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的新頂層:創造「新劇集感」

2023-06-22     壹娛觀察

原標題:內容的新頂層:創造「新劇集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大娛樂家。

進入2023,長視頻講好故事的能力已然邁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各平台高熱度值的爆款內容不斷的同時,觀眾對各個作品的評價也在持續攀升,尤其是在劇集方面,過去往往只會出現在美劇、英劇身上的「8分必看」、「9分神作」,也逐漸成為了長視頻原創劇集的日常。在經過了兩年行業性結構性調整與生產力再分配之後,想像力、藝術性以及科技感成為了支撐長視頻進入下一個快速發展階段的金三角。

可以說進入這一階段,長視頻已經不再只是單純掌握持續輸出「好故事」的內容能力,更重要的是,始終以「劇集」為內容核心的長視頻平台,已經開始創造出專屬於當下劇集的「新劇集感」。

事實上,如今再去討論優質劇集是否呈現出了所謂「電影感」已經逐漸失去了意義,從很多角度而言,高分劇集不論是審美趣味還是影像質感都已經找到了自己獨有的特質。而現在唯一的問題只是在於,創造出了「新劇集感」的長視頻平台,如何將這些質感始終如一地堅持下去,並成為整個行業共同追求的長期目標。

要尋找答案,或許還需要那些站在幕後的人給出他們的思考與方法論。

在6月19日舉行的騰訊視頻「共創·向上」影視年度發布活動上,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執行長孫忠懷發表題為「還有無數朝霞,尚未點亮我們的天空」的主題演講,「好故事仍然是最核心的東西」,他在演講中強調,同時對長視頻而言「科技是平台的基礎能力,藝術是平台的精神內核」。

在長視頻經歷了十餘年發展和摸索,逐漸走向商業與創作良性循環的當下,以藝術為先「創造好故事,創造好時光」的堅定態度,或許正是為下一個十年的發展給出的最好回答。

多維並進,為「新劇集感」下一個定義

什麼是當下長視頻創造出的「新劇集感」?

其實是一個難以被定義卻又值得去思考的問題,過去這些年來大家其實仍然熱衷為劇集套上電影創作的評價維度,這也是為什麼實現「電影感」往往成為了優質劇集的一項成就。

但隨著如今國產劇集在不同維度的持續升級,顯然也是時候給出一個從內涵到外延都具有可參考價值的定義。

事實上,這也是騰訊視頻作為業內領先平台所給出的長期思考與實踐經驗的匯總,尤其是經過了過去兩年時間的沉澱,以及多部熱門內容的持續輸出,最終通過持續展現的講故事能力,為觀眾以及整個行業樹立了全新的標準。而以下五個維度,或許能夠將這些思考與沉澱轉化為部分具有參考意義的標準。

01 藝術為先

藝術作為關鍵詞,幾乎貫穿了整篇演講。

在孫忠懷看來,藝術是理解現實的媒介,因此好的作品應該能夠激活人們對現實生活的共鳴、共情,並觸摸生活的質感。優秀的劇集能夠經久不衰,引發人們的討論,提供情感、理性和撫慰心靈的力量。

同時藝術也需要與現實密切接軌,無論是現實題材也好,還是幻想題材也好,再恢弘的想像也要觸摸生活的質感。創作者不能脫離生活,遠離社會。離地半尺是藝術追求,空中樓閣不是藝術追求這些理念指導著他們在藝術創作和內容選擇上的決策。

與此同時,如今的國產劇集也開始更多將藝術性而非流量或收益作為其標準。

就像孫忠懷提到的騰訊視頻內部的變化,「過去騰訊視頻作品好壞的評判標準,更多指向一個包含流量和財務的復合型指標。復合型指標考慮了財務上的成功,但與『藝術驅動』不完全一致,因此我們要升級和調整。要把作品藝術成就和業務成功分開來看」。

當藝術性開始占據了創作的主導地位時,也就意味著如今的劇集,不再僅僅只是依賴流量明星或大IP題材。如何從根本上尋找與時代具有共振的藝術價值,成為長視頻創造劇集的前置條件。

02 審美趣味

毋庸置疑的是,觀眾的審美水準已經在悄然間走在了平台或是創作者的前面。尤其是那些有著更多娛樂內容消費來源與媒介資訊接收的年輕一代觀眾,他們對於劇集的要求自然不能再跟過去的觀眾同日而語。

基於這一共識的前提下,作為講故事的一方,必然需要有更明確的審美趣味提升,從而保證在內容的呈現上始終能夠做到與觀眾互有往來的正向溝通。

「過去觀眾向外探索世界,注重廣度,現在向內探索自己的內心,注重深度。這都要求內容的表達必須有更多的層次,有更多生活的顆粒度,不能大而化之。需要在內容上讓觀眾有所獲得,要兼具內涵和美感,向更廣更深的地方探索」。這也是孫忠懷對於觀眾審美給出的判斷。

這種審美標準的高要求,也不僅僅只是對所謂小眾類型或作品而言,從去年的《夢華錄》再到今年的《三體》《漫長的季節》,不難看出不論題材或時代,受眾多寡,優秀的審美都需要貫穿在創作的始終。

03 多元題材

騰訊視頻每年播出的內地劇集約有100部,這一百部怎麼樣可以滿足不同類型的觀眾?勢必就需要更多元的結構化調整,古裝與現實題材向來是國產劇集的優勢,同時也是一直以來騰訊視頻的拳頭產品。

不過早在幾年前,騰訊視頻已經著手拓寬國劇邊界,對動作探險、懸疑短劇、科幻題材、大女主強情節等更多元的類型和題材進行布局。其中,科幻賽道已有《開端》《三體》兩枚碩果,以及一份圍繞「三體IP」打造科幻矩陣的構想。而古裝題材則誕生了《夢華錄》這一現象級的作品。

以《漫長的季節》領銜的第一季「X劇場」也公布接下來的內容儲備,包括年代傳奇劇《歡顏》、古風探案劇《繁城之下》和東北懸疑劇《黑土無言》,持續多元與先鋒表達。

同時多元化創新也不單單只是品類的拓展,同時還有表達方式的革新與多元化的呈現。《漫長的季節》便是典型,觀眾在其中可以跟隨不同人物的視角找到不同的情感落點,同時又很難不被其中與你我貼近的時代氛圍所觸動,而即便是從技術細節出發,資深劇迷、影迷也都能從一部劇集當中收穫到與導演通過熒幕互動的彩蛋。

當多元不再僅僅只是將品類無限化時,創作者便能從「多元」中找尋到更多自由創作與多元解讀的空間,從而讓多元真正落實到如何講好每一個不一樣的故事裡。

04 情感落地

不論是藝術層面有多前衛,技術手段有多高超,一部好的劇集最終能不能打動觀眾,其實依然還是需要看其能夠提供什麼樣的情感衝擊。

優質的劇集始終致力於讓劇中人物的情感與熒幕前的觀眾產生共振,不論是趙盼兒還是王響,不論是女性還是男性,年輕或是年長,觀眾總是能夠從人物身處的環境變化,情緒跌宕中尋覓到與當下的自己具有聯結的情感羈絆。

正如孫忠懷在演講中所提到的,平台需要致力於創作能夠觸摸生活質感的作品,以提供情感落地的體驗。這種情緒價值,恰恰是如今長視頻或是小熒幕能夠提供的稀缺產物。

騰訊視頻「共創·向上」影視年度發布活動

尤其是在大銀幕內容更追求宏大敘事,遊戲與短視頻則旨在為碎片時間提供源源不斷的刺激時,內容消費者依然會不遺餘力的去尋找能夠寄託日常情感的內容講述者,而這恰恰是」新劇集感」所獨有的面向。

05 技術升級

長視頻區別於傳統影視娛樂公司的一點其實便是對於技術的運用。理念之外,如何在物理層面真正製造「新劇集感」,自然還是離不開對前沿技術的開放態度和持續投入。

像是成為了國產科幻劇集標杆的《三體》,其實正是藝術與科技結合的完美體現。它的成功既離不開主創的精益求精、對自身專業的尊重與進取,也離不開視效技術的支持。騰訊視頻上大量的國漫中利用科技提升產能的案例就更多了。

除了特效技術的規模化應用,騰訊視頻還在不斷推動虛幻引擎、CG、動捕以及實時渲染等技術在劇集和動漫領域的應用。尤其像是虛擬製作這類本身就以劇集製作為中心發展而來的前沿影視製作技術,更是如今平台為劇集「降本增效」的必修課。

動畫《遮天》的製作團隊通過使用虛擬引擎UE5進行場景建模

同時,在之前不同場合中孫忠懷也都提到過,騰訊視頻將在AIGC領域投入更多技術與資金,找到它與影視產業的結合點,例如將ChatGPT應用於劇本的基礎編輯,從而大量節約人力成本。「我們認為這些新技術會掀起內容製作的一次革命,全行業一定要保持關注和好奇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講的PPT製作,便是由AIGC技術輔助完成。在對應「我們投身這個事業,就是要忍耐長久的孤獨,以換取偶爾的歡愉」這句話的PPT中,AIGC也非常形象的給出了一人獨行在原野上的場景,呼應創作者無法迴避的「孤獨」狀態的同時,也側面展現出如今新技術對於語境理解來到了新的高度。

騰訊視頻「共創·向上」影視年度發布活動

五個維度所共同構成的「新劇集感」,是長視頻如何以劇集為中心,重新塑造出專屬於長視頻和劇集講好故事的方式。

質感躍升之外,讓講好故事成為習慣

對於如今的長視頻平台來說,創造新的標準、新的質感不難,如何持續保持高標準的創作能力,能否形成穩定且始終品味在線的生產體系才是接下來作為平台所面臨的挑戰。

可以說在如何提升劇集創作團隊的管理機制和創作方法論上,過去一兩年里騰訊視頻也有了相當明確的思路。

一方面依然是持續的內部組織結構與管理機制的變革。

在組織結構上,孫忠懷給出的首要任務是提升製片人的專業性與審美上限,前者保證了項目的品質下限後者則可以不斷拉高內容的上限;擴充製片人團隊的數量,特別是吸納足夠的年輕人和有項目經驗的人,保證每個項目都有足夠的人手去跟進。

與此同時,則是管理方面的變化,將製片人的考核標準與項目質量直接掛鉤,「打破大鍋飯,有饑渴感的團隊才能把自己逼到退無可退的地步,做出最好的作品。」

另一方面自然還是與外部創作者合作機制的變化。讓尊重藝術家不僅僅只是口號。像是他在演講中提到的騰訊視頻改變提升的方向,比如積極主動走進合作夥伴公司聽項目介紹,比如討論作品基於價值觀、故事核、創新點來討論,先別談錢,縮小決策會規模,單次會議最多討論三四個項目,確保每個項目都得到尊重。從更多細節入手,給予藝術家和創作者更多空間,最終效果自然會展現在作品中。

最直觀的例子便是像《漫長的季節》中甚至能夠出現接近兩個小時的單集片長,這在過去的國產劇集中幾乎是很難出現的。但顯然如今只要導演或編劇認為這樣的結構才能符合他們的敘事節奏和需求,平台也不會再格外干涉。而這其實才是尊重創作者最好的方式。

《漫長的季節》劇照

當然,講好故事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需要足夠的遠見也仰賴時間的沉澱。

1986年被蘋果掃地出門成立了NeXT並收購了皮克斯的喬布斯曾說過這麼一番話:「世界上最強大的人是講故事的人。是這些講故事的人為一整個世代設定了價值觀、對未來的想像以及議程。」直到9年之後,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發布了第一部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改變了整個動畫產業講故事的方式,並持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喬布斯的判斷與耐心放在今日同樣如此。就如同孫忠懷所說,「電視劇藝術說到底是講故事的藝術,講故事是永恆的事業,它與人類歷史一樣古老,投身這個事業,就是要忍耐長久的孤獨,以換取偶爾的歡愉。大家只要講好故事,時光會給予講故事的人最好的回報,區別只是等待多久的問題。」

好故事的光輝無法磨滅,需要的只是更多具有足夠耐心的講故事人將它們帶給更多的觀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a149b511df207d50d97da40135acc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