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頂了!
好久沒有見到這樣的恐怖片了。
主角不犯二,節奏不拖沓,拍攝方式還頗有新意。
全片幾乎沒有對白,純靠視聽語言講故事,造懸念。
影片爛番茄100%媒體鮮開,IMDb評分7.0,表現都很優秀。
雖然豆瓣稍低,只有6.3,但熟悉恐怖片的觀眾都知道,這已算高分。
那麼,話不多說,咱們來一起看看最近的這部冷門黑馬——
「孤立無援」
2023.9.22.美國網絡
外星人VS女殺神
影片的故事其實用一句話就能概括——
外星人想要入侵地球,沒想到碰上了一個女殺神。
外星人先後派了好幾波先遣兵前來抓人,結果一個個全被反殺。
又是被爆腦,又是被插胸,又是被火烤,又是被割喉......
這讓外星人開始懷疑起了人生,也對這個女殺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女殺神名叫布萊恩·亞當斯。
她不是退役特工,不送快遞不養狗,她只是一個小裁縫。
母親去世後,她獨自生活在一個名叫Mill River的小鎮上。
雖然故事發生在2022年,但她的生活方式卻仿佛停留在上世紀。
不用電腦手機,穿搭復古,連家用電話都是老式的轉盤撥號款。
不僅如此,鎮上的人似乎對布萊恩也有一種奇怪的敵意。
每次有事要去鎮上之前,她都得對著鏡子練習半天微笑。
然而人家並不吃這一套。
居民們對她的打招呼視而不見,表情冷漠。
快遞員敢當著她的面,把快遞亂扔在地上。
甚至還有不知名人士常常打進騷擾電話,開口便噴。
他甚至在模仿帶球過人
從她熟練地接起惡搞電話又馬上掛掉的操作可以看出來。
她已經習慣了這種離群索居,被人排斥的生活。
只是,從她一個人跳雙人舞的習慣來看,她大概也渴望著逃出這種生活。
這倒也沒什麼,無非是過得孤獨點罷了。
誰承想,外星人突然入侵了整個小鎮,或者說,整個地球(片中並未明說)。
外星人的實力很強,會隔空取物,影響電磁波,還有外星飛船遠程支援火力。
外星人入侵的方式也很簡單,基本上就是按兩步走:
找到人類向人類釋放寄生體。
寄生體會寄生在人類的喉嚨處,讓人類的意識處在一種美好的幻象之中。
有點類似《黑客帝國》的操作,只不過是為了寄生,而不是為了拿人類發電。
但,讓外星人沒有想到的是,地球上還存在「主角」這種生物。
先後被反殺四次之後,布萊恩才被外星雷射強行定身,植入了寄生體。
萬萬沒想到,布萊恩的意志力竟然強大到能識破幻境,強行扯出了寄生體。
外星人懵逼了,也對布萊恩產生了好奇。
它們沒有再派出先遣兵,而是直接將她吸入了飛船。
通過探尋她的意識,布萊恩的悲慘往事也漸漸展現在了外星人面前......
套路與反套路
《孤立無援》是極為「刻板印象」的。
你能在本片中看到很多經典同類電影的影子。
外星飛船留下的草地圓環,能讓人想起《天兆》里的麥田怪圈。
上《孤立無援》下《天兆》
外星人寄生在人體里,能讓人想起經典恐怖片《天外魔花》以及《怪形》。
外星人操縱電磁波,造成停電的現象,這更是屢見不鮮。
據導演透露,外星人的模樣,甚至就是照著表情包製作而成。
外星飛船,也採用了人們最為熟悉的圓盤形象。
沒有新意,更多的是一種致敬經典的情懷。
但與此同時,《孤立無援》又極為反套路。
一般來說,外星人題材的恐怖電影,外星人往往都被藏在最後。
一方面是省經費,一方面是以此為懸念一直吊著觀眾的胃口。
1956年的《天外魔花》就已經在這麼拍,到了2022年的《不》,還在這麼拍。
《孤立無援》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到20分鐘就讓外星人露了臉。
此後全程都是「貓抓老鼠」式的你追我逃。
這大概也是導演敢用「刻板印象」的理由之一。
他有信心,用最簡單的模式,拍出最純粹的恐懼。
不賣關子,不搞jumpscare,純靠視聽語言維持懸念和緊張感。
從最後的結果來看,他的確做到了,90分鐘幾乎全程緊張無尿點。
很多人都吐槽外星人接連赴死,戰鬥力太過垃圾。
這的確算是一個槽點,但其實也可以解釋。
只是因為沒有台詞的關係,導致裡面的邏輯不是那麼容易被發現。
一方面,被殺死的其實並不是外星人。
真正的外星人,其實是從它們嘴裡吐出的寄生體。
這些大眼睛的經典軀殼,只是一個皮套,或者說一個盔甲罷了。
片中也很明確地拍了,第一個外星人死後,寄生體從它嘴裡爬出來,逃走了。
所以,只要不是本體被殺,它們很可能也根本不太在意。
另一方面,先後派出的先遣兵,採用的方式,其實自有其邏輯和遞進關係。
外星人並不想殺死人類,只是想控制和寄生。
所以,剛開始來的只是個普通兵。
被布萊恩殺死也純屬防不勝防的意外。
而在布萊恩完成兩次反殺後,大型蜘蛛狀的外星人明顯收到了母船的誅殺指令。
蜘蛛外星人沒有前面兩位的抓人意圖。
上來便是利爪相向,完全是要人命的節奏。
只不過,又不小心卡在了車裡,被女武神活活用汽油燒死。
直到第五隻先遣兵,才使用「鬼壓床」技術,強行將寄生蟲植入進了布萊恩體內。
在幻象之中,外星人讓她見到了她兒時最好的朋友,茉德。
由此,才展開了影片真正試圖講述的,與外星人關係不大的故事。
12歲時的布萊恩和茉德,是無話不談,形影不離的好友。
但在一次爭吵中,布萊恩氣憤之下,不慎失手拿石頭將茉德砸死。
這一天成為了布萊恩心中永遠的痛,也是她一生都難以解開的心結。
鎮上的人,也因此對她惡言惡行,給她貼上了「殺人犯」的標籤。
十年來,她一直想重新回歸生活。
但周圍人的反應,以及她自己的內疚,讓回歸困難重重。
如果你仔細看,便會發現,布萊恩總是顯得呼吸急促。
在發現外星人後,她試圖報警,卻在警局被茉德母親一口痰吐在了臉上。
她差點當場窒息。
很明顯,她因為這件事情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
這種痛苦是如此強大,甚至壓過了外星人入侵帶給她的恐懼。
也讓她真正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而借用《西部世界》里的一句話,自我意識源自於痛苦。
同樣地,這份痛苦是如此強烈,以至於美好幻象都無法壓制她的自我意識。
也正是在這裡,出現了全片僅有的兩句清晰台詞:
「對不起,茉德」,「對不起」。
兩句台詞和一口濃痰,便是整部影片的情感精髓。
這一刻,大概是整部電影里最為感人的瞬間。
外星人能讀取布萊恩的意識,創造出能讓人沉迷的幻象。
然而悲傷的是,布萊恩自己卻無法構建出茉德成年後的樣子。
所以,茉德的形象是模糊的,因為她12歲時就已經死亡。
此外,全片幾乎無對白,代表著布萊恩處於一種失語狀態。
但她不是不會說話,只是所有的表達,都無法挽回死去的好友。
再加上周圍的人一直拒絕與她發生任何聯繫與溝通,最終才導致了這種狀態。
而所有的壓抑,都在這兩句台詞出現的時候,得到了釋放,感人,卻又令人悲傷。
因為她唯一能夠說話的時刻,只能是在外星人為她塑造的幻象里。
另一方面,這裡也用相同的詞「sorry」,傳遞了兩種不盡相同的含義。
前者代表著布萊恩對當年事故一直存在著的愧疚。
後者代表著她不願被假象蒙蔽的生存本能,而這,是又一次對茉德的拋棄。
短短兩句台詞,卻包含了千言萬語。
非常簡潔,卻又兼具形式美與情感表現力。
瑕不掩瑜
個人覺得,一直到上文所說的地方,整部電影都做得非常讓人驚艷。
但,隨後第三幕里對於當年事故的還原,以及最後的結局,差點毀了整部電影。
首先,雖然她是意外殺人,但鎮上的居民實際上也沒有做太過分的事情。
試想一下,你女兒被人殺了,殺人犯還沒有坐牢,你見到她,會怎麼辦?
作為街坊,你會跟她友好地打招呼嗎?
我想,很多人可能表現還不如影片中吐痰的母親和不打招呼的鄰居。
而更重要的是,第三幕里終於還原的這個意外殺人,多多少少有些不太意外。
出於瞬間的憤怒,拿起碩大一塊石頭砸好友的腦袋?
可能這更像現實世界中發生的事,但這畢竟是電影。
你並不是要探討人在憤怒的瞬間回歸獸性之類的主題。
所以在拍到這部分時應該儘量模糊化處理,拍得更像過失殺人。
而不是拍得看起來像是布萊恩當時已經起了殺心。
其次,影片結尾是一個看似開放,實則確定的結局——
在發現布萊德的悲傷往事後,外星飛船上的「領導」發話,將她送了回去。
可能是覺得剩她一個也不會有什麼威脅,而且她本身就是小鎮上的「外星人」。
而在看見漫天密布的外星飛船,知道小鎮已被占領之後,布萊恩選擇了放棄。
不少網友覺得布萊恩最後也被植入了寄生體。
但其實從她額頭的傷就能看出來,她回到了已經滿是外星人的現實世界。
只是,外星人和她都妥協了,各退了一步。
外星人覺得不用控制她了。
而她最終主動選擇了「被控制」,自願進入了這個烏托邦——
生活在一個人們見了她都會打招呼,沒有敵意的美好世界。
即便是假的,又何樂而不為呢?
這是一個非常絕望且悲傷的結局。
但在布萊恩這個角色的轉變上,就顯得有些突然了。
前腳你還能毅然決然扯出寄生體,選擇清醒著痛苦。
後腳就突然放棄了抵抗,妥協得多多少少有些隨便。
不過,瑕不掩瑜。
整體而言,這部短小精悍的恐怖片,仍然非常值得一看。
90分鐘足量驚悚刺激之外,它仍能帶給你一個直抵人心的思考題:
如果是你,你最終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