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40年代,延安地區流傳的一首歌謠,描述了當時陝甘寧邊區的一種民主選舉形式——豆選。
根據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從1937年5月起,陝甘寧邊區進行不分階級、不分黨派、不分宗教信仰、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民主選舉。到10月,完成了鄉、區、縣的選舉,成立各級議會和民主政府,奠定了邊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
當時,廣大民眾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90%以上是文盲、半文盲。選舉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因地制宜的選舉方法,豆選法就是其中一種。具體做法是在每個候選人面前放一個大碗,選民每人拿一顆豆子,擁護誰,就把手裡的豆子投在誰的碗裡頭,得豆多者當選。後來,為了保證選舉的公正性,又把碗放在候選人的身後,或者直接在大碗上寫上候選人的名字,監票人告訴選民每個碗代表的候選人,由選民進行投票。
除了豆選法,當時陝甘寧邊區還有過燒洞法、投紙團法,等等。這種根據實際情況,為適應選民不同文化程度而採取的靈活多樣的方便民眾行使民主權利的投票方法,反映了黨和邊區政府致力於實行民主政治的決心和勇氣。豆選法,也被稱為新中國民主選舉制度的前奏曲。
來源:杭州人大發布
編輯:劉穎
責編:劉錦鋼
審核: 寧建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a90d727b6f0940a34b485f6af071e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