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寶級影星去世,總理小馬哥發文緬懷

2023-07-19     餘生請指教

原標題:法國國寶級影星去世,總理小馬哥發文緬懷

法國時間9月6日,法國傳奇演員讓-保羅·貝爾蒙(Jean-PaulBelmondo)在巴黎的家中去世,享年88歲。

他的律師MichelGodest發了一份聲明:

讓-保羅·貝爾蒙先生疲憊了很久,他走得平靜且安詳。

這位參演了80多部電影,在法國電影史上占據舉足輕重地位的演員的離世,喚起了無數人的記憶,也悄悄為一個時代划下了句點。

從一開始,貝爾蒙就是個好命boy。

1933年4月9日,他出生在大巴黎92省的Neuilly-sur-Seine市,爸媽都是專心致志搞藝術的知識分子,一位是著名的雕塑家,一位是畫家。

小時候的他就顯示出了自己的與眾不同:

學習不怎麼好,但熱愛運動,足球踢得不錯,尤其著迷於拳擊,每天都會花很長時間去練習。

再大一點之後,爸媽的藝術細胞終於在貝爾蒙的身上得到了顯現,他開始被舞台所吸引,種下了想當演員的種子。

18歲那一年,他考進了國家音樂戲劇學院,算是為自己的夢想邁出了第一步。

大學生涯里,貝爾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受歡迎學長,拉著三名同學(JeanRochefort,Jean-PierreMarielle和BrunoCremer)一起組了個樂隊,名字平平無奇:音樂學院樂隊,但卻風靡一時。

一邊上學,貝爾蒙還一邊在劇院演出,五年後,他大學畢業,才開始真正接觸電影。

說起來,貝爾蒙不是那種一畢業就拿到好劇本,第一部電影就一炮而紅的那種幸運兒,相反,他的職業生涯起步算得上緩慢。

1958年,他參演了兩部電影《弄虛作假的人》(LesTricheurs)和《滑稽星期天》(Undrlededimanche),都沒引起什麼水花,

但付出總有回報這句話是真理。

嗯,這部電影不咋地,但這小哥不錯,我喜歡!

於是,戈達爾和貝爾蒙兩人因為電影而面基了,而且還是一拍即合,相見恨晚的那種。

一位是初出茅廬的小演員,一位是想轉行的新手導演,誰也沒想到,這樣的組合竟然開啟了法國新浪潮電影的新篇章。

就醬,貝爾蒙把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主角簽給了戈達爾,出演了戈達爾的首部故事長片電影《精疲力盡》(Aboutdesouffle)。

電影剛開之前,貝爾蒙還一度吐槽:

講真,戈達爾真的太招人煩了!一看見他的黑框眼鏡我就想把它們扔進溝里!還有,他講話也太慢了……

誰知道,一開始拍攝戈達爾就像變了個人似的,不按部就班,時不時即興發揮,演員們的天賦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貝爾蒙從沒遇見過這樣的導演,他兩眼冒出星星:

天啊,我從沒感到如此自由!

1960年,《筋疲力盡》上映。

不按理出牌,沒有規範準則的拍攝手法,引發了各種討論,卻讓貝爾蒙和戈達爾在法國影壇一舉成名,這部電影也成為了法國60年代新浪潮電影的開山之作。

與此同時,貝爾蒙帶著帽子,斜叼著煙,玩世不恭的樣子,就此深入人心。

之後貝爾蒙的電影之路,就走得格外順暢了。

從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他一直都是票房之王!

據《名利場》統計,他出演的14部影片僅在巴黎就平均每部有超過65萬觀眾入場,是法國影壇最歡迎的男演員之一。

觀眾賜名:貝貝爾,極盡寵溺。

經典段落數不勝數,

講真,貝爾蒙的戲路非常寬廣,能騙眼淚,能講段子,能出口成章,也能飛檐走壁,幾乎沒有他接不了的戲!

《王中王》(L'asdesas)里,他是幽默有趣,愛憎分明,又滿懷正義感的拳擊教練,炒氣氛的好手;

《亂世冤家》(Lesmariésdel'andeux)里,他是伸手敏捷的小伙,渡海追妻離婚大作戰,參加革命都能成為親王,如同擁有開掛人生……

或許,在很多人心裡,貝爾蒙首先是一位動作明星,但敬業如他,無論是跳車;

跳飛機;

還是跳崖;

都堅持親力親為,從來不用替身,妥妥的真·硬漢。

2019年,貝爾蒙在第7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拿下了終身成就獎,這或許也是對他這一生,最好的交代。

其實,貝爾蒙最初的演員之路,是受到過質疑的。

很遺憾,不是演技,不是台詞,而是最最庸俗的表象:

你這個長相,很難紅吧!

很多年後,貝爾蒙爭氣地成為了法國最具標誌性的電影演員之一,甚至與「佐羅」阿蘭·德龍(AlainDelon)同富盛名,成為了「法蘭西雙子星」。

多少年來,無數人為他倆而戰,不惜列出Excel表格擺數據爭第一,人氣,性格,演技,顏值,每一項都被拿來仔細研究。

就連法媒也時不時拿他倆來調侃:

一位擁有著如雕塑般冷酷的面容,可望不可及;

一位擁有著隔壁阿舅撅起的嘴唇,是家庭主婦的寵兒。

順便給了他一個「法蘭西最丑美男子」的稱號。

所幸,貝爾蒙完全懂得自黑的梗:

《精疲力盡》的絕妙之處,就是找了我這麼一個長得不好看的男主角。

然而,為了兩人究竟誰更有魅力爭論不休的粉絲們可能不懂,作為同一時代的雙子星,他倆到底多有愛。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名言被兩位貫徹了一生,直到頭髮花白,還能一起笑著鬧著抱著,

這樣的老爺子,誰敢說不帥!

貝爾蒙的人生里,當然不只有男人。

相比他開始緩慢的事業,他的愛情來得格外早。

1952年,只有19歲的貝爾蒙遇見了他的初戀RenéeConstant。

兩人於1959年結婚,一共有三個孩子,Florence,Paul和Patricia。

但這段感情並沒能維持到最後,因為貝爾蒙在《殺手鬧翻天》(Tribulationsd』unChinoisenChine)的片場遇見了曾經的邦女郎UrsulaAndress……

兩人談了三年戀愛之後,因為貝爾蒙起身去了好萊塢而分道揚鑣。

1971年,貝爾蒙又在片場談戀愛了,這次的女主角是性感的義大利女星LauraAntonelli

為了貝爾蒙,Laura不惜跟自己的丈夫分手,特別搬來巴黎過日子,六年後,情斷,人散,兩茫茫。

當貝爾蒙快50歲時,他又被比自己小28歲的巴西模特CarlosSottoMayor迷住了,又是六年快樂的時光,一閃即逝。

終於,1989年,貝爾蒙找到了真正的人生第二春,StéphaneCollaro

2002年,兩人領證結婚,8個月,貝爾蒙的第四個孩子Stella出生,那時候他剛剛過完自己70歲的生日。

不過,貝爾蒙似乎逃不出6年之癢的魔咒,感情逢六必崩,這一次也不例外。

2008年,他的第二段婚姻宣告結束。

可,Stéphane並不是他最後一個女人。

比他小42歲的比利時女商人兼前模特BarbaraGandolfi才是

貝爾蒙去世後,小馬哥在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就發了推:

讓-保羅·貝爾蒙永遠是偉大的。他是國家的寶藏,他風度翩翩,笑聲連連,聲音洪亮,身手敏捷,身軀偉岸,是不知疲倦的冒失鬼,也是語言的魔法師。在他身上,我們都找到了自己。

今早,愛麗舍宮也宣布:

讓-保羅·貝爾蒙的全國悼念活動將於9月9日在榮軍院舉行。

或許,真的如同《極盜車神》的導演埃德加·賴特所說:

讓-保羅·貝爾蒙多走了,電影再也不會這麼酷了。

或許,整個法國都為失去了一顆巨星而難過,

但現在,請讓我們用一點愛和希望結尾。

2013年,昆汀曾說過這麼一段話:

《精疲力盡》電影的開場,貝爾蒙望著海報上的亨弗萊·鮑嘉,默默祈禱,希望自己能變成他。

20年後,人們把貝爾蒙的海報掛上了牆,希望自己能成為他。

看吧,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願安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a76829ed10105d6c740b353a2eb8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