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得罪誰了?

2019-07-25     料哥說

在中國人的食譜中,豬肉絕對算得上排在第一位的肉類,不僅如此,中國養豬數量超過7億頭,接近全球的一半。然而即便規模龐大,最近兩年養豬戶們依然一把心酸,認為養豬實在很難。



養豬成本提高

中國由於散養豬戶居多,很多人最早並不關心成本。如今情況已經大為不同,養豬成本成了不可忽視的因素:藥品、疫苗、飼料等等,都不斷提高著養豬戶的成本。不僅如此,想要賺錢還必須擴大生產規模,那麼就需要對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更新;規模大了還要僱人,工人成本也成了養豬戶不能忽視的一筆開支。



與美國的差距

中國現代養豬業真正的發展,最早也只能追溯到改革開放以後。78年中國生豬出欄量為1.6億頭,但出欄率僅為53%;美國同期出欄量雖然剛過5000萬,但是出欄率卻高達157%!這是什麼概念呢?這樣比較或許能夠更加直觀:2015年中國生豬出欄量首破7億,出欄率達到152%,依然落後於1978年美國的養豬水平。



歐美的養豬業早已進入了專業化養殖的階段,規模化的養殖十分普遍。而中國養豬業由於國情等因素限制,散養戶的比例仍然很大。不僅如此,散養人員由於感受不到社會責任,往往會隨著豬肉價格的波動選擇性養殖:豬肉價格高了就趕緊回去養一養;豬肉價格降了,撂攤子出去打工。這就造成了散養人員的不專業,更不用提生豬疾病的預防,以及成本產能的控制。


聞「豬瘟」色變

雖然中國養豬戶遭遇過各種各樣的豬病,但是如今的非洲豬瘟當真成了他們心中邁不過去的一道坎。一個散養黑豬的朋友最近對我說:「我家的豬沒吃過飼料,以雜草和薯藤為主食,還以為抵抗力要強不少,沒想到在非洲豬瘟面前不堪一擊,全豬覆滅」。有的養殖戶甚至表示,只要非洲豬瘟沒辦法徹底治好,就不會再去養豬!



讓養豬戶更難受的是,碰到非洲豬瘟這樣的瘟神,本就使生豬出欄量減少,只盼望著在供應端產量不足的情況下,能夠通過豬肉價格上漲挽回一些損失。結果卻事與願違,生豬供應雖然少了,豬肉的需求量也降的厲害,人們對非洲豬瘟聞之色變,自然而然地開始排斥豬肉。


豬還能養嗎?

養豬雖然越來越難,但並不是沒有希望。之前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各省份之間的調度都受到了限制。雖然7月4號之後,全國已經有25個省區解除了非洲豬瘟的封鎖,但是造成的巨大損失已經成為事實。在這種情況下,養豬也必將經歷一輪洗牌,機遇和風險並存。



國家在生豬養殖方面必定會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如今已經增加了資金補貼力度,鼓勵養豬戶走家庭農場養殖道路。如果你能夠承擔養豬前期的巨大投入,並且懂管理、有技術,那麼養殖業仍然是被看好的行業。即便如此,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不算」,生豬養殖現在仍然是高風險的選擇,如果把握不大,一定要謹慎入行!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料哥說」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_hyKGwBmyVoG_1ZJWSy.html