市場習慣了戴「有色眼鏡」來看他?在《我們的客棧》收官之際,我們想再來談談吳彤綜藝。畢竟立足2023年的綜藝市場,聚焦這樣一位高話題、高產、高題材掌控度的「三高」綜藝推手,本身也有其必要性。

拋開「吳彤濾鏡」

關於吳彤,首先說說我們觀察到的兩個現象:

其一,大眾開始習慣於透過所謂的「吳彤濾鏡」來看待他的綜藝,或者更專業來講是「暈輪效應」,即以第一印象預設立場。過去的三個月,吳彤正在經歷最嚴重的一次口碑危機,尤其是他的綜藝三板斧:情懷、明星和話題,引發了市場的激烈爭議。但是否也存在著「黑他成為一種政治正確」的可能?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其二,由內容引發的爭議開始蔓延至吳彤本人,輿論的評價對象有偏離節目轉向個人的趨勢。其實無論認可與否,他仍然是一位以內容立身的製作人。大眾對吳彤的認知,無論是喜愛還是爭議,至少還是得基於他所打造的內容本身展開討論。

明晰了這兩點之後,我們不妨拋開「吳彤濾鏡」,從題材選擇、創作風格和接收市場反饋三個維度再來談談吳彤綜藝,這也是綜藝製作的三大階段。

第一,綜藝市場在類型題材上的開發正在進入瓶頸期,大眾對創新內容的渴求越來越強烈,吳彤綜藝雖然爭議不斷,但在題材上的敏銳性卻值得肯定。

從《王牌對王牌》打造室內競技真人秀新巔峰,《演員的誕生》拉開演技競演類綜藝大幕,到融入了港圈元素的《無限超越班》、時空情景體驗綜藝《我們的客棧》,吳彤綜藝總能引領題材風潮。

第二,內容人最怕風格固化,但更怕沒有風格,吳彤綜藝顯然介於兩者之間。必須承認,他敢於打破垂類綜藝限制,賦予室內競技、戶外田園、IP推理、演技競演等各種題材綜藝濃烈的國民屬性,打造全民性的狂歡。但同樣的,我們也發現他因為創作慣性而極易陷入風格僵化中,即大眾總結的「三板斧」。

作為最早以「情懷殺」在綜藝市場掀起話題度的「鼻祖」,他也在懷舊風盛行的當下首當其衝成為觀眾質疑的對象。過猶不及、創新性不足,都成為吳彤綜藝口碑困境的顯性因素。

其三,以動態思維來看待吳彤綜藝,他總能及時接收市場反饋,並迅速給出解決方案。比如在《我們的客棧》後半段,我們很明顯能夠感覺到「情懷殺」減少,反而是以國漫、投資等直切大眾所關心的現實議題,令人眼前一亮。

拋開「吳彤濾鏡」,吳彤是在不算景氣的綜藝環境里努力掙扎的代表,可能有些探索還不太成熟、需要仔細打磨,但還是值得給予一定支持的。

吳彤該如何回應觀眾的「愛之深責之切」?

市場不乏激烈的聲音,但絕大多數人仍然對吳彤綜藝有著獨特的偏愛。《無限超越班》《我們的客棧》的市占率說明了這一點,《王牌對王牌》新一季「失約」春節檔同樣有人在喊話。更深層次的,還是市場對吳彤綜藝有更高的期待,即「愛之深責之切」。

作為一位強風格化製作人,吳彤綜藝雖仍能成為撬動話題和熱度的槓桿,但也確實走到了必須打破市場刻板印象的關頭。《我們的客棧》後期口碑回暖等反饋,也都說明了他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並開始著手調整。

《我們的客棧》最後一期基於收官場景,鋪設了兩條情感線,一條長桌宴主線,意在答謝當地老百姓的支持,從開宴表演到菜品選擇都融合了當地特色,農創客、新農人的故事分享也是對當地人文的深度挖掘;另一條為嘉賓收官情感線,在籌備長桌宴的過程中融入默契考驗遊戲,以此穿插嘉賓整季的高光時刻與情感升溫過程,比直接玩遊戲顯然有意義得多。

這應該算是吳彤綜藝在「擺正航向」後的一次集中呈現:打破套路感,立足於場景、故事本身去強化綜藝性。其實也是我們常說的藝術創造「無定法」。

節目後半程的投資專場、國漫專場、潮流專場等亦是如此。比如投資需要直擊時事瞄準風口,節目便捕捉了時下最熱門的人工智慧;潮流專場則直接與Z世代展開對話,碰撞出不少代際話題。

不斷以場景、故事賦予客棧更多的主題和玩法,其實和以經典IP掀起情懷殺,是截然不同的綜藝製作思路:前者更考驗創作者思路上的靈活性、對熱門話題的捕捉和預測能力、在製作上的控局能力以及嘉賓間化學反應,後者則更多表現為執行層面的嘉賓邀約之難。所幸,這算是一次市場效果還不錯的嘗試。

某種程度上,吳彤應該慶幸,有這麼多人在關注他、鞭策他,讓他能在巨大聲浪中找到調整方向。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吳彤綜藝里確實能感知到快樂、溫暖的內核,這大概也是市場爭議不斷卻仍偏愛他的原因。希望吳彤能體會到這份「愛之深責之切」,《王牌對王牌8》能夠不負偏愛、品質歸來。

2023,我們為什麼需要重新談談吳彤綜藝?

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個當口來討論吳彤綜藝?

一方面,在經歷了選秀暫停、招商遇冷、題材創新難等多重困境後,國產綜藝正在走入迷茫期,對於綜藝市場未來的討論也在成為焦點問題。而吳彤綜藝之於國綜,是有其獨特性和代表性的。

吳彤綜藝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其一,合家歡屬性決定了它的強市場表現力;其二,始終保持旺盛的創作力,在多元題材上具有極強的掌控力;其三,具有極強的明星吸引力和極高的商業價值;最後,始終對市場反饋保持警惕,知錯能改。

而他所面臨的爭議性,同樣為內容人敲響了警鐘。比如綜藝內容沒有捷徑,要始終保持創新力;為廣告主所妥協的內容底線,需要付出更昂貴的代價;當然還有當潮水褪去,也是綜藝人查缺補漏的時機。

更宏觀的,當下的綜藝市場,創新破局是明確的,但如何創新卻是迷茫的,試探性摸索著前進成為大部分從業者的共識。吳彤綜藝的創新之道和動態創作思路,也算是一種摸索:他明晰了「創新性不足或是太創新都難以被觀眾接受」的現狀。

另一方面,有媒體報道指出,Q1綜藝中「平台自製綜藝極少,基本依靠衛視版權綜藝的分銷為平台水位輸血」。對吳彤綜藝的討論,同樣是一次透視衛視、平台綜藝格局的機會,以及一次對浙江衛視綜藝能力和綜藝基因的窺探。

畢竟這家擁有深厚創新基因、多次以創新走在市場前列的衛視,不僅助推了這位85後綜藝製作人「兩年連跳四級」的職場神話,還為他提供了創新土壤和發展空間,讓吳彤IP在《王牌對王牌》《演員的誕生》《無限超越班》《我們的客棧》等綜藝中不斷壯大和夯實。

在此前的招商會上,浙江衛視還宣布成立了多個全新的綜藝工作室,積極扶持更多有想法、有實力的年輕綜藝團隊。他們會成為下一個吳彤嗎?或許未可知,但新鮮血液的注入無疑將成為下一輪綜藝創新戰的先決條件。

2023年關於綜藝的發展,或許還有許多不確定,但透過吳彤綜藝所面臨的市場爭議與鞭策後的創作調整,我們不難看到其中絲絲透亮的光芒。或許接下來很難,但行則將至,這也是吳彤綜藝留給市場最重要的啟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b10711a703fe13d8cf926107982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